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江苏刘光宇:奏响“夕阳红”乐章(图)

发布时间:2018-06-16 22:5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10-10 | 查看:1483次

  提起高作镇夕阳红歌舞队,在睢宁县是颇有名气,广为人知。这是退休教师刘光宇夫妇自发组建的农民艺术团。他们演身边人,唱身边事,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制作服装道具,紧扣时代节拍,弘扬正气,鞭挞丑恶,歌唱新时代,娱乐众乡亲。

  年轻时,刘光宇响应党的号召,为支援边疆建设远赴新疆,把青春和力量奉献给了祖国边疆社会主义建设,退休以后,返回家乡,他怀着感恩的心,决心要为家乡奉献余热,做点有益于父老乡亲的事情。2000年,他在老伴的支持下,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五万元钱,购买乐器、音响、道具、服装等,在农村群众异样的眼光中,开始了高作中老年健身歌舞队的创建之路。

  老有所乐 倡导新风促和谐

  刘光宇夫妇20多岁时,响应国家支援边疆的号召,双双去了新疆,刘光宇在新疆某建设兵团任教,上世纪90年代,夫妻俩先后退休,于1998年回到家乡高作镇。

  刘光宇夫妇俩返乡居住后,耳闻目睹农村的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封建落后、低级趣味的东西依然存在,中老年人闲暇无事,不是打麻将赌博,就是串门扯闲话,有时还因扯闲产生矛盾纠纷。2000年的一天,刘光宇老人在电视上看到了“法轮功”痴迷者在北京天安门自焚的悲惨画面时,颇为震惊,感触很深。夫妇俩一商量,决定把自己周围那些有空闲的中老年人组织起来,利用自己一技之长,成立夕阳红农民健身歌舞队,用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远离迷信,远离邪教,远离麻将桌。刘光宇夫妇支边前,曾在高作镇柳琴剧团工作过,能唱会跳,有一定得基础,他相信自己能够把附近的老人们组织起来,当好他们的老师。

  在组建歌舞队初期,刘光宇和老伴找到了村里的老姐妹们,跟他们说明情况:自己要把村里的中老年朋友组织起来,教他们唱歌跳舞,排练节目。刘光宇和老伴的想法,老人们都很不理解,认为他们退休无聊,吃饱了没事干,纯属不务正业。作为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们,没有退休金,全靠几亩地,每天忙里忙外,既要下湖种地除草,又要洗洗涮涮,还要帮助子女带孩子,哪有时间去又蹦又跳的,再说一把年纪了,即使想去,也怕别人看笑话,思想观念上转不过弯来。于是刘光宇就和老伴一起率先垂范,每天下午在自己家门口边唱边跳,于是招来了许多村民前来观看。老两口不放过每一个机会,休息的时候就向村民介绍,跳舞不但能活血健身,还能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享受生活。经过刘光宇夫妇的耐心宣传、示范引导,渐渐地,有两三个老年人参加到了学习跳舞的行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老两口的精心指导帮助下,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了这支健身队伍中来了。最高峰时达到60多人,现在常年坚持活动的队员有30多人。他们已经爱上这支歌舞队,已经离不开这个给他们带来欢乐带来健康的歌舞队了。

  服务农民 倾情付出无所求

  歌舞队的队员,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都已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了。他们是在田间劳作的庄稼人,粗手粗脚,学起舞蹈非常吃力。刘光宇就和老伴一起手把手地教,一遍又一遍地唱,有的动作需要重复示范几十遍,反复地讲解动作要领,直到教会为止,嗓子喊哑了,腰累疼了,但老两口从不叫苦叫累。

  在排练落子舞时,队员们手持钱杆或竹板,随着节奏跳着花步敲打双肩、双腿和肘部,一遍又一遍,有的人把身上打得青衣块紫一块,有的人双脚都跳肿了,但是看到老师比他们更辛苦,没有一个人叫苦,也没有人因此退出。朴实的农民都抱着这样一个想法:一定要好好地练,不能辜负老师的心,一定要把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落子舞排好、传承好、发扬光大。

  9年来,每逢重大喜庆节日,刘光宇都要组织排练新节目,进行庆贺演出。有时时间太紧,刘光宇就要连夜作曲填词,突击排练,请队员练习。渴了,老刘就自己掏钱买水给队员们喝,饿了,老刘就自己掏钱买饭给队员们吃,多年如一日,老两口的工资全花在了歌舞队的创建上。他们不让没有退休金的农民队员花一分钱。党的十六大召开的那天下午,老两口兴致勃勃地租了两辆车,带着队员来到县城文化广场义务宣传演出,通过歌舞表达普通民众的喜悦心情。在持续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后,老两口又租车把队员拉回了高作,看到队员们累得东倒西歪,老两口不顾劳累,又连忙下厨给二十多个队员做饭吃。

  每年在县城举办纳凉晚会,夕阳红农民健身歌舞队都有节目参加演出。2008年4月份,歌舞队在高作刘大庄村作计划生育专场宣传演出,返回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们有的骑三轮车,有的骑自行车,10几里路下来,老头老太们都被淋得像落汤鸡一样,到家后,有几个人都冻的感冒了,也毫无怨言。

  今年春,歌舞队到刘圩街演出,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有的人还找到刘光宇,大发感慨地说歌舞队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农村文化传播的火种,希望歌舞队经常来演出。

  刘光宇同志就是这样每年不但在本镇演出,还要自费租车,自掏腰包请演员吃饭到各镇巡回演出宣传。 

  放声高歌 唱响时代主旋律

  歌舞团成立九年来,为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刘光宇创作了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文艺节目八十多个:有宣传计划生育的快板《关爱女孩放飞希望》,有歌颂新生活、赞美家乡巨变的组歌舞蹈《希望的田野》,有宣传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演唱《知荣明耻树新风》,有宣传政府关注民生、奖励养猪、稳定物价的表演唱《养猪大嫂》,有宣传招商引资、致富乡亲的说唱表演《王三姐逛八里》,有提倡发展高效农业的舞蹈《喜摘三水梨》,有歌颂富民强县的情景小剧《突破睢宁我争先》,有宣传环保的快板《禁烧麦茬好处多》……九年来他们服务基层、服务农民、进县城、跨乡镇、到社区、下田间,为广大人民群众义务宣传500多场,受教育群众达50多万人次,.每次演出,场地都被围得水泄不通。  

  为教育下一代,刘光宇带着歌舞团深入到高作中心小学、后刘、三张、八里等四所小学宣传演出红色经典组歌舞蹈《巍巍宝塔山》,让孩子们接受一次深刻而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省吃俭用 为了爱的奉献

  刘光宇和老伴的工资并不高,加起来每月才两千元。平时他们的生活非常节俭,舍不得吃喝、舍不得添衣服。就连儿女给的孝心钱不是买乐器就是添置了演出服装。在他的衣柜里,一摞摞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演出服装整整齐齐地码放着。锣鼓、音响、旱船、花轿、舞龙、跑驴、花篮等道具和乐器摆满了整个房间。

  为了省钱,老两口就到宿迁、临沂、徐州等地购买布料、花边、彩珠、亮片、流苏等。刘光宇参与设计、老伴裁剪制作。老伴戴着老花镜、缝啊、绣啊、缝啊,在经历了千针万线之后,先后做了400多套演出服。如果花钱买这么多演出服,需要花费近20万元。这些漂亮的服装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彩,也放射出他们无私奉献的拳拳之情。

  珍惜荣誉 发扬成绩谱新曲

  九年来,为了爱的奉献,他无怨无悔地带领中老年农民朋友健身演出,不辞劳苦地排练一个又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特色文艺节目,深受各级领导的好评和广大群众的喜爱。2000——2009年参加县纳凉晚会和春节汇演荣获“优秀演出奖”十次,“先进集体”五次,2005年参加徐州市第二届舞蹈大赛,刘光宇夫妇排练地健身舞蹈《花棍秧歌》荣获二等奖。2005年3月,为省市县三级领导专场演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落子舞》;6月江苏电视台和中央台7套相继专题报道了高作《落子舞》的演出实况;2006年5月为徐州市六县五区《落子舞》培训班举行了现场观摩演出;2006年2月刘光宇夕阳红歌舞团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授予“省先进文化大户”光荣称号;2008年4月省委宣传部专门到高作录制了刘光宇排练的原生态《落子舞》,报世界申遗工程。2005年刘光宇荣获县委宣传部授予的“五好风尚人物”称号。2006—2008年度年刘光宇连续荣获县委县政府授予的睢宁县“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8年参加全县“社保情”杯演艺大赛,获得原创节目和优秀表演等5个奖项。

  刘光宇老人就是这样毫无所求、默默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为社会和谐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夕阳红乐章。 

  来源:江苏省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