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安徽徐猛:为大地丰收 为农民致富(图)

发布时间:2018-06-15 22:3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10-09 | 查看:1369次

  在安徽阜阳市阜南县农村,人们一提起徐猛和他的三和种子公司总是赞不绝口。多年来他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带领家乡农民瞄准市场,大胆实践,从种粮大户到生产经营种子,开辟了一条公司+基地的成功之路。他扎根田间,服务农民,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扶困济贫,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的事迹广为流传。

  立志农业学科技

  徐猛,36岁,农民,安徽阜南县柳沟镇大徐村人。1990年初中毕业他考上了县城重点高中,看到父母亲托着病弱的身体没日没夜地操劳,原本想走考大学道路的他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了。他劝父母亲别难过,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一样可以大有作为。从那以后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灯下自学农业书籍。乡镇农技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时,他就跟在后面看着、听着、记着、动手做着。就这样通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基本掌握了农作物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了系统学好农业科技知识,1992年他又报名参加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农学专业的学习。还订阅了《安徽科技报》、《农民文摘》、《长江蔬菜》《安徽农业》等报刊杂志,在家里办起了农民学科技图书室,免费向农民传授农业科学技术,徐猛成了远近闻名“田秀才”。

  勇于开拓闯市场

  知识使他的思路开阔。1993年,他承包了本村外出务工村民的13亩耕地。采用间作套种技术,提高复种指数,变一年两熟为三熟、四熟,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效益。为了解决了周边村民购种难的问题,他盟生了经营种子的念头。1997年他自筹资金和贷款近5万元,在村里挂牌成立了科技服务部,既“开方又卖药”,白天忙着销售,晚上还要义务为农民讲解农作物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还要定期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优质的农资、周到的服务,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在徐猛同志的带动下,村民们的粮食产量比以前大幅度增长。

  徐猛的家乡地处偏僻,交通落后,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常想要想带领大伙致富,必须紧跟市场,把田地与市场紧密联系。1999年12月的一天,他带上自己多年积蓄毅然地走进了阜阳市颍汇大市场,租了一间门面,到工商局注册了一个三和种子经营部,正式挂牌营业,他始终恪守诚信的服务理念,坚持以诚取信,以信立誉的原则,把诚信经营作为立业之道、兴业之本。时逢春节种子交易会,有几个非法商贩前来向他推销假种子,身为农民出身的他,并没有见利忘义,而是一口回绝“坑农害农的事,就是赚座金山也不干”。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这样坚持,经营有了转机。2003年春,河南郑州举办种子交易会,在会上他结识了河南农业大学玉米育种专家罗福和,通过交谈,罗教授看出徐猛是个忠厚老实的小伙子,执意和他合作,当场就签定了合作议向书,让他在阜阳独家代理高产玉米杂交种豫玉22。有育种家作后盾,他的信心倍增,因为质量过硬,这个品种很快就占领了皖北市场,他的销售业绩也在不断攀升,经营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正式更名为阜阳市三和种子有限公司,具备生产、加工、销售资格。

  围绕市场建基地

  随着公司种子经营量的不断增大,品种需求增多。徐猛决定带领家乡的农民搞良种繁育,他先后购买了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农用运输车、种子精选设备等机械,建成了经阜阳市种子管理站验收合格的种子检验室,在种子产业上大做文章。2005年秋季一次反租倒包了本村和邻村外出打工村民的320亩地,出租土地的村民得到了实惠,过去他们自己种地,汗珠摔几瓣,辛苦一年,除了成本所剩无几,因此越来越多的村民都主动要求把地租给徐猛种,2006年秋他又从村民手中租地985亩,同时他又与当地1000多农户签订种子生产合同,按照他的公司要求生产良种,农民因此每亩年增加收入200多元。通过几年的拼搏,三和公司的种子已经大有名气,由于质量过硬,价格合理,重合同守信用,注重售前、售中、售后服务,部分种子(花生种)在皖北市场上的占有率很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助人为乐作奉献

  徐猛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他致富不忘乡邻,经常把村民集中起来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农业科技,能参与三和种子公司的生产管理,还可从事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现在有的村民已学会了先进的种植、养殖、生产食用菌等技术,有的已经脱贫致富奔上了小康。本村青年徐自林,因为母亲多年卧病在床,欠了不少外债,徐猛得知这一消息后,带他到阜阳学到的一技之长----生产食用菌,又主动找到徐自林,为他解决了资金问题,鼓励他一定要把食用菌种好。在徐猛的支持下,徐自林当年仅生产食用菌一项就获利6000多元。现在他家不仅还清外债,还盖起了两层楼房,添置了彩电、洗衣机等家档。他逢人就夸:“徐猛,真是俺们的恩人,要不是他,俺这辈子也住不上楼房。” 多年来,他无偿为本村困难户周金侠提供良种和技术,帮助他家搞好生产,周金侠经常说:“这几年多亏了徐猛,要不是他的帮助,我这日子不知道咋过呀!徐猛真是个好人!”几年来,徐猛的家乡有51个经济困难户和老弱病残户得到了徐猛的帮助和支持,本村和周边村庄300多户村民在他的带动下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2003年夏季,通往村小学的路上有一座桥被雨水冲坏,过往师生既不安全又不方便,徐猛拿出1万元,用不到一个星期时间建成了一座新桥,师生们称之为“爱心桥”。2004年他出资3.6万元把连接村与镇政府的2公里泥路铺成了砖渣路,实现了晴雨通车,为乡亲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2008年,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徐猛先后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

  有付出就有回报,2004年徐猛被评为全省种粮大户,2005年被省政府授于“全省农村致富带头人”光荣称号,2006年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还先后多次被市、县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人物和道德模范。面对荣誉和党的关怀,他又为自己树立了新的目标,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农民致富,为了新农村建设,继续努力,真诚奉献。

  来源: 安徽省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