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祖刚:供电所长10余年倾心打造阳光和谐班组(图)

发布时间:2018-06-25 17:5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9月 | 查看:1851次

人物故事:

  曹祖刚,男,1968年8月出生,现任国网丹东供电公司菩萨庙供电所所长,中共党员。他几十年如一日,恪守职业道德,彰显善良美德,秉承社会公德,爱企业、爱人民、爱社会,被当地群众称为“传递光明的使者。

  他先后当选中国世纪大风采、“十佳英才人物”和辽宁社会与经济发展十大新闻人物;国家电网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优秀班组长;荣获丹东供电公司劳动模范、丹东市“五一劳动奖章”、首届道德模范;辽宁省电力公司劳模、十佳道德模范等。 

  洪荒之力 倾心打造阳光和谐班组

  曹祖刚常说,人和万事兴,只要大家心气顺畅,生活温馨,很多困难事都不是事。曹祖刚喜欢看书,并把这个爱好传递给员工。早在2006当长安供电所所长时,他就向每位员工及家属发放一本《论语心得》。他说:《论语》的一些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东西,容易让人接受。给员工家属发《论语心得》,就是想通过实现家庭的和谐,来打造供电所的和谐。

  曹祖刚任菩萨庙供电所所长后,更加注重文化建设。他购置了大量书籍,完善设施和建设场所,在供电所成立了道德讲堂,不仅每周给本所职工讲道德思想教育,还去学校、村民委会等单位讲课。成为丹东供电公司道德讲堂基地和示范点。

  七年前,曹祖刚刚到菩萨庙供电所任所长。门前有一条臭水沟,终年淌着附近冷冻加工厂排放的废水,东面的一块两亩大小的空地被工厂和附近居民当成垃圾场,苍蝇蚊虫满天飞。夏天再热,供电所也不敢开窗。曹祖刚心想,供电所是员工的第二个家。这个样子怎能让人有归属感,热爱它呢!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着手改造周围环境。

  东面的空地归属不明,工厂和居民也习惯了往这里扔垃圾,谁也不愿让步。可曹祖刚认定的事,就必须做成。他在当地政府、企业、居民之间来回斡旋,最终把这块地跑下来了。

  他带着员工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把这块空地清理干净了,种下了云杉。供电所有 17个人,他便规划了17列云杉并编上了号码,每人负责照顾一列。给这片地取了个名字,叫“团结林”,17列松树象征着他们 17个人的心在一起。

  接着,曹祖刚把西边和南边的地盘,分别种菜、种水稻,叫做为“爱心菜园”和“生态园”。从此往后,供电所食堂的蔬菜粮食不用采购了。

  曹祖刚不断探索十多年班组管理经验,一直在思考一件事:基层供电员工需要什么?他认为,需要的是物质和精神上的提升,二者缺一不可。要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首先要了解员工的内心需求。

  为了大家生活得舒坦,他把值班室的床改成玉石炕,冬暖夏凉,躺着舒服,睡得香甜。卫生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方便大家洗浴。全所人员的出生记录,都登记造册,每逢有人过生日,全体人员在食堂为其庆祝,让大家亲身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供电所的友爱互助,也是经常的事儿。春耕大忙季节时,李奎、杨元光的工作比较忙,家中地里的农活没人干。在曹所长的带领下,全所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到他们家挑苗、插秧,帮助种地,让家属很是感动,表示要积极支持爱人工作,回报大家。

  员工的大事小情,曹祖刚总是热心帮助。原供电所电工王玉平在2004年的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在曹祖刚的带动下,全所员工把当月一万多元的工资全额捐给了他家,同时又凑了5000元钱存在王玉平孩子的名下,作为他今后读书的基金。王玉平的母亲感动地说到:儿子虽然不在了,可你们都是我的亲人啊!

  在曹祖刚的带领下,供电所心齐,风正,劲足。两年来,供电所高质量地完成本地区的电网改造和11户高危用户的排查治理工作,为企业先后义务安装用电设施和解决企业用电难题12件。菩萨庙村党支部书记张克庆用32个字形容了供电所的服务:电有故障,上门跟上;态度和蔼,技术不赖;用电安全,口授身传;归根结底,百姓满意。

  供电所在曹祖用心血和汗水的浇注下,这个家园充满着阳光和正能量,获得了辽宁省“模范职工小家”,国家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企业文化示范单位,辽宁省电力公司标杆班组和优胜班组等荣誉。

  善行义举 点亮贫困家庭生活希望

  曹祖刚在担任长安和菩萨庙供电所所长的15年间,带领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当地的各项公益性事业中。

  曹祖刚刚到长安供电所担任所长的时候,听说佛老村73岁的赵淑英老人,带着一个三岁的小孙女点油灯度日,没有生活来源,生活艰难。他立即带头捐款,组织供电所员工捐款7000余元,并给她家接上了电。为了解决老人后续的电费问题,他们还帮助老人养了鸡鸭,由供电所食堂用回收鸡鸭蛋的钱抵顶电费。2007年春节,曹祖刚又拿出1000元,为老人家里购置了彩电。老人流着激动的眼泪高兴地说:“往年满屋黑灯瞎火的,今年总算过上了亮堂年儿,还能看上联欢晚会……”。2009年赵淑英老人去世,曹祖刚自掏1000元为老人办理丧事。虽然老人不在了,但是他还依然与小孙女保持着联系,嘘寒问暖,并资助孩子的上学及生活费用。

  汶川地震时,曹所长和他的妻子,一次性将当月工资全部捐给了灾区。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我们身体好,钱还可以再挣呀,把钱捐给眼下最需要的人,值得!

  长安镇三级台村李恒宝家盖了新房后,妻子就患了心脏病。盖房和治病,李家先后欠了近10万元外债。孝顺懂事的女儿李明告诉父母,书不念了,想外出打工挣钱帮助家里还债。但对读书的渴望,始终在心里纠结着。曹祖刚听说后,先后给李明捐款3000多元钱,鼓励她完成学业。还常给她送衣、送钱、送学习用品。为减轻孩子学习负担,为她家送去种子、化肥,帮助捉蚕、摘茧、种地、秋收。通过资助,李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继续追求着大学的梦想。

  东港市十字街中学初二学生杨茹不幸患有尿毒症,因家境贫寒急需手术却无能无力。供电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发动员工捐了2600元钱,通过电视台转交到患者家属。供电所善举经电视台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短短的时间里,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高达十几万元,使小杨茹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病愈后,小杨茹和母亲特意为供电所送来锦旗,以表达感激之情。

  这两年,丹东供电公司成立了“绿江之舟”共产党员服务队,曹祖刚主动请缨,要干试点。他说,“绿江之舟”是鸭绿江上的一条彩色丝带,我们所17名职工中,有13名党员。我们要做这条丝带上的一颗明珠。

  不久前,菩萨庙镇供电所党员服务队来到菩萨庙镇上川村邢屯组村民魏国东家检查安全用电情况。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贴在炕头上的一张水彩画。画上一片蔚蓝的天空,鸟儿在飞,党旗在飘,旗帜下面,是一群架线工人施工的场景。

  原来,64岁魏国东孤身一人生活在一间草房里,身有残疾,家里一直没通电。为了让老人点上电灯,曹祖刚带领党员服务队先自掏腰包筹集1800元钱买来供电所需材料,帮助老人安上了电灯。老人没钱交电费,曹祖刚便在老人院里一亩多空地上帮他栽了1000棵银杏树苗,秋天帮忙卖银杏果、银杏叶,用于交电费。于是,怀着对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的感激,老人用心画了一幅画,常记得曹祖刚和员工们的好。

  “给别人快乐,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微笑。”他把这句常放在嘴边,用心传递温暖和感动。

  肩担道义 搭建农村共同富裕金桥

  前几年,东港长安镇王家村道路泥泞崎岖,村民眼巴巴地看着外地客商的汽车进不来,蔬菜、水果、山货卖不出去,连学生上学也很困难。曹祖刚就毅然捐出自己和爱人积攒了10年准备给女儿上大学的10万元钱,为其修建柏油路。还找到自己那些有挖掘机、运土车的朋友来帮忙,节省工程资金。闹心路变成舒心路后,他又利用星期天和村民一起研究脱贫致富项目,搞起了800余亩地的草莓大棚基地,解决了7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此后,还忙里忙外地跑了一个多月,找到了招商投资者,联合搞起了矿产品加工项目。如今,村民组群众摘掉了多来的“贫困”帽子。

  他还个人投资7万元,为黄土坎镇吉胜村修了一条4公里的砂石路,替代了原有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为村民输送自家的农副产品,打开了幸福和致富的通道。

  前年,姚娟抱着致富梦想举家4口从小岛村来到菩萨庙镇大于村,与他人合伙承包了一块6亩山坡地。为兴建大棚,她拿出了家中全部积蓄,又四处借钱,栽上了草莓苗。可合伙人中途退出,刚长满蓓蕾的草莓又面临霜冻和缺水的危机。再也借不到钱解决用电问题。曹祖刚听说后,带人勘察现场,实地了解情况,协调好埋杆架线占地等问题,组织员工捐款四千多元,为大棚接上电。曹祖刚又通过担保帮助姚娟从银行贷款2万元,彻底解决了姚娟的燃眉之急。如今,有了供电所的帮助,姚娟的大棚收入也越来越多,圆了她的“致富梦”。

  几年来,曹祖刚节衣缩食,精准扶贫投入近三十余万元资金。

  现在,为了引领当地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发展,树立农民致富生态项目旗帜,他先后多次到山东、江苏等地考察调研,为当地选择多种绿色生态种养殖项目,自投资金建起了银杏示范基地——丹东银杏农场,投放32吨银杏种,在丹东地区大力推广宣传,带来了丹东地区几十万亩的种植面积和多家银杏叶加工厂。 2016年秋他搞起了90亩油牡丹种植园,今年将帮助当地农民推广种植。为扶贫致富注入新的助推力。

来源:辽宁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