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7 19:1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8月 | 查看:758次
人物故事:
岩嫩,男,傣族,1964年4月生,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混镇曼扫村委会曼列村小组党支部书记、组长。2013年6月23日,在勐海景真糖厂为群众核对甘蔗种植面积时突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于2013年7月8日医治无效逝世,享年49岁。
岩嫩同志23岁开始担任村小组干部,在26年的为民服务、为民奉献生涯中,他先后担任过小组会计、出纳、组长、党支部书记。他26年如一日,认真履职,兢兢业业,带领群众走上富裕文明之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岩嫩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团结带领村党员干部,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生活、加快了曼列发展。在岩嫩的带领下,曼列村民小组的发展创下了“五个第一”的佳绩:勐混镇第一个被评为州级文明村的村寨,勐混镇第一个成立老年(体育)协会的村寨,勐混镇第一个实现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的村寨,曼扫村委会第一个建盖基层活动场所的村寨、曼扫村委会第一个修建村内文明卫生路的村寨。而岩嫩,也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乡亲们的由衷爱戴和钦佩。
岩嫩于1987年当选村小组会计后,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在曼列村留下了一步步坚实的脚印。
缺水,曾是困扰曼列村民的一个大问题。70多户人家,有的靠打井取水、有的靠拖拉机拉、有的靠肩挑手提。为了早日让村民用上洁净方便的自来水,岩嫩带头投工投劳,找水源、建水池、购水管、请施工队、向上级争取资金。先后筹集14万元,在第一个组长任期内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用水问题,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村内道路雨季泥泞,旱季灰飞,能走上一条干净的“卫生路”,成了村民们多年的期盼。岩嫩为此跑镇党委、政府,跑县级有关部门,多方争取物资和资金,发动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2005年,筹资126万元,建成了长5360米、宽4米的水泥路,通达每户村民家门口,彻底根治了村内脏、乱、差现象,也连通了全村人的心。岩嫩为民着想促村改变,村民也支持岩嫩的各项工作,仅修水泥路,就有25户村民拆除围墙、拆掉厨房,最后得以修建成这条宽敞的水泥路。
“只有发展生产,农民才有出路。”这是岩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当上小组干部后,一直坚持的理。曼列村民小组75户,耕地面积1124亩,人均占有耕地3.3亩。为打破过去全村群众多以种植水稻、茶叶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岩嫩力推甘蔗下田,并将甘蔗种植机、收获机驶入农田,成为全镇首个实现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的村寨。村里种植甘蔗的农户,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不愿意种,逐渐向甘蔗种植大户发展。同时,岩嫩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林种植,沙松、橘子等经济林果以逐年增长的趋势出现在曼列后山。在他的带领下,曼列村甘蔗、水稻、茶叶特色产业实现增产增收,年人均纯收入有了质的提高。
村民富裕了,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07年,在县级各部门的帮助下,曼列村投资17万元,建成了曼扫村首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解决了办公、开会无场所问题,同时配备了文体器材,建立“农家书屋”,不仅为村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开展娱乐活动提供了方便,还为全镇首个老年(体育)协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2008年10月,村里老年体协成立,岩嫩到州、县老龄委找项目、筹资金,先后投资19万元,建起了舞台、门球场、地掷球场和气排球场。为了给予老年体协开展活动更充分的保障,在岩嫩的提议下,通过“一事一议”,村小组10亩集体茶叶地以每年400元的低价承包给了村老年体协。如今,村里老年人包揽了村内的环境卫生保洁,活动也开展得风风火火,还多次组织60岁以上老年人到景洪、昆明、香港等地旅游观光,实现了老有所乐。
老龄事业发展了,青少年事业当然也在岩嫩的考虑范围内。他深刻理解“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基石”这一道理, 2003年,曼扫村委会为了全村学生上学方便,计划征用曼列小组27亩茶叶地建集中办学点。面对村民对茶地的不舍,岩嫩是这样做工作的:“老学校是石棉瓦顶的简易房、危房,孩子们在那样的地方上学既不安全又不能安心读书,大人们也担心,而且好多村小组因为距离远,孩子的接送成了个大问题,但学校一旦在此建成,受益的将不只是我们曼列,还有整个曼扫,咱们曼列就算做了大贡献了。”最终,村民们一致同意出让此地。曼扫村委会集中办学点于2005年在那块茶地如期落成,解决了400多名学生的就学问题,方便了各村,成为曼扫村委会教育工作中的一座里程碑。
老年人有活动场所,青年人也不能少啊。2013年,在岩嫩的筹划和努力下,曼列小组的篮球场开始施工,球场旁边的一户村民,还自愿让出了一块场地给予支持。岩嫩昏迷送往医院时,球场还未完工,在病床上醒来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这块球场,在电话中向村会计交代:“球场收缩缝还未切割,球场要保养好。”除此,他还记挂着一件事,向妇女组长打了最后一个电话:“有几户人家甘蔗种植扶持贷款还未还,记着去催一下,以免产生利息加重负担。”这些成了岩嫩最后的牵挂。
岩嫩当了26年的村干部,顾公家事多,顾自家的少。他上有70多岁的老父亲,下有20多岁未成家的儿子,同时还要照顾曾患病落下残疾的母亲和弟弟。他深知家人的不易,从不和家人红脸,但因一颗为民之心,总觉得对家里亏欠很多。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家里都靠妻子一人打理,年迈的老父亲不顾早年腰伤,每天费力做几个竹编挣点钱补贴家用,母亲和弟弟所住的房子常年失修,岩嫩曾想着要重新修缮母亲家的房子,而最终这也成了他此生的遗愿……
作为一名村官,岩嫩工作踏实,任劳任怨,真心待人,不只是村里的“主心骨”,也是群众的“及时雨”,帮群众解决的难题数不胜数。作为一线干部,岩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支书、组长,我能当几届是几届,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事情要一步步来,先别急。”这些是他长挂在嘴边的平凡语言,却体现了他不平凡的敬业精神。作为最贴近群众的党员干部,岩嫩得到了群众由衷的支持与爱戴,在他被送往医院时,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全村群众当即捐款5600元,借出73400元,紧急送到昆明抢救,但16天的抢救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村民无不为失去一位好党员、好支书而悲痛万分。岩嫩被从昆明送回来时,前来看他最后一眼的村民堵住了村口,出殡的时候,全村村民和附近的群众,纷纷赶来送好支书最后一程……
岩嫩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为民、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所谱写的基层干部、共产党员的模范乐章将一直奏响在我们心中。
来源:云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