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山东唐继美:长年侍奉患病老人

发布时间:2018-06-17 15:4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10-10 | 查看:1317次

  唐继美,60岁,粥店办事处六郎坟村人,2004年退休前在村担任村两委委员、妇女主任,历任县区七届人大代表。尽心尽力 侍奉老人

  六郎坟村有位五保老人叫程安贞,早年间是泰山上的一名道姑,后来失去劳动能力。唐继美同志当时任村妇女主任,考虑到照顾鳏寡孤独是村集体份内工作,也是应尽的职责,就组织妇代会的同志们把她的衣食住行都管了起来。每当年里节里怕她孤独,她都挤时间到她家和她说说话,给她收拾收拾,再回家,一直不间断。只要老人需要,她就想法给老人送去。有一年春天,一个晚上,老人不慎失火把被子棉裤都烧坏了,她和宪云同志马上买布,当天做上,给老人送去。老人得了白内障,她们就把老人送到医院治疗,往返多次,看病拿药,手术前后,她和宪云同志就住到医院里陪床。老人信教,不喝医院的水,不吃韭菜、葱、蒜、鱼、肉,她就到清真饭店去找水,并弄些可口的饭菜。前后陪了十七天才出院。特别是老人骨折,天天卧床,七天换一次药,上下楼都得背着,直到老人痊愈。老人眼动第二次手术时在地区医院,她和村里女同志轮流照顾。当时她父亲在肿瘤医院住院,说好了下班后去陪父亲,恰巧这次值班女同志家中有事没来,父亲一个人输液,上厕所没人陪,没吃上饭,老人委屈的哭了。程安贞老人后期生病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吃喝拉撒尿都在床上,她和妇代会的同志们轮流给她擦屎端尿,梳头洗脚,细心照顾,直到老人安详去世,享年93岁。群众称赞说有儿有女也不一定照顾的这么周到。她当时的想法是,照顾好程安贞这位老人,一方面提高了村集体的形象威信,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她家是一个大家庭,公公、婆婆、娘家娘,她夫妻俩,两个闺女家各三口,还有一个外甥女,共12口人,住在103平方米的房子里。由于人多住不开,分别安了8张床,她母亲、婆婆和她两口住大卧室,便于晚上照顾,两个女老的每人一张床,她和对象共三张床;两个闺女各住一间小卧室,安三张床;公公住小侧厅安一张床;外甥女因工作上班方便住在我家餐厅,白天当餐厅,晚上当卧室挂布帘。家中两个小外甥一个三岁一个五岁都需要照顾。

  她母亲和婆婆分别在六年前患病,她母亲患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前年又把大胯摔成粉碎性骨折,到肥城安家庄医院去了两次,由于年老体弱不好固定,不但没治好,还搁了一身褥疮,从贵州托人捎来中药面,从八十八医院等各个药店,凡是治褥疮的药都买全了,用紫外线灯每天烤,连续打了一百多天吊针才治好。大小便在床上,为了护理方便,白天穿开裆裤,晚上穿裤衩,为了便于倒换,做了十多床被子、棉衣,光尿布棉的、单的就有十多包袱,阴天下雨还是不够用,只能想方设法烘干。婆婆脑血栓六年身体僵硬,胳膊腿不能伸,坐不下、躺不倒,时不时气就喘不上来,厉害了就用氧气。两位老人活动都需要抱着,公公患老年病,每年都要住两次院,但尚能自理,有时还能照顾一下婆婆。她公婆有四个儿子,公公、婆婆天冷时在我家住,因为家里有暖气,其他时候在几个兄弟家,几个兄弟为了照顾好老人也费了心血,除了照顾好老人吃、穿、医、住外,我婆婆还爱热闹,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天气好的时候,就让用轮椅推她出去。每天从广场活动回来后,就给老人洗脸洗脚,铺床收尿布,然后先哄着母亲把棉袄开裆裤脱下来换上裤衩,接着给婆婆翻身。再准备好早上做饭的东西,每天晚上婆婆最多的时候换尿布十四五次,加上她母亲每晚换尿布四五次,有时七八次。早晨起来头重脚轻,两眼直冒金花,洗完脸,定定神,先收拾一地的尿布,放到洗衣机里,接着准备早餐,由于孩子们上班时间不一,一块做饭不是凉了就是热了,从七点到八点需做四次,中间再给公公冲上鸡蛋。吃完饭再按医嘱喂药,接着再给孩子做饭、喂孩子,抽空洗尿布,然后给老人准备好大便用的开塞露,两位女老人便秘,手套、卫生纸、凳子都准备到眼前,解不下来就用手掏,完事后准备好洁尔阴清洗、涂药膏。擦洗完毕三位老人开始输液,灌热水袋,照顾上厕所,随时观察两位老人的情况。

  热心奉献 搞好宣传

  唐继美同志是七九年加入组织的一名党员,曾负责村里的宣传工作,她深深的体会到,关爱老人,弘扬尊老爱幼文化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给老人送去精神食粮和党的关爱,自费定了《中国妇女》、《家庭》、《家庭周末报》等刊物,挤时间阅读学习,她常把村里的《支部生活》、《党员干部之友》、报刊杂志送到老党员、老干部手中,不断到他们家中走一走,看一看,唠唠家常,把上级的政策,村里的意图说给他们,有困难能帮就帮,不能帮汇报组织。还给每个党员编了一本书《党员心语》,村中有60多个党员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她就利用“七一”和其他教育活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每人向党表决心,写一句豪言壮语,签上自己的姓名,贴上自己的照片,打印60份组成一本书,发给他们,取得良好的效果。

  老年节时给老年人发一封常回家看看的倡议书,倡议年轻人在中秋节、老年节带上孩子,买上几斤月饼等礼物,到老人家坐一坐,看看粮食够不够吃,房子漏不漏雨,过冬取暖的柴草、煤够不够用。同时为了教育年轻人,让老人安度晚年,弘扬尊老爱幼传统,她还自编了一些节目,在村文化大院演一演,能走动的自己到文化大院来,走不动的让孩子用三轮车拉到村里来看节目,有的老人提前几天就把衣服洗干净等着。为提高演出效果,带上胡子当老头,戴上帽子当老婆,背上书包当小学生,为了编好节目,也是煞费苦心,有时为一句台词,一段曲子折腾不少时间。有一次编了一段《老两口夸粥店》的表演唱,不是回家时自己住四楼走到六楼上,就是低头想词骑车拱到人家身上。

  这些年来结合上级政策下发,她和同事们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个节目演一场,“三八节”、“ 五二九”、“ 六一”等节日组织个茶话会,把村里尊老敬老的先进人物、新媳妇请到村里,让他们学习先进人物好经验,然后给他们讲一讲国家发展的大好形势,村里发展情况,特别用实例教育他们破除封建迷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勤劳致富,提高素质当一个贤妻良母。

  来源:山东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