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5 18:1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9月 | 查看:815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 李坤池,男,1940年12月出生,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人。
事迹简介:李坤池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用接地气的语言走村串户向农民宣讲,让农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多年来他共写下读书心得、宣讲稿件达500多万字,义务宣讲2000多场,受教育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近20万人次,被农民亲切称为党在基层的“发言人”,宣讲政策的“大喇叭”。
正文:李坤池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老村干部,四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开展义务宣讲,通过生活化、通俗化的方式,运用大众化、平民化、接地气的语音,在最基层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形势政策2000多场,直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群众达近20万人次。
2011年7月4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李坤池在农村宣讲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2011年8月,李坤池入选中宣部基层理论先进个人候选人。2011年11月荣获阜阳市“五五普法先进个人候选人”称号;2012年1月,荣获2011年阜阳十大新闻人物称号,荣获2011年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2012年3月获阜阳市第二届“十佳理论宣讲员”。2012年6月荣获阜阳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11月被中宣部评为2012年度“理论宣讲个人”。2015年4月,被阜阳文明办评为2014年度敬业奉献奖“阜阳好人”。2016年被阜阳市老年办评为2015年老年所为先进个人。2016年6月颍州区委授予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义务宣讲四十载 矢志不渝
只有讲不好的宣讲者,没有听不好的听众,李坤池他说:“尽管是义务宣讲,但对我来说就是快乐,无论讲台多大,无论听众多少,我都尽心尽力真情宣讲。”
激情植根信仰。这种信仰来源于李坤池多年来的党性锤炼。年轻时他放弃在省委机关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扎根基层,多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直牢记党的宗旨为民服务。从村支书退下后,他仍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心系群众,一直不辞辛劳地义务宣讲。
乐学源于使命。“党员,是一辈子的工作”。“为党做点事,受到群众认可,是非常快乐的事”。李坤池始终践行入党时的誓言,把学习党的理论、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当作自己的乐趣,当做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善讲得益厚积。多年来,李坤池始终保持这样的习惯,经常手持“三件宝”:收音机、报纸、手抄稿。
灵活宣讲两千场 群众喜爱
李坤池明白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才能使群众真爱听、善听、乐听,农民文化程度都不高只有用大众化、平民化、口语化的语言,农民才能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抓住场合讲起来。李坤池把学习、宣讲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任何时候,只要和群众在一起,他都会“风雨无阻”的走上讲台。
农民生活连起来。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生态环保,低碳减排,李坤池不断拓展宣讲范围,紧密联系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实际,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群众语言讲出来。李坤池用质朴的语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惠农政策讲到农民心坎上。顺口溜农民喜爱听。每次宣讲,老李都会编上几段顺口溜。他用“改革开放几十年,农村面貌大改变,合作医疗好方案,吃药看病报销钱,孩子上学不费难,学杂费用全免光,家家都有电瓶车,轿车开进农家院,吃好穿好住的好,好像天天过大年,有房有车有存款,农民有了获得感。”等顺口溜,以农民语言宣讲了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农村生活的新变化,赞颂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新生活。
春风化雨润田园 造福桑梓
李坤池在宣讲时,密切联系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让群众及时理解政策,少走弯路,快走致富之路。解疑释惑促和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刚推广时,由于对政策不理解,部分农民一时不能接收。李坤池用顺口溜“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了一次院,一年打工白干”形象地向大家讲明利害关系并耐心地解读相关政策,村民听后,纷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5年5月8日,颍州政法委、颍州区司法局在三合镇举行“李坤池调节工作室”揭牌仪式,这是颍州区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一线人民调节工作室。
成就宣讲颂党恩。李坤池在宣讲时,常常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大力宣传当的光辉历程、巨大成就和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密切联系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成绩,使群众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和信念。
如今,李坤池的家乡,群众都在传唱着“一谢共产党,翻身把福享,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吃的红芋汤,现在温饱又小康,三谢共产党,穿衣把你想,以前穿的土布衣,现在毛料新时装......”
凝心聚力固根基。在李坤池乐学好讲精神感染下,三合镇成立了农民义务宣讲团,当地党员干部积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政策法规,加强基层调研,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
李坤池长年累月扎根基层,宣讲在一线,不断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使党的理论之光点亮农民心田。
来源:安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