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逸群:小处方大专家 皮肤科医生35年坚守一线打造国家级团队(图)

发布时间:2018-06-07 18:5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8月 | 查看:2244次

1.jpg

人物故事:

  已是中午十二点三十分,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专家诊室还坐着一位面带微笑的专家,他正耐心的对患者讲解“擦药要薄薄一层,可不要擦厚了”,周围的学生不断提醒他“老师,已经十二点半了,您快去吃饭吧”,“没关系”,他呵呵一笑,继续对患者耐心解释。他就是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家药监局新药审评专家,著名皮肤病性病专家段逸群教授。从医35年来,他始终如一日的坚守在临床一线,工作者、快乐着,给患者带去关爱,传播着“医者仁心”的正能量。

  仁心打造国家级团队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声名远播,段逸群在其建设发展中居功至伟。

  十五年前,他接过老一辈专家的接力棒,担纲该科学科带头人,十五年间,皮肤科从业务水平和学术影响力都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点专学科,全国皮肤科“四强”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主委单位及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

  段逸群教授力倡“走以学术发展为主线的科室发展之路”,卓有远见地提出了“学术、人文、民主”的学科发展理念,皮肤科规模不断扩大,诊疗及科研水平日益提高。在其领军下,对包括性病、痤疮、银屑病等一批专病,研究出具有鲜明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专科专病治疗方案。皮肤病理、皮肤外科、皮肤肿瘤也已成为全国或地区较有影响的专科。

  段逸群是国内著名皮肤病学专家,但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为了建设一流的学术团队,他精心营造“留得住人、容得下人、能激励人”的机制与氛围,致力于青年人才的培养,科内形成了“人人向上”的学术氛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在多个专业方向已崭露头角,科室成员中,有17位分别在全国、省、市18个学术团体中担任正、副主任委员或常委等要职,该科现有博士、硕士53余人,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有相当学术影响的专家团队。在他率领下,皮肤科积极开展专业基础研究及临床科研,多项科研课题分获卫生部、省、市政府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及科研成果奖。近10余年来,该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13篇被SCI收录。

  从1998年到2014年,该院皮肤科年门诊量由25万人次增至85万人次(相当于不少三级甲等医院全年门诊总量),高峰时段日门诊量近3千人次,年出院病人由数百人次增至6000余人次,就诊患者来自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港、澳地区。

  仁术铸就当代名医

  职业和事业,一字之差,境界迥别。从当医生的第一天起,段逸群就立志将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做,三十年如一日,终于在皮肤科这一医学殿堂中的“小专业”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段逸群的敬业精神令人尊敬。长期的劳累使他患有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出现房颤。一治疗完就接着工作成为他的习惯。在他的带动下,皮肤科医护人员“早上班,晚下班,不看完病人不下班”,甘于吃苦,乐于奉献蔚然成风。

  “做好医生,必须敬业,更须精业。” 这是段教授的座右铭。皮肤科学是一门形态学,皮肤疾病有上千种,症状表现更是纷繁多变,要对其临床和病理表现作出正确诊断,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作为临床医师,他不仅留心观察和研究临床上各种皮损的变化,还注重研究皮肤病理的微观表现,并在临床实践中将两者有机结合,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对一些皮肤疑难杂症,段教授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得到了同行公认和广大病人赞誉,正因为此,他才能以市级医院专家之身份,众望所归地获选中国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主任委员。

  1997年9月份的一天晚上9点钟,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病区正在紧张抢救一位患者,在外院按麻疹治疗无效,转入了市一医院.患者全身红皮、高热、意识丧失,已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刚从厦门出差回来的段逸群教授得知这一消息后,他放下行李立即赶往病区。他仔细检查患者,询问家属相关病史。“这不是麻疹,是红皮病型药物疹,马上执行激素冲击治疗”,他坚定的对同事们说。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患者醒了,热退了,全身的皮疹也逐渐好转了。经过他们的精心治疗,该患者痊愈出院。“段教授,是您将我从鬼门关拉回来了”,这是患者发自肺腑的言语。

  小处方大专家

  段教授同情热爱病人,深具良医的悲悯情怀。他认为:“一个好医生应该是在疗效相同的情况下,尽量为患者节约。可用可不用的药就不用,疗效相同的药则选择便宜的。”他爱开“小处方”的故事一直在病人间流传。在网上,不少患者给段教授留言,感谢他“为患者省钱”。在他的身体力行下,该院皮肤科医生开“小处方”蔚然成风。皮肤科近三年来的年门诊量都在80万人次左右,但门诊患者的人均花费仅为120元。

  段教授还经常让自己的患者“空手而归”。在临床中,他经常向他的病人开出诸如“保鲜膜敷药治皲裂”、“淀粉浴止皮肤瘙痒”、“ 色拉油润唇”、“ 醋水洗手防皴”等等,这样不花钱的“处方”。

  四川地震期间,赶赴抗震救灾一线的同事尹大夫给段逸群打来电话。当时,尹所在的医疗队正为空降兵某部服务。前线条件恶劣,许多官兵患阴囊湿疹,走路都要叉着腿,但因药品不足,得不到及时治疗。段逸群想了想问:“有没有PP粉(高锰酸钾粉)?”“有。”段逸群又问:“那有没有痱子粉、爽身粉呢?”“也有。”段逸群叮嘱尹大夫,PP粉按比例溶成水,让官兵们先洗,然后涂抹一些痱子粉。几天后,尹大夫电话打过来了:“伙计,你的方子蛮管用哪,战士们都治好了!”

  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守护者

  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兴起,性传播疾病也逐渐死灰复燃。说到性病,很多医生都摆手,不愿意也害怕从事这个专业。段逸群教授深刻认识到性传播疾病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早在1981年率先在湖北省成立了性传播疾病专病门诊,积极倡导性传播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在全国范围属于较早开展性病规范化诊疗的单位。段逸群教授常利用休息时间,给湖北省、武汉市各级医院的临床医生授课,包括内科、外科、妇科,深入基层单位,并将课讲到了深圳,将他们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出来,受到了同行的欢迎和好评。开设性传播疾病防治培训班,积极培养基层单位皮肤科医师,带领医护人员定期到武汉市妇女救治所免费开展性传播疾病的筛查。正是由于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武汉市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001年,一位40余岁的男性患者住进了一医院皮肤科,他全身皮疹瘙痒难忍,近期发热、消瘦。段逸群教授查房时敏感的意识到这个患者不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追问患者,原来在数年前车祸手术时有过输血史,“一定要考虑艾滋病的皮肤改变”。结果省疾病控制中心的HIV抗体的检查证实了段教授的判断,经过他们积极的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到当地防疫部门监测。

  同时由于科普知识不够,少部分不规范诊所故意夸大病情,诱导患者过度治疗,对所谓的“性病”患者及家庭照成了严重的影响,少部分患者甚至患上了严重的“性病神经症”,他们和家人谈性病色变,终日生活在恐惧中,少数家庭甚至因此破裂。段逸群教授总在正本清源、治病救人的同时,还不忘做好他们和家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即将破裂的家庭重修于好,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90年代的一天下午,一个30余岁的患者带着妻子、一双儿女走进了段逸群教授的诊室,痛苦的表情写满了他们的脸庞。男患者扑通一声跪在了段逸群主任的面前,“您救救我们一家吧”,原来他在外诊所被诊断为“性病”,治疗已化完家中的全部积蓄,且已卖掉了家中的一台电视机,正准备卖房子筹款治疗“性病”,听说到段教授是性病专家,抱着最后的希望赶来。段教授赶紧扶起患者,仔细询问患者,做了检查,结果该患者根本没有性病,只是轻微的尿道炎。段教授处方了简单的几味药,很快患者的病好了。他们一家感激不尽的说:“段教授,您救了我们一家,实在太谢谢您了!”。

  还有一名60多岁的老年患者患了梅毒,家人担心被传染,将他赶出家门,老人自己也患有严重的恐惧心理,担心传染给别人,每天戴手套生活。经过段教授的治疗,他的梅毒很快治愈,可家人仍不让他进家门,无奈的他又来到段教授的面前。段教授请来了老人的家人,向他们详细解释病情的性质和传染途径,经过将1个多小时的耐心解说,终于解除了家人的顾虑,将老人接回了家里。临行前,老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些事情对段逸群教授而言,就是治疗疾病的一部分,他常说,我们治的不仅仅是病,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有将他的人治好了,病自然会痊愈。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大医家对患者的仁慈之心和博爱之情。

  正是由于段教授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他在2009年被评为武汉市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医生”,先后获得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来源:湖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