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3 17:2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5月 | 查看:725次
人物故事:
任育问,男,1973年5月生,现为太白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
一台放映机、一幅银幕、一辆摩托车、一辆面包车和那走不完的崎岖山路,伴随着任育问走过了27个春夏秋冬,为太白县7个镇66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的群众送去了5200余场电影。任育问用长达27年的坚守,抒写着一位基层电影工作者的执着追求。
一个梦想,决定了他的选择
上世纪80年代,秦岭山区的太白县,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电影市场特别火爆。乡上和村上隔三岔五就会放电影,电影成了人们当时最“潮”的娱乐方式。村上的“庙会”、村里的“红白喜事”,甚至谁家媳妇生孩子、谁家孩子过满月、谁家牛下个牛犊等等喜事,主家都会请人来放电影以示庆贺。从那时起,任育问便萌生了当电影放映员的梦想。
16岁那年,任育问在太白县文化系统工作的父亲因病去世。作为长子的他,初中毕业后接父亲的班当上了县电影院的放映员。
一个选择,决定了他的生活
成为电影放映员后,为了尽快掌握放映技术,任育问从设备装车、现场设备安装、电影放映一一学起,还专门买了相关书籍,对照不懂的问题,细细研究,很快就成了电影设备维修的行家里手。工作之余,他还手把手地教其他放映员如何发现问题,排除故障。有些老同志对新设备掌握不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就不厌其烦地多次示范,帮助老同志更好地掌握技术。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境内高山绵延、沟壑纵横、群众居住分散,有些通村路陡峭崎岖,放映车辆无法通行。为了让这些群众也能够看上电影,任育问就租了一辆三轮摩托,自己学着开。三轮车稳定性较差,为了防止车辆振动损坏放映机,他常常将自己的衣服垫在放映机下。有一次去靖口镇庙台村放映电影时遇到大雨,他把雨衣脱下来盖在放映机上,自己却淋成了落汤鸡。
一路走来,任育问在电影放映的路途中也遇到过危险。200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在咀头镇北沟村放完电影骑摩托车返回途中,任育问与一辆迎面而来的三轮摩托车相撞,被甩出四五米远,当场晕了过去。在医院昏迷了七天七夜后,他醒过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放映机和音响设备都好着没……”病愈后,妻子多次劝他转行,但任育问依然骑着摩托车带着放映设备,奔赴在秦岭大山中的每一个村落。
早年的一些村组根本就没有一条通车的路,为了让群众都能看上电影,他借农家的手推车将设备一台台转移过去,有些地方甚至需要肩扛,有些村组对放映工作不是很支持,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主动帮助农户干农活,有时放映结束还吃不上一口热饭……这其中的种种艰辛从他额头滚落的汗珠就能看出,但他不以为然,说“只要能让群众看上电影,我做什么都无怨”。
一种生活,决定了他的境界
放电影这么多年,任育问经历过不少“大场面”。有时在城区,一场电影有五六百人前来观看,这让他很有成就感。不过,在一些偏远的乡村,由于当地村民极少,观众也少得可怜,一场电影放完,只有零零星星五六个人看。不管观看的群众多少,哪怕只剩一个人在看,他也会坚持把电影放映完。
去年春天的一个晚上,任育问给咀头镇七里川村子放映了一部在城里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让子弹飞》,可电影还没演过一半,人却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最后只剩下村里一位盲人听完了整部电影。这件事对任育问触动很大。研究农民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成了他学习的方向。
为了能让群众舒服的看电影,他还为观影群众免费提供凳子。这一举动真正感动了群众。任育问还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他自发组织单位坚持从2013年连续四年为太白县各镇村送春联10000余幅。
任育问用27年如一日的工作态度坚守着最初的信仰,而在今后的岁月里他还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来源:陕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