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7 19:2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8月 | 查看:2040次
人物故事:
李秋云,女,1966年出生,河南省濮阳县城关镇红旗居委会居民。她以义子媳妇的身份独自照顾公公26载,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支撑着一个本无血缘关系的家,以一个普通妇女的朴实品质,将“孝”字写的尤为灿烂。
丈夫出走,弱女子担起养活公爹重任
李秋云出生于濮阳县鲁河乡寨上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家境的贫寒让她很早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家里没钱供她上学,她并没有抱怨父母。1988年,经人介绍,李秋云嫁给了濮阳县城关镇红旗居委会一名叫王永的小伙子(王永是个流浪儿,流浪到濮阳时被一直独居的红旗居委会居民王海先收养),婚后不久,王永提出离婚。经多方调解无效,于1989年离婚,离婚后,王永留下年迈的父亲与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扬长而去。
面对如此变故,王海先老人欲哭无泪,一气之下,病倒在床,本来能脱离这个苦海的李秋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了支离破碎的家庭,为了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了失去父亲的儿子,李秋云毅然决定牺牲自己下半生的幸福,操持好这个家,留下来为老人养老送终。
受尽委屈,“孝”字当头倾情付出
一开始,倔强的王海先老人从心里接纳不下李秋云,总怀疑她留下来有所企图,对她百般刁难。他喜欢吃面条,秋云便经常做手擀面,但老人总是以甜或咸给直接倒出门外,她掉着泪,做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老人吃到嘴里为止;老人喜欢吃鸡蛋,荣安街的群众便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平日里省吃俭用的李秋云,往家里大篮小篮地买鸡蛋;老人喜欢吃羊肉包子,她每天都跑到马庄街口买最有名的羊肉汤包;老人要吃加鸡蛋的油条,她每天清晨便去早市排队加工油条……
一天夜里,老人突患重病,李秋云敲开邻居家门,借出来三轮车,连夜送往医院救治。几天的时间,老人水米不进,她守在病床前,端尿擦身,照顾得无微不至。几天后,老人转危为安,她虽然瘦了一圈,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同病室的病友们得知她的身份后,纷纷伸出拇指夸奖,她淡淡一笑,说:“这是小辈应该做的,是本份。”
守得花开,以心换心一家融融
日久见真情。王海先老人真正理解了她,从心里接纳了她,李秋云如今成为了老人的精神支柱,常常念叨:“俺的儿媳是真的好!”。
在李秋云多年如一日的细心照料下,如今80多岁的王海先老人身体硬朗,每天早起出门遛弯,回家便有热腾腾的饭菜,儿媳孝顺,孙子绕膝,天伦之乐,乐在其中。
她用自己满腔的真爱,践行着自己“沉重”的选择,她用自己朴实的行动把一个“孝”打磨的亮之又亮。
来源:河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