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6 20:5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10-10 | 查看:1101次
“引发山林大火的朱潘佑家里太困难了,我一定要去帮他一起扑火”73岁的朱潘余不顾老伴的劝阻,毅然奔向十几里外的“墓地”参与扑火。
这是延平区樟湖镇高州村村民朱潘余与老伴李金俤的最后一次“告白”。
时间停滞在2月16日下午13时左右,延平区樟湖镇高州村土名为“墓地”、“打铁”的两座山头引发山林大火,火情地直在蔓延。
山森起火了!大家赶快去救火呀!朱潘余首先冲出家门,奔走相告,迅速召集60多名村民前往十几里的“墓地”扑火,他也是村里第一个赶到现场阻止火势蔓延的。”村民张起顺回忆说。
熊熊烈火借着风势不断向山上蔓延,的浓烟杂着噼噼啪啪的松木和灌木的起火声,让人感到一阵阵焦灼和恐惧。朱潘余带着劈,一当先冲上山去。他砍下一捧树枝,向猛烈的大火扑去。村民张顺民、朱开发、朱友南等7人作为第一梯队紧随其后,用劈刀、树枝等物拼命扑打火苗。火借风势,燃烈,300多亩山林在2个小时内被烧成了焦土。
火苗借着风势虐地发泄着它的淫威,一丈多高的大火冲天而起,浓烟笼罩了整个山头,火势难以控制。张起顺说,当时火势很猛,火苗有一丈多高,树干和草堆在烈火中熊熊燃烧。为了切断火势可能蔓延到这片树林的所有通道,朱潘余指挥第一梯队人员,忍受着扑面而来的火魔的烧烤,顶着被树杈和荆棘划伤手脸、勾破衣服的危险,分割划开1000多米的防火隔离带。
“他冲在救火的最前线,挥着树枝左右扑打,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和朱潘余一起救火的村民朱开发回忆起当时灭火的情景,当时我们已经劈出了1000多米隔离带,由于风向突变,火苗被大风刮向南坡,大火瞬间由北向南席卷而来,势不可当,紧逼正在东片开辟火路的人员,由于气温较高,风大火烈,正在东片现场指挥灭火的朱燔余迅速指挥人员撤离,但因火势太猛太快,一阵旋风将东片上游的第一梯队人员淹没在火海之中。
忽然,一处刚刚被扑灭的地方又冒出了火舌,朱潘余立即转身扑打,这时风向一变,他的身后又燃烧起来,山陡草干,风助火势越燃越猛,在这危急万分的时刻,朱开发只听到朱潘余大喊:“你们先撤!”接着他整个人完全陷入火海之中,不见了踪影。
“朱潘余是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每次山林扑火,我们俩都是一个组,他一直要求走在我前面。”朱开发的声音有些颤抖。
那个在火海中扑救的背影一直印在朱开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15时左右,当大火慢慢退去时,村民们又返回发生火灾的山林中去找朱潘余。结果,在距离山顶约50米远的山冈找到了朱潘余的尸体。此时的他像一尊雕像;整个身子被烧焦了,双手紧紧握着一截救火时使用的树枝,右腿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四周还冒着缕缕青烟……
眼见此景,村民们傻眼了,愣住了,继而号啕大哭……
看着躺在地上的老朱,老伴李金俤忍不住地抽泣:“我当时一心劝他不要去,火灾地离家里太远了,自己年纪又大,可他就是不听劝告,还说每次扑火都有他的份,这次也一样不能落下。”
没想到,这竟然是朱潘余参与的最后一次扑火任务……
英雄铸成,岂止一瞬间。翻阅朱潘余的档案,短暂而精彩。在村的记忆中,老朱参加村里自发组织的扑火已经不计其数了,每次救火,都有他的身影,他者是冲在最前面,村里的公益事务,他也是抢着干。
村民朱官松说:“出事那天,老朱还在帮我家盖猪圈呢,怎么就这样走了啊!”高州村党支部书记池金叶含着泪水说,“他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国,抢救村里集体财产,我们永远都忘不了他。”
儿子朱林孝悲痛地说:“父亲的年纪虽然大了,但他的身体还像30多岁的年轻人一样硬朗,经常上山砍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下山,每次山林火灾他都冲在前头,不怕苦、不怕死。他是村里有名的热心人,村里修桥补路都带头捐款,义务劳动都争着干。父亲是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牺牲的,他永远是我的骄傲!”
朱潘余冲进火海救火,山林得救了,惊心动魄的大火被扑灭了。而他留在人们印记中的,是一串串繁忙的脚步;他定格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是一次次冲向火海的身影。
4月4日,清明节。延平公安分局见义勇为办公室工作人员专门到朱潘余的坟前,为英雄送上一份哀思和寄托,并为其家人送上见义勇为确认书。
来源:福建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