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笠:七旬老人创办惠民“奶奶厨房” 可口饭菜送到空巢老人家(图)

发布时间:2018-06-24 11:4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8月 | 查看:976次



人物故事:

  个人简介:

  刘道笠,女,69岁,群众,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居民,“奶奶厨房”创始人。

  事迹简介:

  刘道笠人称刘四孃,是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社区的志愿者,社区民情专递员,小税巷5号院落管理小组的负责人。2016年7月,她创办“奶奶厨房”,为社区里的“空巢青年”,空巢老人提供餐食,坚持只收取成本费,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私人订制健康菜谱,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直接让饭菜送上门,还组织60岁、70岁“年轻老人”给高龄老人送礼物、过生日。她的助人行为感染了身边人,给青年人做榜样,为提供社区养老新思路。其事迹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网易、四川文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正文:

  说起刘四孃,不小税巷的居民家喻户晓。刘四孃不是什么大人物,也不是社区干部,她只是一个即将70岁的老人,她做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事,婆婆妈妈的琐碎事。但就是这样一个“管得宽”的太婆,不仅得到了社区院落居民的尊重和爱戴,还得到了社区领导的肯定和媒体的宣传报道。

  助人为乐  母亲言传身教家风正

  穿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附近的国学巷,左转300米左右就是小税巷。浓荫覆盖的小税巷内,除了有所书声琅琅的红砖西路小学之外,还有4、5、6号院老旧院落。刘四孃就住在有两棵大树把守院落大门的5号院。

  刘四孃本名叫刘道笠,1948年12月出生在成都文庙前街,在兄妹共7个里排行老幺,在姐妹四人中排行老四,由于她有一副热心肠而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作“四孃”。刘四孃仅有小学文化程度,但她从小就受母亲乐于助人的熏陶。小时候,刘四孃的妈妈看到来饭馆吃饭的农村人看病困难,不仅帮忙去挂号,而且还落实住宿问题。像这种帮助陌生人的事情,刘四孃的妈妈做了很多,从而也对刘四孃产生了心灵上的影响。刘四孃介绍说:“母亲那个年代人情味很浓,我现在也是传递人情味,传承母亲的热心肠。

  年轻时,家里经济困难,为了生计,刘四嬢前后开国早点铺、面馆,卖过串串香。随着家庭经济逐渐好转,两个儿子先后成家立业,退休在家刘四孃仍旧闲不住:“没事做就要打瞌睡,还浑身不自在。只要有事情做,精神也就好了,瞌睡也没有了。”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社区治理上,先后成为了黉门街社区的志愿者、社区民情专递员、小税巷5号院落管理小组的负责人。

  “奶奶厨房” 为空巢老人做可口饭菜

  一次社区活动中,刘四孃认识了爱思青年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爱思”)的年轻人,热情好客的她常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饭。刘四孃把这些小伙叫做“空巢青年”,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人照顾。一来二去,小伙伴干脆建议缴伙食费在她家里搭伙解决午饭问题。“周围的店都被我们吃遍了,每天中午都要为吃什么头痛,每次和四孃说了之后都会安排妥当。蹭饭吃一次没啥,天天来挺不好意思,大家就合计‘缴’伙食费。”“爱思”的小杜介绍道。

  刘四孃年纪大了本想回老家养老,可是街坊四邻找到她说:“四孃你煮饭那么好吃,要不然就在家里煮,我们来搭伙嘛。”刘四孃向黉门街社区居委会反映街坊邻居和“空巢青年”的需求时,社区纪委书记、居委会委员黄燕晶肯定地回复:“能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这是件好事,社区居委会大力支持。”反正身体好还做得,大家又喜欢吃,刘四孃就开始在家里给大家煮饭。

  饭堂面积不到15平方米,是“爱思”和一群大学生用废旧仓库改造而成,地面整理得干干净净。粉刷过的砖墙被年轻人画上了蔬菜、餐具等小清新画作,有了咖啡厅的小温馨。饭堂后是茂盛的葡萄藤和葱郁的花草,恍然置身于花园,刘四孃娴熟的厨艺和年轻人充满朝气的创意相得益彰。他们把这饭堂命名为“奶奶厨房”,忙碌的上班族们在这里卸下疲惫,空巢的老人们在这里感受温馨。

  来“奶奶厨房”吃饭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成了大学生聚会、公益组织开展活动的场地,爱心队伍也跟着壮大,集结了院子里的热心肠。如今,“让院里的老人吃得开心,让年轻人吃得放心”成了四孃的追求目标。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刘四孃所在的院子,70多户住户有50%以上是空巢老人。刘四孃不仅给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做好饭菜送上门,还组织60岁、70岁“年轻老人”给高龄老人送礼物、过生日。

  “助老助残助到家”是刘四孃的口头禅,她常说:“我们要给年轻人带个好头,也要给‘年轻老人’做出榜样,把这种爱心不断传递下去。”小税巷里90多岁的田爷爷和老伴生活在小院4楼。去年田爷爷因病眼睛完全失明,虽然儿女孝顺,但又不能随时照顾。四孃通过社区介绍,主动请缨为田爷爷家做饭。来“奶奶厨房”吃饭的上班族越来越多,但她仍然坚持只收点水电气和人工费,算下来一个月忙里忙外最多挣个八九百元。

  老年人吃的东西很讲究,如何兼顾健康和美味,刘四嬢每天都要动脑筋。豆腐、冬瓜、水果,这些都是菜谱上的“常客”,她还专门去了解老人们的身体情况,有哪些要忌口,以免好心办坏事。每天的伙食标准都是两菜一汤,食材都是当天早晨去买,保证新鲜。老人饭必须清淡,调料要少放,尽量煮软点,但最重要的环节是配送。“老年人肠胃不好,必须吃得烫,煮好之后要马上送过去,耽误不得。”刘四嬢说每天送饭都像打仗一样,她端着菜还要一路小跑,生怕动作慢了菜就凉了。

  “他们喜欢在我这儿吃饭,是看到我的东西不掺假,猪肉和时令蔬菜都是现买的。与给老年人做菜不同,给年轻人我会做一些偏麻辣的菜式,比如毛血旺、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等……我的传家法宝——解放前就泡起走的老泡菜坛子,从里面随便捞些酸菜、海椒来烧个酸菜鱼都下饭得很。他们感觉吃得放心又经济实惠。”刘四孃骄傲地说。

  2016年8月,黉门街社区两委联合青年聚落、培力社工中心等多个社会组织,将“奶奶厨房”打造成融合老中青少年居民的公益平台。在社区的支持下,刘四孃陆续开展了“厨艺汇家人”“美食分享沙龙”“老年养生课堂”等爱心公益活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温暖小屋,这里变成了分享快乐的“根据地”。

  院落“管家” 上门为居民服务

  进了小税巷,一路走去,守院落门的大叔、路过的阿姨和小姑娘都给刘四孃打招呼。刘四孃进院落时遇见一位阿姨,她特意告知:“你家的大件垃圾不要乱扔,我到时候通知你确定时间清运,这样既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节约费用。”

  刘四孃不仅是黉门街社区的志愿者,社区民情专递员,同时还是小税巷5号院落管理小组的负责人。据黉门街社区党委副书记殷江介绍,“刘四孃是黉门街社区的民情骨干,工作踏实热情,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一见面,记者就被刘四孃的满头自然黑发震住了:好精神的一个太婆!

  2017年4月25日,在采访刘四孃时,就有一位从5号院老旧社区搬走的居民,来找她办理遗留事务。当天,黉门街社区食堂要做80个人吃的饺子,刘四孃得知后主动请缨包饺子。

  采访期间,刘四孃拿出一大摞资料,说这都是她要做的工作:小税巷5号小院陈旧老化,楼顶出现渗水现象,影响到住户的日常生活;下水道也出现长期堵塞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天然气管道老化,存在重大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刘四孃要向黉门街社区递交“维修申请”,逐户请业主填写《武侯区老旧院落改造工程业主需求调查表》,然后进行梳理和总结。

  收缴水电费,清运院落垃圾等事项,刘四孃都是亲力亲为。当然,为街坊邻居垫支水电费、垃圾清运费也是常有的事情。大量的工作做下来后,刘四孃对住户哪家有空巢老人、哪家有残疾人、哪家有留守儿童,都了如指掌。无论谁家有困难,刘四孃都会想方设法给予帮助。也正因为如此,刘四孃的“奶奶厨房”就聚集了院落的骨干力量,汇拢了一群热心的大妈。

  刘四孃闲暇之余喜欢唱歌跳舞,还学会了剪纸的技术,经常在社区公益活动上露脸。她一直践行母亲“明明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家训,信奉“远亲不如近邻”,把街坊邻居当亲人一般看待。

  好人寄语:“我们要给年轻人带个好头,也要给‘年轻老人’做出榜样,把这种爱心不断传递下去。”

  道德点评:年届古稀之岁的刘四孃,应该是儿孙绕膝、安享晚年的时光,但是她选择了做志愿者、做民情专递员,做“奶奶厨房”的主厨。刘四孃的事迹曾被《华西社区报》《成都晚报》CDTV3等新闻媒体报道。要说刘四孃做这些事情的动机,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她只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只是一个想让社区院落的居民生活在一个有“人情味”环境里的人。她,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热心肠老人。

来源:四川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