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斌:企业家10余年捐资助学修桥铺路 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图)

发布时间:2018-06-26 22:0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10月 | 查看:4202次



人物故事:

  沈建斌,1962年4月出生,群众,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裕田红豆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满怀乡愁,致富不忘桑梓,把创业积累的资本投入到家乡的“三农”建设上,迄今已投入资金2.78亿元,建设万亩红豆杉基地,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他热心公益,修桥铺路,捐赠资金及物资近500百万元,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好人阿小”;他关心教育事业及生活困难学生,设立了20万元的“红豆杉教育基金”,先后与50多位贫困学生结对助学,为绍兴一中新校园捐赠了价值200多万元的绿化树木;他以生态理念、生态情怀、生态精神,20多年来种植各类树木100多万棵,被称为古越大地的“种树王”。

  红豆杉为富裕乡亲而茂盛

  万亩红豆杉基地,是沈建斌引以为豪的事业。

  那还得从10年前说起。当时,自上世纪90年代从机关下海创业的沈建斌,已经在煤炭、铁矿石领域经营多年,有了较雄厚的资本实力。2007年春节,别离家乡多年的他,回到龙东村。他看到,进村的路还是那么窄,村里大多还是低矮的房子,连绵的柴竹山依然贫瘠,乡亲们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靠一点茶叶、毛竹的收入……

  想为家乡、为乡亲办点事的沈建斌,陷入了沉思:“我该怎么为龙东人造福?”

  他想到了红豆杉。这是一种世界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植物,它的红豆、枝叶、树杆都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集药用、材用、观赏于一体,被列为国家一级珍稀树种。因为生长缓慢,每年树径只能长1厘米,再生能力差,所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红豆杉原料基地。沈建斌凝望着祖坟前一棵要两个人才能合抱的红豆杉,心想:历经百年,依然参天屹立,说明龙东一带的土壤、气候完全适合种植红豆杉;如果对柴山、荒山进行开垦,规模种植红豆杉,就是一篇“三农”大文章。

  沈建斌决定,回到家乡,再做“垦荒人”!他要在满腔的乡愁里,烙上“相思红豆”的印记,让成片的红豆杉,为美丽乡村、富裕乡亲而茂盛。

  2007年,沈建斌首次以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从龙东村民手里租下60亩柴山,当年组织垦山,当年种植第一批1万株红豆杉树苗并获得成功。从此,今年一个山头,明年一片坡地,后年另一个山头……到今年7月,10年时间过去,沈建斌的红豆杉基地以使用权流转、一租40年的形式,共集约开发山地11580亩,其中已经种植红豆杉60多万株、面积7300多亩,涉及龙东、高阳、营口、金山、俞谢骆村等5个行政村,1600户村民直接受益。

  村民郑海荣家的几亩山地,是去年才流转的。记者采访时,他正与其他几十个村民一起在红豆杉基地“上班”。自从拿到山地流转租金,年近七旬的郑海荣第一次有了五六万元的银行存款,还可以在基地“上班”,每天赚一百多元的工资。他笑着说:“以前的柴竹山,有的本来就荒废着,有的种一些茶叶、毛竹,辛苦一年也没有多少收入,现在大家都看到了实惠,所以周边好几个村都主动要求把山地流转给基地。”

  郑献祥是龙东村获得山地租金、面花作物补偿最多的一户,一次性收入30多万元。有了这笔巨额资金,老郑盖起了两层高的新楼房,还保持着银行存款。更让老郑感到安慰的是,他与老伴一起为红豆杉基地季节性打工,赚工资。

  记者了解到,村民把山地流转给红豆杉基地,每亩大约可一次性获得的租金、面花作物补偿款1.5万元左右,这也是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收益。除此之外,目前龙东及其他村有80多个村民长期在基地“上班”,日工资130元,还有免费午餐;个别身体残疾的村民,被安排到一些轻松的岗位工作;而垦荒、修路和林区种植、除草等季节性短期用工时,有四五百个村民在基地打工。

  沈建斌说:“迄今为止,我在红豆杉基地的投入已经超过1.78亿元,这其中,流转租金、作物补偿、建设和劳动用工的报酬,就占了很大一部分,许多钱直接到了村民的腰包。”到明年,他的基地,将达到实际种植1万亩红豆杉的规模,而这个规模,理论上可以有效转移1000个劳动力。

  实际上,在沈建斌的蓝图里,万亩红豆杉基地完全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林,他要把它打造成国家级森林公园、5A级旅游胜地,成为产生一产、二产、三产综合效应的“富民林”、“聚宝盆”!

  乡亲口碑里的“好人阿小”

  这些年来,与沈建斌事业成功同步而来的,是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劳动模范、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一个个荣誉和“身份”。但满怀乡愁的他常说,金杯银杯,不如乡亲的口碑。

  生于1962年的沈建斌,算来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可在龙东村,除了小青年叫他“沈总”、“沈董”,上了年纪的村民都亲切地称他为“阿小”。村干部说,建斌在家排行老小,“阿小”是家人对他的昵称,而乡亲们叫他“阿小”,更多的是把他当自己人,对他始终保持纯厚本色的肯定,对他办实事、做好事的感激。

  记者在龙东村和红豆杉基地采访,与村民们交谈,不少人会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夸赞“阿小是个好人,创业成功了,在北京、上海、杭州都是有板有眼的企业家了,心里还想着穷乡亲!”

  乡亲们记着:是“好人阿小”,每到过年时节,为龙东村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送上一个2000元大红包;村里哪一家遭遇突发事情、重大疾病或因病致贫,他会上门探望,送上2万元慰问金;看到村文化礼堂“砖马楼”日益破败,他记在心里,与村干部商量,由他出资,修葺一新,还从城里请来越剧团,为村民演戏;过年了,他为每家每户送上两袋米、一壶油、一箱老酒;住在大山里的村民,平时难得吃鱼,前年春节前夕,他特地联系渔场,用大卡车把一万多斤大胖头鱼拉到村里,为每户村民分上两条……

  乡亲们还记着:是“好人阿小”,20万、30万、70万地捐款,为竹田头到骆村、营口到龙东、培里到霞堡等多条乡村公路的改造拓宽,奔走呼吁,尽心出力;金山村虽然是他的外婆家,但村干部找到他,改造村庄道路缺少资金,他二话不说,一次就捐了70万元;汶川大地震,他为灾区捐赠100万元的救灾物资;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他又通过绍兴市红十字会捐款……

  乡亲们更记着:“好人阿小”对他们说,“只要读书需要钱,尽管来找我”,每年他用在结对助学上的资金超过5万元,10多年来他先后资助了50多位生活贫困的学生;去年,他出资20万元,在稽东中学设立“红豆杉教育奖励基金”,用于资助和奖励贫困学生、优秀学生和教师,目前已经资助和奖励20位学生、20位教师;邻村高阳村谢家湾自然村有一位贫困学生,自幼失去父亲,10多年来一直资助他的学业和家庭生活,大学毕业后还让他到公司上班……

  “种树大王”的绿色生态情怀

  如果说,沈建斌投巨资建设万亩红豆杉基地,是他怀揣乡愁、造福桑梓与热爱种树、绿色理念的深度融合,那么,他几十年热爱种树、乐于接受别人对他“种树大王”的称谓,彰显的是一个大山儿子的生态情怀、生态精神。

  沈建斌说,我们从小就接受“百年树人,十年树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教育,但要真正把绿色生态的理念付诸实践,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上世纪90年代,他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就叫浙江大裕绿色生态建设有限公司。从那时起,他先后在绍兴本地及江西、安徽等地建立了多个生态园林基地。每建一个基地,除了大量培育绿化苗木,他还会种下一批大树、名树、果树,不再迁移,永远生长。

  在绍兴城南,在柯桥平水,沈建斌的生态园林基地里,从树径需要三四个成人才能合抱的古树,到大盆粗、碗口粗的名树、果树、巨型盆景,六七十个树种、上万棵树木,简直就是一个个森林王国、生态乐园。在他看来,这些绿树成林的生态基地、万亩红豆杉基地——每一棵树,每一抹绿色,都是在为社会创造并留下的生态财富。

  采访时,沈建斌说,国外有位林业专家计算过,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木材价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其生态效益逾19万美元。“我们种树绿化,那些成片成林的树木,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涵养水源,是一笔非常了不起的生态账”!

  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态情怀、生态精神,沈建斌的爱心有了新高度。今年上半年,绍兴一中的新校舍建成,只剩下校园绿化最后一项工程。学校领导找到他,希望他帮助寻找一棵百年古树。他慷慨答应,到新校园踏看后,从百年银杏等珍贵名木,到樱花、香樟、桂花等大树,一口气免费赠送了31棵,价值达200万元。学校领导为百年名校终于有了百年古树而兴奋,想请他吃饭、送锦旗表达感谢之意,他却婉言谢绝。他说:“我种了那么多树木,本来就是社会的生态财富。送给你们的这几棵古树名木,只要对校园的生态环境、百年树人的教育起到正面影响,我就觉得十分有意义了。"

来源:浙江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