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9 22:2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6月 | 查看:1081次
人物故事:
赵永世,男,汉族,1953年10月出生,党员,乌审旗嘎鲁图镇木都柴达木村乡村医生。
18岁被作为村里的“赤脚医生”进行培养以来,赵永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47年。47年来,无论是逢年过节、阴晴雨雪,每天都是赵永世的出诊日;47年来,从最早步行到骑摩托车,到后来开车出诊,他的行程超过30万公里,救治病人10万余人次,骑坏了5辆摩托车,不知穿破多少双布鞋;47年来,往返于一家又一家看病、打针、输液,默默无闻地帮助最基层的老百姓解除病痛、呵护健康。
医德和医风,怎样践行?
凭良心做人,按良心做事,把乡亲们的难处当成自己的难处,乡亲们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是赵永世47年来秉承的行医指南。
村民谢文培至今也无法忘记2000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已是隆冬深夜,睡梦中的谢文培被强烈的疼痛惊醒。在谢文培妻子气喘吁吁的敲门喊话中,赵永世顾不上多加一件衣服,背起药箱,骑上摩托车,顶着呼啸的寒风,赶往4公里外的谢文培家。经过诊断,确定谢文培患的是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由于村卫生室条件有限,赵永世立即联系当地停放的一辆班车将病人送往旗人民医院,因为得到及时治疗,病人转危为安。而赵永世本人却因为寒冷中骑摩托车感冒了。时至今日,谢文培说起这件事就感慨到:“是赵大夫救了我啊!”
木都柴达木村村民居住分散,年轻劳动力多数在外务工,许多老人生病后就医非常不方便,赵永世只好上门服务。加之新时代的乡村医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服务内容,预防流感、防治手足口病、农村儿童防疫等等,赵永世无一不是尽心竭力。他还像刚当上“赤脚医生”时那样,背着那个贴有红色“十”字的跟随了他四十年的药箱,来往于农牧民家里接生、诊治、打针、输液。
农牧民的收入都是分季节的,大多是到了年底才见到当年的收成。多年来,赵大夫为病人看病赊账是常有的事,有时一年下来,赊账达几千元,有的事隔两三年后才还钱。对此,赵永世总是很体谅。对村里的五保户、困难户、孤寡老人从来不收出诊费,药费只收成本钱,有的甚至成本难收。
村医和村官,怎样取舍?
因为精湛的医术和热心的为人赵永世被当地村民广为赞誉。1986年,赵永世被推选为木都柴达木村党支部书记,1990年又高票连任村支部书记。
几年来,他既要行医,又要承担党务工作;既要参加村乡的相关活动,又要关注处理群众的大事小事,工作和社会活动占去了不少时间;白天,主要精力放在行医上,晚上,研究部署村里的工作。有时一边出诊一边找农户谈心,了解生产生活情况,这时与他形影不离的还是那个红“十”字药箱。
赵永世任支书期间,动员全村村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尤其是一社、五社、林场,周边都是大沙丘,他义不容辞,带头植树,掀起了全民动员、人人动手的植树造林热潮。经过几年的努力,木都柴达木村的梁梁峁峁上绿意盎然,既为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同时,沙柳、树木依然为木都柴达木村民带来可观收入。
病人渐多,工作量增大,妻子也有病,几个孩子又要上学求知,赵永世深感精力有限,开始萌生了一心做医生、退出仕途的想法。1992年5月,他主动提出退位,谢绝了乡里的一再挽留,并推荐了经过几年考察培养的接班人。虽已从村干部的岗位上退下,但赵永世仍保持为民服务的村医本色、党员本色。
亲人和病人,怎样权衡?
赵永世在基层默默行医47年,没有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却是该村及邻村人人皆知的好医生。几十年如一日,他把守护农牧民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脚踏实地地从事着最基层的医疗服务工作。
47年的行医生涯中,让赵永世记忆犹新的是1977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扬扬洒洒已经下了两天雪了,9点左右,正照顾妻子、孩子入睡,传来了敲门声,“快,老婆难产,不行了。”原来是林场的高双双。看着病人家属焦急的样子,他赶紧准备药品、用具。可在他背上药箱准备出门的瞬间,回头看看妻儿有了一丝犹豫,因为妻子生病在床很多天了,两个幼小的孩子没人照看,怎么办?妻子看出了他的心事,理解地说“救人要紧,我没事。”赵永世狠心地丢下了妻儿,转身飞快地向病人家赶去。看了产妇的情况,他无奈地说:“怎么早不吱声,赶紧准备去旗医院。”通过简单的治疗后,晚上10点多出发赶往旗医院。1977年的木都柴达木到旗府没有正式的公路,交通十分不便,当时全村也没有一辆机动车,病人家属向邻居家借了一辆毛驴车。没过脚踝的茫茫大雪,以及30多公里坑洼不平的小路,对于一个奄奄一息的患者来说是多么漫长和艰难。
一夜风雪交加,一路步履维艰,赵永世一直守护在病人身边,第二天早上九点终于将其护送到医院。他顾不上喘息,找病房,找大夫,见到大夫时他挥动着无力的手,就是一句话“快救病人,快救病人……”通过医院的紧急抢救,病人终于脱险。主治大夫对赵永世说,多亏你的防治方法得当,要不可就性命难保了。
荣誉和责任,怎样担当?
2010年,赵永世被评为鄂尔多斯市第二届道德模范,面对这项荣誉以及来自身边邻里、朋友和亲人们的赞誉时,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道德模范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一定会好好珍惜,把道德荣誉当成善行动力,积极传递爱心、回报社会。”
赵永世今年已经65岁了,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由于没有接班人,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仍然在岗位上坚守。只要有村民需要,深更半夜,一个电话,他就急匆匆的备药提箱,不畏严寒,不惧风雨,赶往病人家。
获得道德模范的荣誉后,他总在琢磨,党给我这么大的荣誉我得做点什么才行。除了做好行医的本职工作外,他决定更多的心思放在全旗1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身上,所以比以前更忙了。哪位老人身体不舒服了需要照顾,他会悉心照料;谁家遇到困难了,他会主动伸出援手;从2015年开始,每年春节,他挨家挨户的走访看望村里老人,陪老人聊天、帮忙检查身体,送去价值3000元的过年必须物品和现金。赵永世说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奉献爱心帮助他人的队伍中来,让奉献的脚步永不停歇。
来源:内蒙古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