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3 15:4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7月 | 查看:1272次
人物故事:
在歌乐山镇卫生院20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中,杨晓同志先后任职收费员、总务干事、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副院长、院长。杨晓将“生命之托,重于泰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他的带领下,歌乐山镇卫生院先后获得国家首批“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全国中医药先进单位”、首批“重庆市星级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重庆市卫生单位”等国家、市、区级荣誉30余项。个人先后荣获“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医疗质量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10余项。
“在非典面前,我不会退缩也不能退缩,只能顾大家,舍小家。”
2003年,正当全国上下同“非典”这一重大灾害进行斗争的时候,区委区府决定三天内将歌乐山镇卫生院住院部改建为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留验站”。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杨晓同志没有退缩,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带头奋战在“抗非”的战斗中,仅用一天时间完成10余名综合科病人、近80名精神科病人搬迁转移工作,为建设“留验站”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杨晓“顾大家,舍小家”,整整一周没有回家,每天24小时吃住在医院。按专业要求安排“留验站”的设计、监督、协调工作,承担起绝大部分物质的供给、管理、清查、核实等工作,连续奋战近40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因其出色的表现被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与其想,不如做;与其跟着别人跑,不如跑在前面,让别人跟着你跑。”
2011年6月,杨晓被委以主持医院工作。接手工作之初,整个医院面临管理混乱、设施落后、服务单一、医疗环境差、业务持续萎缩、人心涣散、人才流失严重等局面,上级考核长期排名靠后,周围群众对此意见很大。看到这样的情景,让天生不服输的他痛下决心要改变卫生院的落后面貌。
“歌乐山镇卫生院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在职工大会上他说出了这样的话。杨晓深知,医院发展的根本在于人,尤其是要拥有一大批让群众满意的医务人员。于是,他启动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推行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以此改变职工“干好干差一个样”的想法。半年下来,改革初显成效,全院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开始思考如何赢得群众的信任、怎样才能让医院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于是,他主动跟上级医疗机构对接,有针对性地外送人员到二级医院、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定期邀请上级专家到院指导,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并鼓励现有人员自学和竞争上岗。同时,扩大服务范围,购置数字化脑电图仪、肺功能仪、经颅多普勒、可视人流机、阴道镜、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CR等先进医疗设备。短短数年,一个乡镇卫生院拥有了“中医科”和“精神科”2个区级重点专科、3名市级专委会委员、3名区级名中医、5名高级职称、21名中级职称,极大地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全区组织的区属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满意度第三方调查中名列第二。面临新一轮医改——分级诊疗的实施,医院已在人才、技术、设备上提前做好了准备。
在他的带领下,歌乐山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较之前大大提高,2015年荣获国家首批“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荣誉称号。
“为藏族学生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就医服务。”
重庆西藏中学,是全市唯一一所全日制少数民族寄宿中学。长期以来,杨晓同志都非常重视国家少数民族和宗教政策,同与之相邻的重庆西藏中学保持密切联系。藏族师生来院治疗,他总是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安排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精的医护人员为他们服务,全天候提供“四个一”就医保障,即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办理手续、第一时间治疗,开辟就医绿色通道。近几年来,医院共收治藏族师生门诊患者2000余人次,住院患者400余人次,多次对重大疾病做出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未出现一起医疗差错;同时,每年根据季节性传染病流行节点对其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及传染病防控工作,平均每年接种疫苗10余种,接种量3000-5000针次。
多年来,医院未出现一起因医疗保障不及时而造成影响民族团结的情况,为维护民族和睦作出了应有的努力,从而获得西藏中学广大师生及家长好评,该校退休老校长赖德明老先生更是多次赠予诗文,对医院表示感谢,营造出共同进步、互相帮助的民族团结氛围。
来源:重庆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