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4 20:33 | 来源:经济参考网 2018-05-10 | 查看:1493次
作者: 多吉占堆、薛文献、白少波
40多年前,当时只有10来岁的边久在村边山坡上种下5棵柳树,那片荒坡上便有了一丛绿荫。烈日当头时,他坐在柳荫下,听着羊群“咩咩”的叫声,一边惬意地喝着茶。
种下更多树的梦想,在这个藏族放羊娃心里扎下了根。
如今,年届6旬的边久头发已经花白,经他繁育的千百万株树苗,在“世界屋脊”长得枝繁叶茂,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形成了一片片绿洲。由于种树出了名,边久在当地赢得“树爸爸”的美名。
边久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看护树苗。 新华社记者 多吉占堆 摄
“这条路,我没有走错”
边久的家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西藏扎囊县,每到冬、春季节,江流水量锐减,河床沉积的泥沙裸露;大风刮起,满眼黄沙。
“晚上放羊回到家,就像是从土里钻出来一样。”边久回忆,“那时候,人们对生态环境并不怎么在意。”
1990年,雅江中游造林工程规模进一步扩大。他和12名村民靠着石匠、木匠手艺和一辆东风车,组成施工队,为造林工程打井、挖渠、建苗圃。江边护林员的房子,很多是边久他们建的,现在还在用。
在政府扶持下,2004年,边久建起了自己管理的第一个苗圃。他筹集20万元,先种了30亩地,第二年产出了5万株树苗,“种的时候只有筷子粗细,现在都长成参天大树了。”
10多年过去,边久把一处处砾石遍野的荒地,变成了450亩苗圃,繁育了松树、杨树、柳树、桃树等60多个树种,仅今年3月以来就出产了上百万株树苗。
“我培养的树苗种到了那么多地方,让沙滩变成绿色,风沙天气越来越少。这条路,我没有走错。”边久说。
“门前没有树,就像衣服没有领子”
走进边久的苗圃,满眼花繁林密,满耳鸟鸣啾啾。边久介绍,繁育树苗是苦活儿,“早些年经常停电断水,需要背水浇树,在温室里烧火升温,每天累得要命。”
但边久坚信,一个地方只要有水、有土,管护得法,树就能活。仅上过小学的他,通过学习研究,对几十个树种的习性了如指掌。
“树种下去,过了冬天才算成活。”为了让树苗在高寒地区成活,边久反复试验,找到了“诀窍”:种树时,在距地面10厘米左右的地方铺一层塑料布,再盖上干土,就能防止树根被冻坏。
浪卡子县卡龙乡加珠村位于羊卓雍错湖边,海拔4400多米。村委会主任达娃去年来找边久,请他帮助种树。边久免费送给村里近5000棵树苗,并培训村民种树方法。达瓦说,边久的办法确实管用,绝大多数树苗都活了。
“美好生活需要绿色衬托。家里房子装修得再好,如果门前没有树,就像衣服没有领子一样。”这是边久不变的信条。
“为子孙留下更多绿色”
边久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种树上。“几乎天天和树打交道,植树季节更是看不到人”——这是儿子罗布自小对父亲的印象。
边久还常常到内地考察,选择适合在高原生长的树种。唐斌是陕西一家苗圃的负责人,他说边久是个“树痴”,“不管在什么地方,看见喜欢的树就走不动了。”
前几年,边久在西安大雁塔下发现白皮松“挺拔、俊俏,而且四季常绿”,下决心引到家乡。经过试种,白皮松长势良好,他一下子引进了上千棵。
罗布如今对父亲更多的是钦佩,2015年,他辞职回家跟着父亲干。作为“90后”,罗布思想开放,勇于创新,注册了绿化公司,推行规范化管理,在网上直播植树公益活动,苗圃产出的树苗大幅增加,接手的绿化项目累计达数千万元。
记者了解,边久将获得的收入不断投进苗圃中,不断蔓延的绿荫、遍布雅鲁藏布江两岸的绿色屏障令他倍感欣慰。他说,每看到江边上还有裸露的沙滩,就想在那里种树:“要一代接一代地干下去,为子孙留下更多绿色。”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