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6 20:5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8月 | 查看:783次
人物故事:
丹林,男,藏族,1972年11月生于甘孜州丹巴县巴底乡齐鲁村,他是一名纯朴善良、老实本分、乐于助人的普通农民,更是在丹巴县“3?6”事故中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
面对突发事故,毫无搜救经验的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缨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救起被困男婴;他不顾风俗禁忌,帮助把遇难者遗体送回故土安葬,留下一片赞美之声。2013年4月,丹巴县人民政府授予丹林“见义勇为公民”荣誉称号;同年10月,受到甘孜州人民政府嘉奖;同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有突出表现的见义勇为个人。
2013年3月6日,一辆白色面包车从甘孜州丹巴县驶往阿坝州金川县,车上只有司机(男婴父亲)和副驾驶上的男婴两人,在途径丹巴县巴底乡齐鲁村南街段时不幸翻入金川河(大渡河主要支流)。巴底乡党委政府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第一时间前往事故现场进行搜救。当时,正在自家农田里忙碌的丹林闻讯后,自发赶到现场参与搜救工作。由于事故地段河道较深,面包车连车带人被吞没在河水里,车内人员伤亡情况不详,搜救人员开始展开搜救工作,准备将沉入河底的面包车拉上岸。可是,3月的高原气温仍在零下十几度,天气十分寒冷,河水深且冰凉刺骨,在场的人员包括丹林都缺乏专业的搜救技能,正当紧急时刻,毫无搜救经验的丹林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河水。当丹林潜入河底时发现,车内只有男婴一人系着安全带在副驾驶上,男婴父亲下落不明。他先将车内的男婴举上岸边,并再次跳入河中用拉绳捆绑车辆,拼尽全力配合其他搜救人员顺利将面包车拖出水面。经过丹林等一行人的仔细搜寻,找到了面包车和男婴,但不幸的是,男婴被救上岸时发现已溺水身亡。事发第三天,在死者亲属、搜救人员及附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男婴父亲。家属想要将遇难者遗体运回家乡,但根据当地风俗,很多司机都忌讳运载,在死者家属苦于请不到车和司机搬运尸体而一筹莫展时,善良的丹林打破这与生俱来的风俗习惯再次主动站出来,积极帮助家属抬尸体,用自己的车将尸体运回阿坝州小金县四区潘安乡(距事故现场100余公里)。这位素不相识的农村小伙子让死者家属感动的泣不成声、不知所措。死者家属面对这位好心人的无私帮助连声道谢,并将5000元硬是塞给丹林以示谢意,可善良的丹林却谢绝了。最后,经家属再三劝说,丹林为了不枉费家属的一片心意,接了一点油费匆匆离去。
事后,当一名乡干部和他聊天时问及为何自发到现场参与搜救并毫不犹豫地帮助死者家属,他只是羞涩地回答了一句“晓得了,就来了”。没有华丽的言辞,但他用行动诠释了一位普通农民在危急时刻不计私利、勇于牺牲的精神。泰戈尔写过这样一句诗:“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正是像丹林这样在危难时刻勇于付出、做好事不图回报的普通人,一次次唤醒着人们沉睡的灵魂。
在当今社会,像丹林这样为了搜救非亲非故、素不相识的人而不顾个人安危、不求任何回报、愿意牺牲自己的人是并不多见。3月本是冰雪消融、大地回春的时刻,河水更加冰凉刺骨,丹林仅仅不怕冷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去敬佩和赞美;何况金川河的河道那么深,水势那么汹涌,一般坠入这条河中的人生还几率几乎为零。可见,当时丹林做出跳水救人的决定是多么的艰难和不易、是多么的可怕和危险。可是,丹林的果敢战胜了这一切困难,为我们传递了临危不惧、甘于奉献的无私情怀。
丹林亦是藏民族,他同样信仰宗教,和别的司机一样忌讳运载尸体。可是,丹林当看到正坠入万丈深渊、不知所措的死者家属,又找不到搬运尸体的司机而更加伤心欲绝的时候,丹林以不怕累、不怕苦的无私精神,打破与生俱来的风俗习惯再次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用他自己的车将遇难者遗体送回故土。丹林这等不平凡的义举彰显着平凡的质朴情怀,就是这样有着朴实外表却又充满英雄主义气质的普通农民,赢得了远近村民的敬仰和钦佩。丹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普通农民临危不惧,淡定沉着的义勇行为,也彰显了一个平民英雄的崇高品质,危急面前,他根本不需要思考和抉择,一马当先、奋不顾身地帮助他人,因为这瞬间举动源自内心品质,是一个英雄的真正品质。
丹林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藏族青年,没有比别人更高的文化层次,但他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思想觉悟。自己一直乐于助人,他从实际行动中一次次地告诉我们:当别人遇到危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义无反顾地去拯危扶溺;当别人遇到困难,急需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不顾私利,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好人寄语:人命关天,不能见死不救。
道德点评:丹林同志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危难时刻,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弘扬了见义勇为精神,彰显了一名优秀公民的崇高美德,展现了当代社会正能量。
来源:四川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