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3 16:0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7月 | 查看:1259次
人物故事:
黄红连,女,1969年4月生,宝鸡高新区千河镇墓子头村村民。
黄红连全家共有4口人,公公今年已经84岁,婆婆去年刚刚过世,丈夫和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多年来,照顾老人和种植农田的重担就落到黄红连一个人身上,她虽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识大体、顾大局,家庭中夫妻和睦、子女孝顺,婆媳关系融洽,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老人过得舒心、开心,把全部爱心、孝心奉献给老人。她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她的行为也赢得了乡亲们的敬重,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爱心之歌。
黄红连自结婚以来,一直能够做到尊老爱幼,团结乡亲,和睦邻里;去年婆婆去世前,家里有两位老人,老人年事已高,均患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和儿子在外务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黄红连就留在家里常年照顾患病的公公与婆婆,平时对两位老人嘘寒问暖、照料生活。尤其是对年逾八旬患有老年痴呆的公公,黄红连不但没有抱怨和嫌弃老人,还为老人变着花样做些老人喜欢吃的食物,老人的衣服脏了,她马上就换洗干净整洁的衣物,老人卧病在床,她为老人及时更换被褥翻身。黄红连的婆婆在世时患有脑梗、高血压等疾病,虽然病情不像公公那样严重,但在生活上总是丢三落四非常健忘,导致长期生活不能自理,黄红连要时时照看,以免发生危险,她对此也毫无怨言。对待两位老人黄红连帮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关爱有加、悉心照顾。公公自从患老年痴呆症以来,性格变得无常、易怒,但她总是能够想办法及时以耐心化解公公心中的疑虑、消除老人的烦躁。在照顾公婆的过程中,为了不让老人们因长期卧床产生孤独感,每天忙完家务活后,每天都挤时间与老人说说笑笑,甚至尽量陪着婆婆走出家门与邻里拉家常,尽量减少老人独处的时间,免得老人有孤独感。《论语》中记述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黄红连在照顾公婆时,不仅能够为公婆提供物质抚养,更重要的时她能时刻关心公婆的心理感受,想方设法让老人保持愉快的心情,安度晚年。
她常说:“关爱老人不光要从生活上给予照顾,更重要的是要从精神上给予关怀;老人们在以前那个年代真的不容易,现在生活好了,就要给她们一个幸福祥和的晚年。”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一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细胞,优良传统融入到良好的家风中,就能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在黄红连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和相亲邻里的孩子们小小的年纪就懂得了“孝”的含义并身体力行,黄红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真善美,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十年间,他指导帮助子洲、米脂、绥德、子长、志丹等周边县的农民种植黄芪、黄芩、板蓝根、甘草等中药材和各类优质陕北小杂粮上万亩,为贫困农户每年创收上千万元。同时,合作社每年免费为8000亩中药材基地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带动就业人口数千人,为更多的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替政府解决了一些负担。
致富不忘帮贫,他近年来逐年增加帮扶贫困对象,每年捐赠资金10多万元回馈社会。“苗建军真是个知恩图报的好人,他爱穷人,走到哪里,帮到哪里,谁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帮扶” ,相亲邻里都纷纷感慨地说。“我家条件不好,我的眼睛看不见,建军经常来家嘘寒问暖,买米面油、生活用品,还经常送钱,非常感人,他是个善良的人。”苗家坪镇艾家圪崂村的一位盲人感激地说。
一个刚刚起步的青年农民创业人,一个一心一意思谋着带领农民脱贫致富,靠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消费者第一的经营理念,一个还不算富裕的农村青年,用点点滴滴的爱心诠释了一个农村诚信致富带头人的全部含义。
来源:陕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