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5 18:1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9月 | 查看:1319次
人物故事:
龚隆寿,男,1958年出生,赣州安远县三百山镇虎岗村村民,1979年5月退伍返乡后当上了护林员,一当就是37年。37年的巡山护林生涯,他像爱护孩子一样看护着三百山上的一草一木,跟青山绿树结下了深厚感情。
地处赣南安远的三百山是700万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源头,也是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特殊意义的旅游胜地。上个世纪60年代,为确保香港同胞喝上放心水,周恩来总理曾嘱托,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40多年来,安远人民牢记周总理嘱托,倾心保护东江源头的生态环境。护水必先护林,为了保护水源,安远县将水源区域林场划为重点保护区域,建立起严格的森林保护制度,并强化了护林员配备工作。生活在三百山镇虎岗村的龚隆寿就是当地护林员中资历最老的一员,当地百姓都亲切的称他为老龚叔。
一场大火与护林结缘
站在东江源头重要水源保护区三百山脚下,护林员龚隆寿指着山上一片茁壮挺拔的林子说,那是他刚栽下的。37年的护林生涯,他像爱护孩子一样看护着山上的一草一木,跟青山绿树结下了深厚感情。1979年5月,龚隆寿退伍返乡,当地村干部看他身体素质好,就动员他当护林员。龚隆寿满口答应下来,但父母却极力反对,想让他趁年轻学门手艺。通过软磨硬泡,龚隆寿最终还是说服了父母。龚隆寿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如此坚决的要当护林员,源于他在当兵时发生的一个小插曲。1978年龚隆寿在丹东市当兵时,当地一位农民不小心点燃了作为当地人经济来源的芦苇荡。为了救火,他和战友们几天几夜没休息,但最终还是烧毁了几百亩。那次之后,山林防火的重要性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龚隆寿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守护山林的护林员。
护林员一干就是37年
一套迷彩服、一双解放鞋、一只电喇叭,这便是龚隆寿巡山护林的全部行头。每天早上6点多,龚隆寿便带上干粮向深山进发。中午饿了就在山上吃自己带来的干粮,渴了就捧一把山溪水喝。晴天的时候,每到晚上8点半他还要巡山一次。这样的巡山护林路,他走了10多万公里,走坏了100多双鞋。回忆起第一次巡山的经历,龚隆寿记忆犹新。“第一次巡山的时候,山路显得特别漫长。一天几十里山路下来,双脚都磨出了水泡,但为了做好护林工作,还得忍痛继续巡山。”龚隆寿告诉记者。当时龚隆寿的父亲看着心疼,就凑钱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用来代步巡山。但龚隆寿却舍不得把自行车拿出来用。龚隆寿说:“每天走的都是山路,根本舍不得骑自行车,怕把车骑坏了。”自从有了家人的支持,龚隆寿巡山护林的动力更足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林区人户少,山里毒蛇、蚊虫多,通信手段落后,在山里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处处都得小心翼翼。即使到了现在,龚隆寿的摩托车还是只能停在山头入口处,然后拿着柴刀开路深入山林,查看情况。“一年至少300天都要上山,摩托车骑坏了3辆。”龚隆寿说,过年过节时放烟花的人多,容易引起火灾,巡山护林要比平时更勤快。在龚隆寿的守护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三百山的公益林区偷盗木材的现象少有发生,且至今没有发生过火灾。龚隆寿告诉记者,一开始还有人上山去砍林、偷偷采矿。他发现后告诉他们:“山砍秃了、挖烂了,下游就喝不到好水了。砍树能挣几个钱,给子孙留点好山好水吧。”
只要走得动就继续坚守
“习主席提出要脱贫攻坚,才有了如今的绿水青山。”聊起这几年护林工作的变化,龚隆寿脸上洋溢着喜悦,“时代变了,人也变了,家家户户都烧煤气,建房子也不用木头了,加上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老百姓再不用到山上砍木头了,护林工作也轻松了。”如今龚隆寿把工作重点放到了植树、防火和帮助村民上。虎岗村修凤围村小组残疾人龚享洪告诉记者,附近村里的困难人群需要帮助时,一般都会找老龚叔,因为他是有求必应的热心人。“爱护树木,人人有责;滥砍滥伐,祸及子孙。”龚隆寿的电喇叭声已经成了当地村民的“安心热线电台”。这些年下来,当年与龚隆寿一起工作的七八名护林员中,只有他仍在坚守。他说:“只要能走得动,就要继续把东江源头的山林保护好。”
来源:江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