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3 21:1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4-28 | 查看:2418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杜银玲,女,1970年5月出生,濉溪县刘桥镇关帝庙村村民。
事迹简介:面对因车祸瘫痪的丈夫,11年来她悉心照顾,不离不弃,用行动对“不离不弃”作了最好的诠释。
正文:
杜银玲是濉溪县刘桥镇关帝庙村的一位农村妇女,面对因车祸瘫痪的丈夫,11年来悉心照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这句动人的歌词。
杜银玲一家的不幸还要从11年前说起。2005年5月21日下午,杜银玲正在家中劳作,惊闻丈夫蒋连成遭遇车祸,昏迷不醒,已被急救车送往医院。
杜银玲听到噩耗后吓瘫坐在了地上,当她醒过神来赶到医院时,丈夫正在手术室抢救。“脑干和脾脏严重损伤,家属要有心理准备……”医生的一番话,让她几乎昏厥。
经过三个多月的抢救,丈夫的命是保住了,却成了丧失语言能力和浑身没有知觉的植物人。肇事车主家境贫寒,除了一辆农用车、三间瓦房以外,家徒四壁,前后只赔偿了杜银玲家40000多元的医药费。为给丈夫治病,杜银玲不仅花光了家中多年积蓄,还欠下20多万元债务。躺在床上的丈夫、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的老人,这样艰难的日子几乎让她看不到希望。
看到她每天起早贪黑伺候丈夫,照顾老人孩子,用羸弱的肩膀撑着这个家,村民们都很同情。“玲啊,不行就再找一家吧!你这么年轻,这日子啥时能熬到头啊……”半年后,开始有大嫂婶子前来好心劝说她与丈夫离婚,寻找自己的幸福。可她却说,“我要是走了,这个家就散了。连成往日里对我很好,又疼孩子,公公婆婆已经成为我的亲人,说啥我也不能放弃……”尽管一再拒绝了好心人的劝说,但是在夜里,杜银玲也曾偷偷哭泣。因为,实在是太苦太累了。
哭归哭,只要擦干眼泪,杜银玲又像打了鸡血似的,从里忙到外,从早累到黑。
此后杜银玲下决心把植物人丈夫照顾好,独自撑起这个家。为防止丈夫身上生褥疮,她每天忙着给丈夫喂饭、擦洗、翻身,丈夫没有咀嚼能力,杜银玲就一口口地喂;不仅照顾丈夫,杜银玲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和年幼的孩子。为了能养家糊口,还清向亲戚朋友借的债,杜银玲就到附近建筑工地打零工。每天清晨五点多照顾好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后就开始奔工地干活,工地干活强度很大,一天下来要干十多个小时,到晚上七点多才能回家。尽管如此,每天再忙再累她也要坚持为丈夫按摩2到3个小时,还不停地陪丈夫说说话,此时的杜银玲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就是盼着有一天能把丈夫唤醒。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五年多的呼唤、按摩,丈夫虽然没能说出一句话,左半身却奇迹般地有了知觉,慢慢地左手脚能动了。这对于杜银玲和这个家庭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喜悦和欣慰。从那时起,杜银玲开始扶着半瘫的丈夫训练挪步。家中没钱买训练器材,她就用自家的树木为丈夫钉做康复训练用的木架子。木架长不到三米,对瘫痪的丈夫蒋连成和杜银玲来说,走完这段距离却是格外吃力。丈夫右半身瘫痪,杜银玲就把他的双臂撑在木架上,自己从后面抱着丈夫,再用腿脚顶着丈夫的腿脚一点点向前挪步。这样的情景,杜银玲和丈夫不知走过了多少回。
为了方便丈夫夏天在外面训练,避免烈日晒着丈夫,杜银玲又在家的院墙外面钉做一个木架子,她还贴心的在架子上面用肥料袋子缝在一起搭了一个棚。邻居们七嘴八舌地说:“娶到杜银铃,是老蒋家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11年来,她为了照顾丈夫,伺候公公,抚养两个幼小的孩子,杜银玲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干着男人做的体力活,下班回家还要照顾一家老小,所受的苦累别人难以想象,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杜银玲常说:“只要有一点希望,我都愿意尝试,如果丈夫有一天能够恢复,那是我们全家人的福气,如果这辈子都不能,那也没啥,我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现在两个孩子也渐渐长大了,也能帮我一把了,我相信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曾经,杜银玲很爱美。经历了这些年,她更加有感悟地说:一家人健健康康的在一起,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儿。在杜银玲看来,最苦最累的日子已经熬过去了。
面对丈夫的不幸遭遇和家中的沉重负担,农妇杜银玲没有放弃这个家,而是义无反顾的挑起照顾丈夫和家庭的重担,在她身上闪耀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感人力量。
来源:安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