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为娟:农妇坚持照顾前夫父母6年(图)

发布时间:2018-06-27 20:5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10月 | 查看:950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

  潘为娟,1975年8月生,日照市莒县城阳街道小湖村人,现经营服装店。

  事迹概述:

  今年四十多岁的潘为娟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庭,丈夫体贴,女儿懂事、儿子可爱,但是在儿子仅两岁时,前夫不幸患病,虽然经过精心照料和治疗,依然没有好转,并且在2008年去世。自丈夫去世后,潘为娟毅然决然的挑起了赡养老人的职责,十年风雨兼程,用行动为我们书写了孝德的传承。

  正文:

  潘为娟,一个普通人的名字,在莒县城阳街道小湖村居民的心中却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这种震撼不是来自“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来自潘为娟长期以来对前夫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前夫病故后对前夫父母一如既往的孝心。丈夫久病卧床,她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在逆境中默默地承受着苦和累。前夫亡故,她一如既往的照料公婆,用柔嫩的双肩撑起了整个家。她孝敬老人和自强不息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并呼唤着我们要孝敬和关爱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孝敬一切需要孝敬和需要关爱的人。

  丈夫去世她留守,今年四十岁的潘为娟曾经也有过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能干,女儿聪明漂亮,儿子乖巧听话,公婆能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确实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儿子刚刚两岁的时候,丈夫突染重病。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感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潘为娟说,“我们全家人抱在一起痛哭一场”。丈夫去世后她毅然选择了“留守”,肩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一如既往地照顾公婆。面对灾难,潘为娟变得的坚强起来,她凭着一双灵巧的双手,艰苦创业,一边照料病倒的公公和婆婆,一边挑起了伺候公婆和抚养孩子的重担。她把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即使有委屈也从来不让公婆发现,以免他们操心,她还经常和公婆谈心,让公婆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潘为娟认为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她以一个纯粹淳朴女人的秉性践行着“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行”的神韵,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公婆也是明理的人,深知她生活的艰辛与一个人的不易,常常劝她改嫁。但是坚强的潘为娟体谅公婆丧子的悲痛,选择继续留守。

  上天总是眷顾善良的人。2011年,潘为娟拗不过公婆的劝说,与于善庆再度结成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丈夫于善庆是一个善良有担当的男子汉。当他了解到潘为娟的情况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患难与共。他们把新家安在了潘为娟前公婆的旁边,两人一起悉心照料起老人的生活。陪老人聊天,买老人爱吃的,给老人做新衣服,甚至还为老人安装了空调,数字电视,一家人其乐融融。2013年国家出台失地农民可办理养老保险的政策,潘为娟便与丈夫商量着要为前夫的父母买上养老保险让老人的生活更有保障。丈夫深明大义,坚决支持。前夫是弟兄三人,本来买保险可以三家公摊,可是夫妇俩体谅前夫兄弟,毅然掏出自己辛苦积攒的六万多元为老人买上了保险,他们的孝行让邻里交口称赞,也感动着小湖村的老老少少。两位老人感动的逢人便夸:他们捡了个儿子比亲儿子还孝顺,儿媳比亲闺女还亲。体谅到小两口的不易,两位老人也力所能及的帮他们接送孩子,做做饭,减轻他们的负担,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也越来越好。

  潘为娟不但是敬老爱老的典范,而且也是个自力更生,勤俭持家的能手。家人要生活,孩子要读书,她正视生活的各种困难,勇于面对现实,她学过裁剪,心灵手巧,凭着自己对生活的一腔热爱,艰苦创业,从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平房,到现在几十平的沿街铺面,她用自己的真诚和手艺赢得的大家的认可和尊重。丈夫于善庆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两位老人更是勤俭节约。一家人用心经营着这个爱的港湾。

  苦尽甘来,和睦致远。几年的艰辛与努力,工作渐顺,日子渐好。一家人的努力与对生活的认真也深深的感染着三个孩子。大儿子常常说是潘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在这个家里,他有可爱的弟弟妹妹,有可敬的爷爷奶奶。潘为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她常常感谢上苍在她无助的时候有赐给了她依靠的臂膀,她也常教育孩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要求孩子懂得珍惜,刻苦学习,忠诚做人。如今,大儿子,女儿已经上了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儿子也上小学三年级了,在他的童年里,幸福和欢乐是主旋律。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常人是无法想象曾经有多少苦多少磨难。往后的人生艰难路程还很长,可一家人的心里对生活却充满了希望。在她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永不歇息的劲头。他们为彼此,为家庭和睦所作出的贡献,受到大家的好评,也为我们争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模范树立了榜样。

来源:山东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