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30 09:1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2月 | 查看:1870次
人物故事:
王梅荣,女,1942年2月生,周口市淮阳县刘振屯乡白庄行政村梁墓村人。
王梅荣18岁嫁到婆家,1976年丈夫病逝,2002年公公患脑中风卧床不起,2004年婆弟也因病去世。她一人养育子女和5个未成年的婆弟妹的生活起居,照顾不能自理的公公。2016年,被评为河南省首届“乡村好媳妇”、“河南好人”。
她是五个孩子的母亲,也是公公婆婆的好儿媳;她是弟妹的好大嫂,也是一个家的顶梁柱……
1942年,王梅荣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18岁嫁入刘振屯白庄梁墓村,与白登山结为夫妇。她性情朴实,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与公婆关系十分融洽,是村里村外都知晓的好媳妇。丈夫白登山是淮阳县纺织厂干部,夫妻二人为人正直,深受好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76年白登山因为心肌梗塞病逝,留下五个年幼的儿女,最大的14岁,最小的仅有半岁。这个突然的晴天霹雳几乎打垮了这个家庭,王梅荣忍住悲痛操办丈夫丧事,一边安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公婆,一边还要照顾幼小的子女,连带着还有五个未成年的小叔子和小姑子。她既是媳妇,又是母亲,还是一群弟妹的嫂嫂。
一个女人的肩膀能扛起多少责任,除了家庭,她还要照料十一亩田地,那是一家人的口粮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有人曾劝她趁着年轻改嫁,被她一口回绝,全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的未来全在她一个人身上,她虽没读过书,却也明白孝道与感恩。
五个子女和五个弟妹被王梅荣拉扯长大,原以为上天会眷顾这个家庭,2002年,王梅荣的公公患上脑中风卧床不起,这一躺,就是七年。
王梅荣与婆婆齐玉兰一起,悉心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每天给他翻身,喂饭,碰上天气好,便把老人抬出来晒太阳,甚至老人大小便不能自理,王梅荣也亲力亲为将他打理得干干净净,不曾有过半句怨言。婆婆齐玉兰常常看着儿子的坟头落泪,一方面思念儿子,一方面觉得老人拖累了她。她却反过来相劝:“五个孩子我都伺候长大了,伺候你和俺爹算啥。”
2004年,王梅荣的小叔子,白银山也因为心肌梗塞猝死,年仅34岁。婆婆接连送走两个儿子,心理承受不住打击,一度卧床不起,整日以泪洗面。王梅荣协助家里料理后事,伺候婆婆更加尽心尽力,她说:“妈,我是你闺女,也是你儿子,我给你们养老,伺候你们一辈子。”
卧床七年的公公去世后,子女相继离开家庭,她和婆婆相依为命。她像是永远都不知道累,每天下地干活,跟邻里关系十分和睦,热心助人,村里的大小事都热心参与。晚上回家照顾年迈的婆婆,村里人从未见过两人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她说,婆婆就是我妈,我妈说啥就是啥,没什么好吵的。婆婆喜欢吃什么,她就做什么饭。冬天乡下冷,她还要伺候婆婆穿衣服,把老人穿得暖暖和和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她才出门干活。碰上子女送来的好东西,她先给婆婆,给孙子孙女,最后才想到自己。
她的子女也受到母亲的影响,从小便懂得以孝为先,善良和睦。三个女儿逢年过节便带着自己的子女回家里探望,带上老人喜欢吃的和穿的。两个儿子在城里做生意,都秉承了王梅荣的孝心和善心,每年给老人操办生日,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儿孙满堂。王梅荣的三个小姑子,都以这个大嫂为榜样,虽然人在外地,却时常抽空回家,给大嫂买几件新衣裳,给家里添置些新摆设。如今家里五代同堂,人丁兴旺,先后培养出了一个博士生、两个硕士生和四个本科在读生,一家人和睦融洽,让邻里乡亲都羡慕不已。
在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悉心照料中,1925年出生的婆婆齐玉兰现已九十岁高龄,虽然腿脚不便,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王梅荣的孝心感动了乡里邻里,是十里八乡人人都夸的好媳妇,周围邻居以她为榜样,一起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百善之首,以孝为先。说起来容易的道理,做起来却很难。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家庭和睦和谐的基础。王梅荣是一个朴实平凡的农村妇女,却懂得这些最基本的道理。她一生勤勤恳恳,养育子女,善待老人,待人友善,一心只为他人着想,再大的困难和打击也摧不垮她的信念。毛主席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王梅荣却坚持了一辈子的孝心和感恩,也正是她的坚持,让这个家庭和睦美满,平安喜乐。
来源:河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