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1-08 07:57 | 来源:中国网 2007-10-14 | 查看:2063次
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着筷子,一口一口地喂失去双臂的丈夫,然后,再喂年幼的女儿。刚刚走稳路的女儿,拿着馒头先让爸爸吃,再让妈妈吃,最后自己吃……
在禹州市朱阁乡边楼村一个农家小院,那段日子每天重复着这样幸福的画面,大门一侧挂着“军属光荣”的牌匾。
她是吴新芬。虽然大学毕业后曾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可当身为军人的爱侣因公致残后,让他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照顾他的日常起居,就成了她最大的事业。
“我的手就是你的手,即使你有一千个理由让我离开,我也会找一千零一个理由留下来”
闪电般的电流,一下子把河南籍军官王俊景从十几米高空击下。瞬间,这个刚刚还生龙活虎的军人,双臂被摧毁。这是1997年10月25日傍晚,他接替战友为驻地的西藏群众抢修线路时降临的不幸。
从小对军人充满特殊情怀的吴新芬,1993年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职业中学读高二,元旦前她寄出一封慰问边防军人的信,这封没有收件人的信,到了西藏边防哨所唯一的河南籍战士王俊景手里。没有想到,书信的沟通,成了两人沟通心灵的桥梁,他们在信中相互鼓励。第二年,吴新芬考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王俊景则在同年兵中第一个入党,1995年又考入昆明陆军学院。爱,悄悄植入两个年轻人的心。
可是,忽然半年多,吴新芬没有了王俊景的消息。吴新芬辗转打听,直到1998年3月,终于得知王俊景住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带着对王俊景无尽的思念和担心,她火速出现在王俊景面前。
军校毕业为西藏卫国戍边;5公里武装比武,他勇夺第一并受到两位将军的夸奖的王俊景,如今,全身裹着厚厚的纱布躺在病床上,曾经棱角分明的国字脸不见了,高耸的颧骨,望不见底的眼睛,斑驳脱落的头发,骨瘦如柴。当两只空荡荡的衣袖映入眼帘,吴新芬心如刀扎:“我要留下来照顾你。”
满头绷带的王俊景迎头抛来:“谁让你来的?别感情用事,赶快回去!”
王俊景铁了心,水杯捧到嘴边不喝,床单皱了也不让她拽。
“我的手就是你的手,即使你有一千个理由让我离开,我也会找一千零一个理由留下来。” 吴新芬也铁了心。
终于,倔强的他被彻底感动。
喂饭、洗脸、刷牙,她很快就熟练了。可帮王俊景大小便,对于刚出大学校门的吴新芬来说,是个难题。起初,他会说:“你出去,俺有事,叫俺爹来。”后来她明白他这是要小便,而长期卧床,王俊景大便时更痛苦。吴新芬抛开羞涩,揽下所有“难题”。为了更好地照顾他,她甚至辞去了工作。
王俊景看着肌肉烧伤四分之三以上,长期卧床使左腿没有烧伤的肌肉严重萎缩,左脚掌被牵拉得与腿几乎成了直线的双腿,流下了当兵5年来的第一滴泪:“我还能做什么?”
吴新芬相信爱的力量。她要让心中的英雄重新站起来。
吴新芬学会了每天给王俊景做腿部按摩,晚上抱着他的腰练站立,跪在地上扶着他的左脚练习,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奇迹终于发生。在吴新芬的精心呵护下,1998年6月初的一天,王俊景右腿神奇地站了1秒钟!二人喜极而泣。1分钟,10分钟,20分钟……半个月后,王俊景竟然能靠墙站立并慢慢移动。
吴新芬还为王俊景费尽周折买到了一本张海迪作序的《五体不满足》,是一个从小没有四肢的日本青年上了大学并成为电视台主持人的故事。在吴新芬的鼓励下,王俊景开始练习用嘴写毛笔字。一年多,他的书法作品获了奖。现在,还能咬着吴新芬特制的小棒编发手机短信、操作电脑。几十封王俊景的“亲笔”信送到部队,首长和战友十分企盼见到他们。随后,每年“八一”节,王俊景和吴新芬都回部队。一次,战士们眼噙热泪,齐声唱起《嫂子颂》,歌声在高原上空回荡……
宁可拾破烂给丈夫补养也不向部队伸手,她坚强的爱创造了奇迹,曾经绝望的丈夫站了起来。她说:“每个军人都有家,家家都有困难,咱可不能给国家添乱,给部队找麻烦”
为给部队节约经费,1998年7月,王俊景来到河南洛阳正骨医院治疗。市郊小旅馆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两张单人床、一个杂物箱、一套旧炊具,他们一住就是6年。王俊景挺过4次病危、大小13次手术。
吴新芬永远忘不了1999年6月15日那顿晚餐:她第一次用半个月的劳动成果——一堆饮料瓶和纸片换来的8元3角钱买了一斤猪肉。由于常吃清汤面条,她担心让人瞧见误解部队,总是关着门,“那顿饭俺俩是开着门吃的。” 不到一年,王俊景胖了,吴新芬瘦了4公斤。
最困难的时候,有人劝他们找部队。吴新芬说:“每个军人都有家,家家都有困难,咱可不能给国家添乱,给部队找麻烦。”王俊景说:“当时,为抢救他,西藏军区调了两卡车士兵献血;紧急转院,西藏自治区领导出面协调专机;病危时,团长跑了多家医院买人血白蛋白。我们已经很感谢部队了。”
2002年8月20日,西藏军分区某部,没有宴请宾客,没有雪白婚纱,王俊景和吴新芬举行了简短的婚礼。
有很长时间,吴新芬一直瞒着父母照顾王俊景。在王俊景最脆弱时,父亲骨折、爷爷去世,她都未能尽孝,7年只回过4次家。2004年,两家人从媒体上得知吴新芬的事迹,父亲和家人来了,愧疚中她不敢面对。公公先敬了吴新芬一杯酒:“你是我的好儿媳妇啊……”父亲一句“孩子啊,你要早说,家里还能帮你一把……”所有人以泪眼相对……
在2003年,吴新芬和王俊景有了女儿,取名“甜甜”。
“爱是真诚的奉献,给,永远比拿愉快。关键时刻帮人一把,人家就多迈过一个坎”
2000年初,吴新芬回禹州为王俊景的奶奶过生日,村东头一大片杂草丛生的岗地让学农林专业的她眼前一亮。她要承包这11.8亩荒地。
“太傻了!简直是拿钱往水里扔!几年前,村里好几个能人种过这块地,但都因石多土薄又缺水而失败。”村里人笑话她。
吴新芬相信,自己的知识可以改变这片荒地,让它创造出财富。吴新芬花800元钱买回水泵,又买了相关书籍,边学边干,深耕细作、二级提灌、秸秆还田。一年来,亩产500多公斤,吴新芬三年就从这片地里种出了1万多公斤的库存粮!
家人本打算踏踏实实地干到第5个年头,可合同期未满,吴新芬却动员家人退出那片岗地。乡亲们不明白,吴新芬说:“这叫共同富裕,俺家不能独个儿占便宜。” 她指导乡邻采用提水灌溉办法,使岗地作物种植由一年一季改为一年两季。她又包下村西一片58亩荒地种药材,“找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妇女,俺来指导。”
2004年8月20日,经批准,王俊景回禹州老家朱阁乡边楼村调养。吴新芬觉得,这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新风的好机会,她连夜起草报告送交乡政府,为村里申办一块黑板报、一个读报栏,还承担了村里的有线广播。随后,她又担任了村小学辅导员和民间调解员。
吴新芬和王俊景带着女儿甜甜,过得充实而快乐。他们来到20多公里外住着的“子弟兵的好妈妈”赵珍妮家,听老人讲传统、传经验,逢年过节更要上门看望,帮着做家务;他们成了远近闻名的榜样家庭,谁家闹别扭了,就有人说“你看人家俊景夫妇”;吴新芬还有了一个新名字叫“新风”,几年来,她深入村庄、学校、驻军部队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作报告17场次,数以万计的群众被她的真情打动。
“爱是真诚的奉献,给,永远比拿愉快。关键时刻帮人一把,人家就多迈过一个坎。”吴新芬说……
(文/曹 昕)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1楼 广东省广州市2009-11-08 09:39:45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