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燕:女焊工27年与焊花作伴 精益求精为雷达天线铸脊梁(图)

发布时间:2018-06-23 15:1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7月 | 查看:2522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黄春燕,女,1971年3月生,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工人,党员。

  事迹简介:她焊接的雷达在北京奥运会安保等多个重要任务中大显身手,她焊接的军事装备在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中威武亮相……她就是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的高级焊工黄春燕,在平凡的焊接岗位上刻苦钻研、不懈进取,以实干精神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

  正文:

  站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门前的黄春燕乐观、自信、执着、勤奋,敢于创新,勇往直前。她出身于一个“老军工”家庭,1990年带着对军工企业的深厚情感,刚从长安无线电技工学校毕业,19岁的她毅然选择了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的前身国营长安机器总厂,当了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从此,她便与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主要从事的是雷达天线骨架的焊接工作,这是一个技术要求极其高、劳动强度特别大的工种,“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好”。黄春燕对待工作的态度从不含糊。1992年黄春燕代表公司参加了“六安地区职工焊接技术竞赛”青年组比赛一举夺魁,此后,她先后多次在省市举办的焊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手臂上被焊渣飞溅烫伤留下的疤痕正是黄春燕20年来辛勤付出的永恒印记,也是她引以为傲的“军功章”。

  从19岁入厂成为一名焊工,26年来,无论多苦多累,黄春燕始终不曾离开,她始终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把全部的精力用在攻克各种焊接难题上,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焊工岗位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她参与焊接生产的高原自行式炊事车在汶川、玉树等抗震救灾后勤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焊接的雷达多次在国家重要安保任务中大显身手,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要活动保驾护航;焊接的军事装备在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中威武亮相,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青春与焊花作伴

  十年前,在全省一次技能大赛上,作为17支代表队中的焊工工种的唯一女性,黄春燕以其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让现场的评委们竖起了大拇指。如今,黄春燕拥有着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技能大赛、安徽省国防科技行业技术能手等众多荣誉,并且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但她常常说,焊工岗位就是我最大的荣誉,正是因为自己是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才有机会为国家的国防装备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黄春燕出身于一个“老军工”家庭,1990年带着对军工企业的深厚情感,秉持着老一辈军工人奉献精神,黄春燕刚从长安无线电技工学校毕业,就毅然选择了父亲奉献了一辈子的军工企业——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的前身国营长安机器总厂,当了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从此,她便与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博微长安是国有大型军工电子装备骨干企业,长期致力于多种军用雷达的研制与生产。黄春燕主要从事的是雷达天线骨架的焊接工作,这是一个技术要求极其高、劳动强度特别大的工种,也是一个让许多女性望而却步的工种,高难度焊接比比皆是,高空作业处处可见。

  “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好”。黄春燕对待工作的态度从不含糊,她深知,想要在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不但要有责任感和事业心,更需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缺乏,她就“啃”,坚持每天挤出时间学习焊工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不足,她就“钻”,每天早晨第一个来到车间,利用收集的边角余料,一个人默默地练习焊接。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信念,黄春燕很快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业务技能,成为了厂里焊工中的佼佼者。

  看似简单的事情用心做,做到极致,就是成功。1992年黄春燕代表公司参加了“六安地区职工焊接技术竞赛”青年组比赛一举夺魁,此后,她先后多次在省市举办的焊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了省劳动社会保障厅颁发的焊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手臂上被焊渣飞溅烫伤留下的疤痕历历在目,这些正是她二十年来辛勤付出的永恒印记,也是她引以为傲的“军功章”。

  “有难题找黄春燕”

  “焊接有难题,就找黄春燕”在博微长安公司工人中流行着这一句话。黄春燕喜欢钻研,而面对困难,也从不退缩“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肯花功夫研究”。在黄春燕工作车间的操作台前的架子上,摆着一个由两个半圆形的焊接起来的“小玩意”,这个用于雷达天线骨架的小物件却让黄春燕动了一番脑筋,原来弧形的焊接很费工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通过多次试验,做出了一个辅助焊接的装备,把该项焊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在工作中,像这样的小发明、小创新数不胜数,大大提高了工效。

  随着装备材料和操作设备的更新换代,黄春燕越来越感受到学习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她一路摸爬滚打攻克了 很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2004年,公司接到了某新型雷达试制生产的任务,根据要求,天线骨架所用的材料由原来的钢管改为钛合金管,加工工艺由原来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改为氩弧焊焊接,由于钛合金材料焊接的特殊性,对技术要求更加严格。黄春燕主动挑起了焊接工艺攻关的重担。白天,她和同事们根据设计技术要求,认真研究方案,编制焊接工艺。晚上,她也顾不上一天的劳累,借来专业书籍研究钛合金材料的焊接特性,常常刻苦钻研到深夜。经过夜以继日地钻研试验,她很快熟练掌握了这项焊接技术,设计一套雷达天线骨架焊接工艺方案,该方案被确定为焊接工艺规范,每年为公司多创产值近300万元。

  生活中黄春燕是个文静的女子,在工作上她却有着胆大的作风,常常敢于质疑图纸上的方法和参数。“只要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更优的做法我就一定会提出。”事实证明黄春燕的质疑和技术上绝活,优化了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某军事装备机壳焊接中,由于该机壳为0.8mm的薄板结构,图纸要求采用气焊焊接,可是使用气焊焊接焊件受热范围大,焊后易变形,若采用电焊又极易焊穿,焊接难度大。黄春燕揽下重担后,经过一番琢磨用手工电弧焊代替气焊,并选用合适的焊接参数,采用下坡焊进行焊接,有效控制了焊接残余变形,缩短了矫正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为公司节约工时近千小时。

  黄春燕大胆创新,积极主动参与技术攻关,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某雷达工程液冷管路系统316L不锈钢管道焊接技术研究”是“十二五”国家995三期重大工程,她针对大型雷达产品的液冷管路焊接特点,采用柔性焊接工装,通过单面焊双面成形工艺,成功将316L不锈钢引进了大型雷达液冷管路的焊接,实现了焊后管路在腐蚀环境下的应用,开创了大型雷达液冷管路的焊接制造先例,显著提高了雷达产品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不仅推动了军事装备技术革新,还为企业创造了近千万元产值。她还主动承担了焊接机器人柔性生产线建设任务,在雷达领域首先采用自动化焊接技术,实现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在雷达产品上的焊接应用,在我国率先建立了针对雷达大型结构件设计的焊接自动化生产线,极大地降低了焊接工人劳动强度,创造产值766万元,节约成本33万元。同时,她开展了焊接机器人激光跟踪系统、焊接机器人仿真和离线编程的应用性研究,使这项技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无悔的信念

  “我必须踏踏实实工作来报答所有人和组织上对我的关心和培养,我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信念,为了国家安全,为了祖国现代化装备建设,我要用手中的焊枪焊接国防装备挺直的脊梁。”2012年,公司为了号召大家学习黄春燕的事迹,把她真实的生活改编了一个小品,这个名为《信念》的小品。这是小品里的一段话,也是黄春燕的心声。

  20多年的焊工工作中,黄春燕不仅练就了精湛技术,在父辈们对国防事业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其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也十分令人钦佩。焊接是项力气活儿,常年超负荷工作,难免积累了一些伤病,但她却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伤痛的困扰,每天坚持第一个上岗,加班加点少不了她,近4年来,黄春燕累计加班加点3262小时,出勤率100%,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为了试验焊接工艺,黄春燕经常利用工余时间,在厂房里进行反复试验,即便是在焊工们最难以忍受的夏季,她也常常一试就是几个小时,厚厚的工作服被汗水浸透了也顾不上休息。

  可相对于完美的工作质量,她的生活中却有着不少的遗憾。作为妻子、母亲和儿媳,她心里时常充满愧疚,由于长期加班连班,她很少有空陪伴家人,连儿子的家长会都没有参加过一次。2012年12月,黄春燕的父亲被诊断为肺癌晚期,而此时正是公司生产任务最为繁忙的时候,为了赶抢军品急件,在父亲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黄春燕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父亲的身旁。安葬好父亲后,黄春燕又毅然回到工作岗位,把对父亲的怀念转化为工作热情,加班加点、忘我工作。黄春燕的爱人也是一位企业的中层负责人,他了解妻子的工作,也支持她,每当黄春燕疲惫的时候、遇到难题的时候,丈夫的鼓励的话语成了她破解难题的动力和勇气。

  在做好工作的同时,黄春燕还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身边的同事,用心做好“传帮带”。2005年进厂的徒弟张印如今已具备独立承担各类重要焊接任务的能力,成为分厂焊接组的组长。时隔多年,他仍然记着自己第一次正式参与雷达整机焊接时的场景,当时他拿着焊枪的手在抖,正在犹豫不决之时,师傅的鼓励声从身后传来:“没关系,你只管放心大胆的干,我在你身后看着,没什么可怕的。”冲破了心理障碍,完成的特别出色。漂亮的焊缝让他自信倍增,接着他又承担了一系列高难度的焊接工作,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

  2010年12月,以黄春燕为技术骨干的“长安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相继被认定为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技术创新和带徒传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大师工作室平台,她累计取得技术创新成果13项,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成员,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工。仅2014年,就有1人成长为焊工技师,1人获安徽省国防科工系统焊接比赛第一名,2人包揽六安市职业技能大赛焊接比赛前两名;2人获六安市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六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技能人才储备保障。

来源:安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