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3 08:5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6月13日 06 版 | 查看:1522次
此轮贸易战结果会是欧盟服软吗
全世界瞩目“特金会”举行之际,特朗普的欧洲盟友们依然忘不了3天前发生的事情,特朗普在赴“特金会”之前,在G7(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狠狠地伤了他们的心。
6月9日,特朗普在赴“特金会”的“空军一号”专机上发布推特称,他已指示美国代表不要在G7联合公报上签字。据悉,今年G7峰会达成的这份公报中,强调了“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的重要作用”,承诺七国“继续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内容。而这些承诺,与美国近期的所作所为显然背道而驰。
此前的6月1日,美国正式开始对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钢铝加征关税。再往前的5月23日,美国政府表示,将对汽车和卡车进口展开国家安全调查,剑指加拿大、墨西哥这两个对美汽车出口大国,以及汽车工业强国日本、韩国和德国。当时,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特朗普的这一决定“令人警醒”又“令人沮丧”,她说,虽然今年的G7峰会并不会标志着欧洲和美国之间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结束,但是,欧洲不能再依赖其盟友,而应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美欧关系遭遇波折,这并不是唯一一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成昊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仅仅在进入2018年以后,美欧关系已接连遭受两大重创。
第一个重创,正是因为上述贸易问题;第二个重创,则是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宣称将对伊朗实施新制裁。后者不仅让与伊朗有业务往来的欧洲企业有受到“次级制裁”之忧,也将加剧中东地区动荡,威胁欧洲安全。
孙成昊认为,当前美欧之间出现龃龉,背后深层次的逻辑是,包装在“美国优先”之下的单边主义与欧盟仍然坚持的多边主义之间的较量。
不难发现,在美欧这对跨大西洋关系中,掌握主导权的依然是美国。在孙成昊看来,近期美欧关系之所以频现波折,主要就是因为,特朗普上任后显著改变了美国的外交政策。“无论是加征关税还是退出伊朗核协议,都是美国主动改变现状,对欧美关系形成了负面冲击。”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带给美国的这种政策转向,并不是转瞬即逝的“一时冲动”,而是美国有一定民意基础的外交转向,来自美国民粹主义和本土主义思潮的支持。
从历史的维度看,美欧分歧在以往也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孙成昊指出,15年前的伊拉克战争,就曾经导致美欧之间的争吵,甚至引发过欧洲对自身发展和欧美关系定位的大讨论。当时,这让“跨大西洋关系”在冷战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裂痕。
但是,刚刚发生的这一轮美欧矛盾,与15年前有着显著区别。“伊拉克战争期间,欧洲是因为美国霸权过度扩张而引发不适;这一次欧洲担心的则是,美国将从战后国际秩序和机制中全面后撤。”孙成昊认为,如果说此前美欧只是在战略手法上出现分歧,那么特朗普执政后,美欧已经在战略目标上分道扬镳,即在“是否还要维护战后以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开放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问题上莫衷一是。
孙成昊认为:“一旦缺失了共同战略目标这个大前提,美国对欧政策的新调整,将在政治、外交、经贸等领域不断挑战欧洲底线,全面冲击跨大西洋关系的共有价值观、既有框架和结构,导致双方赖以合作的基础出现动摇。”
不过,斗归斗,同时还应该看到,对欧洲来说,尽管德国和法国等国都推高了国防预算,但如果要应对诸如来自中东地区的安全威胁等麻烦,没有美国,欧洲显然无法独自应对。
“在美国方面,可能只是觉得在经济上吃了亏,要求与欧洲的对等经贸关系。但说到底,这终归是盟友之间的争斗,再怎么斗,短期内欧洲对美国的安全依赖无法改变。”孙成昊说。但在另一方面,如果从美欧关系的历史来纵向对比,也“不应低估这次美欧争斗的实质和影响”。美欧这一轮不和,凸显了美国国内政治对美国外交不容低估的影响,也代表了美国外交新的常态。同时,也不能低估大西洋两岸共有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持久性。
至于这一轮美欧关系龃龉后续会如何发展,一些媒体已经在怀疑,最终可能是欧洲“服软”。尽管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再表示,欧盟不希望在美国的威胁之下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但英国《卫报》在近日的一篇刊文中指出,“欧盟正在提议增加从美国进口天然气,为工业产品提供互惠的市场入口,并讨论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纽约时报》则在一篇刊文中说,“欧洲将‘被迫割地’,进一步向美国开放出口市场,以缓解特朗普的关税措施。”
本报北京6月12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婧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