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北京王海龙:追逐理想 奉献青春

发布时间:2018-06-16 23:0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10-09 | 查看:1443次

  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的王海龙是一名青年教师,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育人的沃土。八年来,他始终追求“爱事业,忠贞不渝;爱学生,全心全意;做教学,求实创新”的工作目标,不辜负“人民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称号。  

  一、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做高尚师德的践行者

  教师是王老师童年心中敬慕的偶像,如今是他无怨无悔选择的职业。从教八年来,他深感教师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教师的工作有多忙,它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奉献。然而,王老师还是深深挚爱着这一工作,他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这世界上最光辉的职业。记得六年前,临近期末的一天,王老师正怀着满腔的热情准备投入到全区期末统一考试的复习工作中时,母亲因脑出血住进了医院!王老师仅在母亲最危险的那一刻,请了一天假。而余后,母亲住院的一个多月里,他从没有耽误过一节课。始终坚持白天上课,晚上陪床,在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前他没有退缩,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因为他热爱这份事业,热爱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无怨无悔,至死不渝。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当年的六年级全区统一考试中,王老师所任教的班级语文平均分高达92.5分,位列全区前列。基于此,他先后被评为怀柔区师德之星、怀柔区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  

  荣誉面前,王海龙老师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能够做的还有很多。抗击非典,是他冒危险用行动慰问白医天使;在自己买房最需要钱的时候,是他拾到千元现金,不昧而归还失主;做志愿者,是他在酷暑中为高考服务;周六、日,是他义务为老教师培训电脑……从2001年至今,王海龙老师先后被团区委授予“抗击非典优秀青年志愿者”、“怀柔区优秀团员”、“怀柔区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并作为代表出席了共青团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届代表大会,会上他作了题为《我把青春献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个人先进事迹报告。思想的逐渐成熟,使他更加强烈地希望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崇高师德的诠释,踏实勤奋的工作、组织的关怀帮助使他于2005年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二、响应号召,服从召唤,做无悔青春的实践者

  2005年6月,为了响应党的支教政策,符合条件的王老师作为一名党员,在母亲患脑出血后半身不遂、需要有人照料的情况下,在女朋友远在北京市区工作、百般不理解,要去就要和他分手的情况下,毅然地向校领导递交了支教申请书,决心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从地处城区的直属小学来到了距怀柔城区140华里的北部深山区——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  

  在支教两年中,王老师担任了两届毕业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课程教学工作。虽然工作任务重,但他从未有过半点怠懈,总是自我激励,自我鞭策。鉴于两个班的后进生较多,而且大多都是住宿生,他主动向学校申请,每天晚饭后到住宿区去给学生上晚自习。学校离住宿区有二、三里地的山路,由于当地人烟稀少,四周环山,每天一个人走在往返的路上,无论是冬季零下25度的严寒,还是黑暗偏僻带来的恐惧,他从未退缩,始终坚持如一,500多个日日夜夜,3600多里的路途写下了王海龙老师对学生无尽的爱,更写下了他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  

  对待山里的孩子王老师更是亲如骨肉。学生杨旭的父亲去世了,20余次家访为其排解心中烦乱,时刻为他送上关怀;万少菁身体残疾,王老师每天都要走上二、三里路背她回住宿区;郭迎杰的癫痫病犯了,在那一刻,王老师把自己的手指塞进他的嘴里,以防孩子咬掉舌头,而他自己的手指却被咬的鲜血直流;杨慧颖家中困难,他就用自己的工资为她添置学习用具及新衣服…… “爱生如子倾真情,几番泔苦育花蕾,桃李芬芳春满园,苦中有乐我不悔”! 这正是他坚守的、崇尚的。  

  在支教期间,周一至周五他都坚持住校,只有周六、日才能回到140华里以外的家中,即使在这仅有的与家人团聚的时间里,他也更多地投入到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正是王老师夜以继日的投入,他先后在所支教的长哨营小学举办了12次专题讲座,做了20节示范课,指导当地教师进行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参赛课共计30余节,组织研讨、集体备课40多次……教科研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长哨营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仅他个人所教的班,就在全区统一考试中平均分达到了88分,通过他的努力长哨营小学统测总体成绩摘掉了全区倒数的帽子,并一举跃至全区第四位,怀柔区北部五镇乡第一位!  

  三、追逐理想,重任在肩,做无怨无悔的播种者

  支教期限已满后,王老师本可以回到自己原来的工作单位怀柔区第三小学,但面对一双双对知识充满渴求的眼睛,他毅然而然地决定留下来,放弃城区学校的优厚条件,舍弃需要自己照顾的家庭,做出了长期扎根山区的行动,继续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于是王海龙也就成为了北京市第一位在城镇支援农村教育工作中留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他的决定也许许多人都不理解,但他总是说:“教育平等,教育均衡化如何实现?要靠我们,要靠我们这些人民教师去奉献!没有人愿意长期在山区工作,但我为什么不能留下来,起个带头作用呢?也许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希望我的行为能给其他人带来思考。“  

  转眼间,王老师已远离繁华,扎根山区四个年头了!四年里……也许王老师失去了许多许多,但他从没有后悔过,从没有想过放弃。因为他爱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需要他,需要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四年间,随着王老师所任教班级及学科成绩的不断提升,他也深刻地认识到,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于是他就更加潜心地投入到了帮扶、引领全体教师及学校共同发展的工作之中。  

  在他的带领先,区直属学校与农村学校的互动合作,资源共享也逐步开展起来。互动交流最多的要数课程资源了,每学期在他做示范课的同时,每逢区直属学校有大的教科研活动,或是骨干教师的公开展示课,他都要带上几名长小的老师到去听课、学习。同时,长小的科研、积累资源很有限,鉴于此他就利用自己的便利,去区直属学校搜集相关资料,利用于长小的日常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科研活动,一开始,王老师就与长小的教研员多方沟通、调研,并一起精心制定了教研方案及措施,对整个过程进行了系统周密地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他利用在区直属学校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深入实际,潜心指导,保证了教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年来,在王海龙老师的带领下,《如何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农村学校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科研课题先后获得区、市级奖项。科研引路,教师素质全面提升,极大的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作为一个仅有师生三百多人的山区小学校,学校却连续三年全区统考成绩名列前茅,这与王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王老师觉得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他每每想起这些,总是想:比起这些,四年来自己所失去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起理想的火焰,我们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教育是永恒的事业,一代教师的追求,两代教师的追求,全体教师的追求,会在校园里燃烧起理想的火花,并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  

  师之路任重道远,王海龙老师用行动证明:吾定当一往无前!

  来源:首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