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育晚:村支书10余年写60万字工作笔记 不改家乡贫困誓不还(图)

发布时间:2018-06-25 18:2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9月 | 查看:1597次

人物故事:

  彭育晚,敬,1974年4月出生,湖南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人,大专文化,1994年参军入伍,1995年入党,四次荣立三等功。自2007年担任油溪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致力于农村工作的探索与创新,归纳基层工作心得体会60余万字,撰写资料汇编20余本,完成省市试点示范工作20余项,获得国家级荣誉五项,被省委组织部聘请为“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专题培训班授课老师,其工作经验和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湖南日报”、“娄底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在新化吉庆镇东北方向八公里处有一个地方叫小三峡,油溪河承载着车田江的水从这呼啸而过;在小三峡下游一公里处有一座清初建好的石拱桥,桥以河名取名为油溪桥;这也是新化通往益阳的主要通道,二百多年来她一直屹立在油溪河上,桥头的两个石狮子见证了茶马古道的繁盛,也体恤了过往脚夫的艰辛!

  油溪桥村就坐落在油溪桥的两端,四百多村民沿江而居,这是一个山不太青水却格外秀的省级特困村。说这里的山不青是因为这里的山都是石灰岩质,风化成土速率十分缓慢,岩溶透水性与土地蓄水能力差;山上植被很少,可耕地不多,土地的贫瘠,加上沿海地区的迅速崛起,使得村子里的年轻人都纷纷涌向他乡;有句俗话“有女莫嫁油溪桥村,一年四季只喝西北风”说的就是油溪桥村当时的状况;资源的贫乏,劳动力的缺失,留在村里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以赌博为生的年轻人,这使原本不多的农田大量荒芜,老人妇女迷恋于打麻将和买码,村干部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使油溪桥村的发展建设完全停滞不前!

  就在这时,在广州经商的彭育晚衣锦还乡归来;他和妹妹在外含辛茹苦,时至今日已经积累起了较为可观的财富;这次他原本只是回老家来看看久别的亲人和朋友,没想到这一看,他的脚步便再没离开过这片生他养他却一贫如洗的土地。

  因贫穷而落后,因落后而贫穷;这样的恶性循环在油溪桥村重复上演;乡亲们无奈的生活,渴望的眼神深深刺痛了彭育晚的心;他的心里当时在竭力呼喊:“留下来!我要彻底改变这里,我不能让乡亲们活在没有盼头的日子里,我要让油溪桥村都有美丽的家园”;可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里人时,便遭到了全家人的极力反对!为了阻止彭育晚的想法,他老婆不惜用离婚来对抗,与他一起经营贸易公司的妹妹甚至还抛出“你走我就撒手不管了”的话来威胁他,亲戚朋友们也个个都骂他是神经病;在这种情形下,彭育晚力排众议,义无反顾的抱着与油溪桥共存亡的巨大压力留了下来;他当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脱贫!于是,在众乡亲的期盼中,在亲人的万般不解中开始了他油溪桥村的村支书生涯。

  如何突破解决村里的贫困问题,必须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治贫先“治本”,扶贫先“扶志”,精神脱贫才是关键。而这首先需要有一个精诚团结、踏实肯干的领导班子;一个具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强的党组织;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为民服务的新风气。羊群领路靠头羊;彭育晚率先垂范、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他捐出了所有的工资津贴来扶持困难群众;在他的带动下,村级党组织和班子在日后的发展建设当中发挥了巨大的带头作用。为了让弱势群体老有所依、困有所帮、病有所救,他建立了困难救助基金会,成立了以党员为主的帮扶领导小组;八年来累计为贫困群体发放救助金42万余元;他采取了村委牵头、村组干部结对帮扶、全民义务援助三级联动的举措,为贫困户改造危房36栋;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尿毒症患者组织社会募捐22万余元;对特困群体进行“一对一”帮扶,并把村集体产业的经营收入用于帮助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产和生活,真正做到了困难群众老有所依、困有所帮、病有所治。为了筹备困难救助基金,采取集体组织、全民参与的方式把原有废弃的山塘,开发成了现在的村集体福利产业“钓鱼山庄”,由村委统一管理、帮助销售,让弱势群体进行自行喂养,分配利益。到目前为止,为残疾人、低保户、困难户等弱势群体每年创村级福利4万余元,提高了村级社会保障。他带领下的党组织先后获得了“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组织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好支书带出好班子,好班子带出好群众,好群众带出好风气。来到油溪桥村,你看不到一场牌局,见不到一缕硝烟,踩不到一点垃圾。禁炮、家禽圈养、污水处理、爱护环境、禁用捕捞器等村规民约在全县开创了先河,形成了油溪桥村文明节俭的乡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树立这些良好的新风气,彭育晚不知每天绕着村里走了多少遍,踏过多少家的门槛,每天不厌其烦地做群众思想工作,遇到思想不通的村民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一次他查了一家麻将馆,几个村民突然群起而攻之,有人甚至奚落嘲笑他:“你以前不也是一个赌鬼吗?凭什么来说我们!”彭育晚摸摸自己被打肿的脸,拉着他们的手说:“我以前是走错了路,难道你们还要像我一样继续错下去吗?”他跟他们讲起自己的经历……从那以后,那几个“赌鬼”成为了后来村里建设的中坚力量,整个村的民风也为之大变。勤俭节约,积极创业的观念深入人心,投身建设的新风尚逐渐形成,积累了今后的创业成本。据统计,全村每年节约烟花爆竹开支约80余万元,节省酒席开支150万余元,杜绝打麻将买六合彩等流失资金300余万元,全村节约各种开支费用约530余万元,另因打麻将等剩余劳动力的重新利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约200万余元。截至目前,彭育晚晚村民共开发经果林产业2200余亩,其中为贫困户开发260余亩。稻田养鱼、甲鱼养殖项目300亩,为贫困户开发60余亩。据预算。两年后,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有望实现1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有望突破20余万元,真正做到了一户一品或一户多品,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赢局面。同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成立油溪桥村旅游服务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当地农业合作社4个,安排再就业人员80余人,创收200余万元,旅游配套产业已成为村级产业增收的新特点,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全村村民也实现了从懒散玩乐到积极创业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从铺张浪费到勤俭节约思想观念的转变,从依赖等向自力更生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

  在彭育晚的带领下,油溪桥村汇聚了民心、凝聚了力量,它就像待发的箭镞时候张工待发,就像火山口下的岩浆在孕育着新的发展与前景。但是在面对没有上级领导挂点关注的不利因素与资金资源严重缺乏的被动情况下,如何发展本村经济,摆脱贫困,这仍然是摆在彭育晚面前的一个大难题。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可是油溪桥村是不哭的孩子,军人出身的彭育晚依然保持着在部队时的坚毅不屈、踏实肯干的精神;他从别人都不愿干、不想干、干不好的事情着手,那就是林权制度改革与荒山开发。为此,他翻阅了大把的资料,踏遍了上百个林场,走访了全村农户,由于经常上山下水,致使一年都要穿破好几双鞋;一天吃不上一顿饭,在不懈努力下,他提出了林权改革的凭、听、察、看、摸、查、调、确八字方针,采取工作分类、任务分流、矛盾分解等形式开展工作,对版块面积的分布和形成进行了调研调整,对插花地、自留地和“三难管”地采取以查、判、量等方法重新立界确权。同时充分利用贫困户荒山资源,油溪桥村对贫困户的荒山空地采取村委提供苗木,农户投劳、共同开发的形式,为贫困户开发荒山200余亩,荒山开发率达100%,实现了村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贫困户能长期发展储备资源。在全省的评比督查中,邓三龙厅长高度评价:“油溪桥村的林改是全省的一面旗帜,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专家。

  林权制度改革与荒山开发促进了油溪桥村的精诚团结,也见证了彭育晚的干事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接下来在彭育晚的带领下,以支部牵头、党员带动、全民参与、义务筹工的方式,自建了饮灌一体的水利工程,修通了通往田间地头的生产通道,实现了全村水利管道灌溉、田埂硬化,村民扁担下岗,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减少了农业劳动力成本投入。为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为了全村的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彭育晚带领村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开发山地水源建设,节省管道沟挖掘项目资金,采取自行购买钻机、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党员干部带组长、组长带群众以传、帮、带的形式,仅花费几千元就完成了16万元的管道沟挖掘施工项目,节约水源建设资金达60余万元。因彭育晚热衷于对水利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成功编写出了农民用水者协会资料汇编10余万字,在参加全省用水者协会评比中排名第一,并成功入选全国农民用水者模范协会。

  在帮助村民脱贫攻坚的这条道路上,彭育晚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党和群众;因为时间紧迫,所以他必须通宵达旦编写工作经验资料,这导致视力急剧下降;因执着于对基层工作的热爱,时刻把父老乡亲脱贫致富放在心里,他放弃了陪妻儿的时间。妻子不止一次地对他下了“通牒”:如果再这样,就坚决分道扬镳!可是当妻子行走在今日花团锦簇、风景如画,堪称新化最美山村的村里时,看到的是村民个个喜笑颜开,见了她直夸彭支书,这位善良的女人终于理解了自己的丈夫,她由衷地为他感到骄傲与自豪。

  彭育晚成功了!可是命运从来没有放弃对人们的考验,在“三类人员”竞选考试中,彭育晚忙于村里事务,放弃了培训的机会,并以笔试面试第五的好成绩成功入选;但因十多年前的一个错误被取消考察资格。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同时,有人为他鸣不平,他却一笑了之并继续带领村组干部致力于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前不久,被推荐为市党代表候选人,又因同样原因被取消候选人资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追官逐利成了大多数村官的目的,可是彭育晚在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时,却没有半点动摇,反而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既然选择了这片黄土地,我就已经下定决心用身躯去将你染成黑色。”

  正因为彭育晚这种兢兢业业干事业,淡泊名利谋发展的精神,才有了今天油溪桥村产业兴、环境美、村民富、风气好的美好图景。9年来,油溪桥村各项事业显著进步,同时彭育晚坚持资源共享,共同致富的发展目标,先后创造了“五统一”“五个有”“一传二帮三带”等建设模式。截至目前,全村开发经果林2200余亩,稻田养鱼,甲鱼养殖300余亩,实现了该村家家户户有产业的目标。全村村民纯均年收入从2008年的不足800元提高到现在的约8500元,村集体收入逐年翻倍增长。因他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治村理念被省委组织部聘请为国贫省国贫县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助推脱贫攻坚授课师,同时获得“全省最美扶贫人物”等荣誉10余项。彭育晚的创新理念奉献精神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湖南日报”“娄底日报”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在他带领下的油溪桥村由省级“贫困村”进入“先进村”行列,并先后获得“全国计划生育模范协会”、“全国农民用水者模范协会”、等48项荣誉称号。

  九年的辛勤奋斗终于修成正果,尽管如今的油溪桥村已有多项示范在全国农村中开始推广,各种荣誉也纷杳而;面对各种新闻媒体的采访,彭育晚再也没有十年磨一剑的那种冲动;一份付出,一份回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寒冬腊月里,乡亲都已在桌边烤火取暖;可是村头田埂间、树林边、灌溉管道边,依旧会有一个身影在不停地忙碌与穿梭,他,就是好人彭育晚。

来源:湖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