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7 19:3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8月 | 查看:1119次
人物故事:
付华,1987年出生,是一个标准的“80后”。然而,与绝大多数同龄人相比,年幼的她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付华的面对生活的坚强乐观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人敬佩而又深深感动的“80后”。
命运多舛,坚强面对
付华自幼被一对年过半百的老夫妇收养。在她六岁时,养父患肺癌去世,只留下的一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同时还留下了5000多元的外债。为了还债,她和养母节衣缩食,靠常年吃腌渍的咸菜生活。
付华上初中后,养母因过度劳累突患脑血栓,瘫痪在床。家里的所有担子一下子都落在了她那稚嫩的肩上。为了照顾好母亲,十几岁的小姑娘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收拾那二亩薄田,然后回家做早饭,伺候母亲吃饭、服药后再跑去上学。中午和晚上除了做饭、照顾母亲服药、吃饭之外,还要清洗母亲的衣被,直到深夜才有时间学习。她庆幸母亲虽然年逾古稀依然还能与她相依为命,还向一名老中医学习针灸和按摩技术,帮助母亲身体康复。
在国家助学工程及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资助下,她完成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业,在初中阶段,她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全国百名优秀春蕾女童”。“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言,也让付华感受最深。在逆境中勇敢地直面人生,她坚强地走了过来,而且走得乐观、自信。
为圆梦想,带着母亲上大学
2007年暑期,付华考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计算机系。为了凑齐大学第一学年的学费,她来到省内某家公司找活干。起初,公司担心她适应不了繁重的工作强度,但是她硬是挺了过来,一干就是一个暑假。由于她工作表现出色,公司答应她:每个假期都可以来这里打工。
她用打工所得和政府、企业的资助交齐了第一年的学费,但生活费用所剩无几,还需要靠课余打零工来维持学习生活。尽管节衣缩食,但是付华学习和工作都非常努力,由于表现出色,相继被推举为班长、系学生会副主席。她以成熟、干练、真诚待人赢得了师生的一致赞誉。
在大学求学的日子里,她对病榻上的母亲终日牵肠挂肚,母亲的抚育之情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付华的心中。在校近一年时间里,她每月生活费仅100元多一点,节省下的打工收入留下来给母亲治病。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她一次次往返于学校和家乡,每次她回家时都不忘给母亲买药品和简单的营养品;从老家返校时,她都带回一大包自己做的玉米面窝头,在学校用开水泡着吃。由于照顾母亲和艰难求学的双重压力以及长期营养不良,她曾因低血糖而晕倒。
学校及时发现了付华同学的境况,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2007年下半年开始对她进行资助,特意为她安排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专门为她提供特殊补助、单亲家庭补助,保证了她的求学和生活所需。从2008年起,付华还享受到每年3000元的国家助学金。为解决付华既求学又照顾母亲的两难困境,使她安心学习,学校还专门腾出两间住房,专程派人把付华的母亲从沧州青县老家接到学校。
坚强女孩,感动社会
付华历经磨难、乐观向上、报恩养母、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经秦皇岛电视台“今日报道”栏目率先播出后,《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等多家媒体及中国人民网、新闻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千龙网等各大网络媒体都相继作了追踪报道。共青团秦皇岛市委、秦皇岛市学联共同授予付华“秦皇岛市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2008年11月21日《河北日报》第五版“新闻人物”栏目又作了整版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付华同学不光事迹感人,而且还获得过多项荣誉,“秦皇岛市自强自立优秀大学生”、“秦皇岛第二届道德模范”、“第三届沧州好人”、“河北省五四青年奖章”、“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荣誉称号,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
付华大学毕业后,在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被安排在市文明办工作。并把老母亲也接到市区一起生活。现在的付华是市文明办志愿服务科的一名科员,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和家庭,于是她组织全市道德模范成立了“秦皇岛市道德模范志愿服务队”,以志愿者的专业和工作岗位不同各自成立道德模范分队,现在已有分队130多支分布各县区,各分队利用一些重要节庆活动、大型公共活动,或特定纪念日活动,综合执法活动,集中创建活动等重大节日,深入校园、深入社区、深入社会开展关爱弱势群体、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他们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向社会传递温暖、传递正能量,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2014年在全市“六个一百”志愿行动中,付华结对帮扶贫困学生赵金玉,付华利用节假日经常去看望她、帮助她,为她带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并和她心与心的交流,让孩子健康成长。
来源:河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