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3 21:0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4-28 | 查看:1488次
人物故事:
当人们以为,露天电影院正伴随着过去的纯真年代渐渐走进历史,成为一个个久远故事的时候,放映员马春发和他的同事们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以露天电影为平台,全力以赴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的开展。
作为一名基层电影放映员,马春发放映35年以来走遍了全县的乡镇、村庄、学校,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路途遥远,无论是十六毫米的胶片还是高科技的数字播放机他都会准时的把电影带到相亲们的身边,执着守望着这个给无数人营造简单快乐和浓郁人情味的精神家园,用大银幕为地处偏远的村民们打开一扇世界之窗,用文化之光照亮孩子们斑斓的梦想。
马春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电影放映员,从1982年开始他就背着一百多斤的放映机,过滩涉水、翻山越岭,坚持着给大山里面的乡亲们送去文化和电影,三十五年来从步行、骑自行车到骑摩托车、再到开面包车他行走路程超过20万公里,为大山里面的乡亲们放映了6000场电影,当我们来到香水镇大庄村时马春发正在准备给村民放电影。这天晚上马春发放的是《虎头要塞》,由于电影讲述的是抗日的故事,所以大伙看的格外起劲。电影结束时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聚在一起的村民纷纷散去,只剩下马春发和他的同事,在整理者设备。电影落幕他永远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每次电影结束后马春发都会把放映机关上,让它冷却下来,才收拾机器装车。由于第二天还要去别的村庄放映,马春发还得连夜返回去,这样的夜路一走就是35年,路上的每一道沟沟坎坎都印在马春发的心中。
三十多年的电影放映生涯让电影成了马春发的生活的全部,一大早他就为当天的放映工作做起了准备。装好设备后,马春发准时出发了,由于他负责的几个乡镇比较远,山多路险交通不便,所以每次去这几个村放电影只能爬山过去。每次进山,马春发都得把一百多斤的设备扛进去,由于山路狭窄,所以走起路来要格外小心。
童年看电影的经历对马春发影响深刻。当时全县的农村放映员人少,大多是在平坦的村镇放映,村民想看场电影必须走十几里的山路去看,不然的话就是一年也看不上一场电影。在当时的农村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电影放映员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职业。当时人们看电影只是享受这个过程,观摩影片内容倒是其次。马春发每次来到村上放电影时,村民们都奔相告知,扛着板凳来看电影。顿时整个村子热闹非凡。
放映员的身份让马春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敬,那时候在农村放电影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电影胶片机一部胶片20多斤,而每次去村里放电影的话常常需要一次性带三到五部电影,一走就是两三天回不了家,那个时候马春发都是在村里度过,一路上虽然非常辛苦但是他坚韧执着,乐观向上,一步一个脚印把电影送进大山。
对电影的热爱让马春发一直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虽然很苦很累但是他从中得到了很多快乐,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是很受人尊敬的职业,是很多女孩倾心的对象。而马春发通过放电影结识了他的妻子。每当谈到这一段往事马春发的妻子都很欣慰,电影成为了他们的媒人。有了妻子的支持,在家做后盾,马春发更是把全身心投入到了放电影上。有时甚至不顾自己身体上的病痛坚持电影放映工作,说起马春发的那次受伤,妻子不禁流下了眼泪,眼泪里饱含的是对马春发的关心与爱护。
七八十年代在农村文化生活比较匮乏,看露天电影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时尚。放电影也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局面,往往在一个队上放,其余队上的人也赶来看。有时间为了抢座还发生争执。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马春发拥有了大批影迷。每当他来村子放电影的时间大家都会簇拥而上。
2008年,全县的农村放映员的放映机也升级换代了,换为数字高清电影机了,不懂电脑的他也让女儿交着用起了电脑。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最热闹的农村电影业滑向了低谷,最惨淡的时间马春发只为一个人放过一场电影。经过那天晚上,很多人都以为马春发不会再来放电影了,但是他依然执着坚持着。三十多年来,马春发风雨无阻,为乡亲们放映的电影至今已超6000余场,电影对于马春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也将继续沿着自己的电影梦走下去。
来源:宁夏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