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8 17:0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5月 | 查看:1316次
人物故事:
个人简介:
张汉修,男,1958年2月生,山东省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
事迹概括:
他曾从事煤炭经营,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他毅然决然放弃效益利润高的行业投身效益少的生态农业。他承包满目疮痍的黑山,转型发展生态农业,绿化荒山、造福子孙后代。多年来,他信守诺言,先后投资了1500多万元,日渐修复了山上的矿坑,变绿了黑山,即便是5年内根本见不到效益,但他说,自己不是为了挣多少钱,最大的希望是,能将黑山打造成满山皆绿、瓜果飘香的花果山、生态山。
正文:
张汉修,男,1958年2月生,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人。曾从事煤炭经营,取得第一桶金。几经思考,他决定承包满目疮痍的黑山,转型发展生态农业,绿化荒山、造福子孙后代。2年时间,他信守诺言,先后投资了1500多万元,日渐修复了山上的矿坑,变绿了黑山,即便是5年内根本见不到效益,但他说,自己不是为了挣多少钱,最大的希望是,能将黑山打造成满山皆绿、瓜果飘香的花果山、生态山。
激活荒山、修复矿坑 绿水青山是他的梦想
作为依赖资源起步的老工业城市,淄博市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经过几百年大规模的开采,资源日益枯竭,留下许多废弃的矿坑,满目疮痍。淄川区就相继被列入国家第三批、第四批资源枯竭城市。年近六旬的张汉修便成了先行者,靠着执着和信念,探索出了一条修复矿坑的新路子。张汉修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就热爱土地,附近的黑山是他儿时经常玩耍的地方,对黑山有着独特的情怀。而如今的黑山却是一座废料坑满坡的荒山,无人问津。每当路过时,看着满目疮痍的黑山,张汉修的内心就无比悸动,荒山在哭泣,他的心也在泣血。
张汉修辛辛苦苦从事煤炭经营十几年,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他绿化黑山的愿望与日俱增。对自己而言,农村农业,是根植于心的情怀;而作为企业经营者,他有这个责任和义务,绿化荒山、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他决定承包黑山,转型发展生态农业。张汉修的想法遭到了家人、朋友的一致反对,黑山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废石坑,山上连条路都没有,随处可见裸露的黄岩石,连水都没有,就更甭说种树了!在一片反对声中,张汉修开始了他的植绿计划。
700多个日日夜夜 他是扎根荒山的树
对农村开发张汉修一窍不通,于是他到处取经,外出学习,向专家请教……最终,他决定按照工业化理念,实行以软籽石榴为主打,辅以油杏、蜜桃、山楂等多元化的综合开发模式。接下来,修路、填土造地、打井、种树等依次展开,2年来他把资金和精力全部用在了山上。种树最怕缺水,于是他在山上打了3眼深井,又把电引上山,建立了覆盖全山的灌溉水系。山上都是石头,敷设水管的地沟,要用挖掘机一点点打。山上矿坑很多,最大的一个面积达100亩、深20多米。全部填土造地,难度很大,他借助矿坑地势,修建了一个600平方米、高3米多的冷库。冷库上方,覆土造地,栽满石榴树。有了冷库,就可以储藏水果,进而进行深加工。
咬定青山不放松 投入巨资搞开发
众所周知,农业周期长、见效慢,而在废弃矿山上投资农业,不仅回报慢,投入也是惊人的。2年时间,张汉修先后投资了1500多万元。但看着日渐修复的矿坑和变绿的黑山,他感到了一丝欣慰。他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管多难,都要持之以恒,一定让这座山绿起来。植绿中,张汉修意外发现,黑山含硒元素,可种植富硒农产品。为此,他成立了淄博河东富硒石榴研究院,聘请专家研发、繁育优良树苗,以此带动周边群众种石榴。先后成立了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锦川河富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助农致富。
现如今的黑山,虽然废弃矿山的痕迹依然可见,但已不再荒凉冷寂,而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坑洼不平的砂石路旁,楸树、黑松、水杉等绿意盎然;一块块平整的山地里,一岁大的石榴树整齐划一;一个巨大的矿坑里,几台挖掘机正在轰鸣……
虽然5年内仍然只能投入见不到效益,但张汉修说,自己不是为了挣多少钱,最大的希望是,用几年时间,建立一个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园,把这座700亩的荒山打造成满山皆绿、瓜果飘香的花果山、生态山。
来源:山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