李朝阳:扶贫干部驻村6年关心困难群众 开创特色产业助力脱贫(图)

发布时间:2018-06-27 21:1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10月 | 查看:1616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李朝阳,男,汉族,198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事迹简介:自2012年被单位选派至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杨镇村任职第一书记,李朝阳便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他敢闯敢做,开创秸秆食用菌种植、富硒茶种植与加工、中药材种植、生态黄牛养殖等特色产业群,注重为村民谋实事、解难题,在他的带领下,“找出路、谋发展、早脱贫”成为全村的“主流民意”。2012-2016年,他连续在驻村工作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并在民主测评环节中满意率均为100%;2014年、2016年两次被评为“安徽省优秀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标兵”,荣立三等功一次。今年9月,李朝阳同志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并受邀参加9月16日国务院扶贫办获奖者代表座谈会。

  正文:2012年5月,刚刚30岁出头的李朝阳被单位选派至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杨镇村任职第一书记。2014年10月服务期满后,他主动向组织申请参加第六批选派干部工作,继续服务基层群众。他连续5年在驻村工作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在年度考核无记名民主测评环节满意率率连续5年均为100%。在2014年、2016年两次被评为“安徽省优秀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标兵”,荣立三等功一次。今年9月,李朝阳同志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并受邀参加9月16日国务院扶贫办获奖者代表座谈会。

  从2014年下基层以来,从皖北到皖南,李朝阳始终扎根基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一心带领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下“绣花”功夫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截至2016年底,河口村1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5.87%下降到1.74%,经省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验收,顺利实现了重点贫困村出列的目标。

  深入调查走访 熟悉村情谋发展

  河口村位于石台县东部的七都镇。全村辖17个村民组,总人口1608人,其中贫困110户,304人,无村集体经济,是石台县重点贫困村之一。

  刚到任不久,在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大家为了村里的发展事宜争论不休,村组之间发展不平衡是矛盾的焦点;更令李朝阳意外的是,部分群众认为他是来贫困地区镀金的,“肯定不会真心为我们百姓干事”。面对这样的局面,有过两年选派工作经验的李朝阳迎难而上,决定先从摸清村情、了解群众的需求开始,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改变群众的印象。

  驻村不到半个月时间,李朝阳就跑遍了全村17个村民组,在田间地头陪农户干农活、在农户家中话家常,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河口村由原三个村合并而成,大多数村民组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村民组发展水平不一,群众对村里工作意见很大。但此次走访中收集到的80多条建议,绝大多数都是群众对致富增收的建议,这让李朝阳感受到到群众对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强烈渴望。如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份沉重的担子顿时压在了身上。

  在进一步走访的基础上,李朝阳基本摸清了村情,通过深入分析制约该村发展的各种因素,他撰写了“河口村村情报告”。并多次带领村两委和发展大户、致富能手外出学习考察,探索适合本村的发展思路。

  厘清发展思路 带领村民闯市场

  要想脱贫致富,没有产业支撑是不行的。河口村人多地不多,靠发展传统种植业致富难度大。另外,全村青壮年劳动力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劳动能力低下,人力资源很是匮乏,他开始思考适合该村发展的可行项目。

  李朝阳想到之前在皖北农村工作时看到许多农民利用秸秆种植平菇投资小、收益快,秸秆的回收利用更有利于环保。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考察、市场调研,李朝阳萌生了引导群众平菇种植的念头。他将这一想向自己的单位和七都镇党委政府做了详细汇报,得到了单位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

  说干就干,李朝阳带领几户村民发起成立了“河口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省民委的资金支持下,完成了基地建设和原材料采购等投资。为了使得这项扶贫发展项目顺利进行,从设备采购、基地建设、菌种管理到上市销售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参与,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李朝阳在基地忙碌的身影。为保证平菇质量,他还托朋友从外地请来一位食用菌专家,来村里进行现场做技术指导。

  2014年,河口村第一季平菇实现丰收,但却出现了一时滞销的情况。当时,周边市场平菇整体滞销。平菇既不耐储存又不耐长途运输,如不及时销售会或将损失严重。为保证社员的收益,李朝阳试着打开周边城市的市场,那一阵子,在铜陵、芜湖等城市的菜市场内,经常在凌晨两三点钟能看到李朝阳和村两委成员的身影。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第一季平菇最终产销两旺,并与周边城市的经销商建立长期供销合同关系,成功打开了平菇的销售市场。

  2015年底,合作社基地达到10亩,全年秸秆综合利用65吨,产平菇5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纯利润30多万元,户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平菇迎来丰收,平菇产销呈现两旺的良好态势,增加了农户的生产信心,也吸引了更多的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由成立之初的9户发展到19户,利用农户种植过的废弃木耳棒、农作物秸秆、锯末等作为平菇食用菌主要原料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李朝阳同志从河口村的自然资源状况、群众生产生活习惯以及现有产业基础出发,坚持市场导向,带领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一方面引进了秸秆食用菌种植等新的特色产业;同时在做好茶叶种植等当地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在全村形成了秸秆食用菌种植、富硒茶种植与加工、中药材种植、生态黄牛养殖、植保服务、农机服务等特色产业群。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动员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加入适合的合作社,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打造成“发展载体”和“共富平台”。他注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在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2017年4月,安徽省民委决定在全省贫困民族村推广产业扶贫的“河口模式”。

  关心困难群众 真心实意解难题

  李朝阳同志注重“扶智”和“扶志”, 在全村形成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的浓厚氛围;出现了贫困户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坐等“政策兜底”的可喜现象。“找出路、谋发展、早脱贫”成为全村的“主流民意”。

  开办“河口大讲堂”,邀请省农科院等单位专家来村开展实用技术讲座,提高贫困户的技术水平;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特别是农民企业家来村讲述创业历程、分享创业故事,激发全村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斗志。多次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贫困户代表外出学习考察,以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提振发展信心。

  李朝阳对村里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底造册,定期组织开展走访活动,及时帮助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

  村民吴多平上有80岁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下有16岁孩子需上学,家里经济条件差,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去年16岁的儿子初中毕业后,一直想学一门技术,可是面对技校高额的学费又望而却步,眼看着孩子的前程因为经济原因耽误,作为父亲的吴多平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得知他家情况后,李朝阳经多方努力把孩子送到了安徽汽车工业学校学习汽车维修技术,学校为其免除了全部学杂费,免除了住宿费,此外他还帮助孩子在学校申请到助学金及生活补助。学校方面听说到李朝阳的扶贫事迹后,深受感动,组织教职工来河口村学习李朝阳同志事迹,并公开承诺对河口村所有来该校就读学生免除全部学杂费,并提供助学金,优先推荐就业。目前,在李朝阳的帮助下,河口村共有4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就读安徽汽车工业学校,此举为这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点燃了希望之灯,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勤于思考激活力 探索创新在路上

  李朝阳同志在工作中还勤思勤做,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先后开展了“河口好人”、“河口村为民服务之星”、“河口十大最美女性”等评选表彰活动,留出专门名额用来表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2017年3月至4月,开展了首届“河口村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活动。帮扶单位在“双包”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职工;为河口村脱贫攻坚作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在本村脱贫攻坚工作中认真履职尽责并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党员、干部;带动本村贫困户脱贫的“大户能人”;通过自力更生实现光荣脱贫的贫困户等5类人员中的10名同志荣获了首届“河口村脱贫攻坚奖”,安徽古井集团还设立了河口村脱贫攻坚奖基金。

  “李朝阳同志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能力以及他为民服务的态度,羸得了当地老百姓的高度认可。”七都镇党委副书记储中庆介绍,在选派干部年度考核时候,李朝阳得到了群众满分的评价。这既是对他辛勤工作无私付出的感谢,也是对他深入群众关心百姓的极大褒扬。他在河口村驻村帮扶工作的事迹入选了全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现场会的会议交流材料汇编《驻村工作队长谈扶贫》。

  2017年5月,新华社刊发了《养在山上的生态“脱贫牛”怎么睡觉》、《皖南茶山飘菌香—一个合作社扶贫的发展样本》、《贫困村首笔“集体收入”创造记》、《少年吴家洛的未来计划》等系列文章对河口村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人民政府网、北京日报等千余家媒体进行了转载。安徽省省长李国英同志在新华社相关报道上专门做出批示:当前,我们需要在推动产业扶贫上下更大功夫,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各地在产业扶贫方面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走示范引领之路。《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坤晟同志在精准扶贫驻村调研中,对我省石台县河口村的脱贫之路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将其总结为“一个合作社的扶贫发展样本”。建议可复制、可推广。请省扶贫办研处。2017年6月,李朝阳同志应邀作为访谈嘉宾参加了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中介绍了河口村的产业扶贫工作经验。

  “让河口村广大贫困户脱贫,让更多百姓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李朝阳表示,在扶贫这条路上,他会坚定的走下去。“把人生最青春的岁月献给祖国的扶贫事业,我认为值,也必然是难忘的!”

来源:安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