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9 22:1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7-30 | 查看:977次
人物故事:
邓朝彩,巴州区金碑乡跃进村人,生于1927年4月,1949年8月参加工作,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原巴州区甘泉乡粮管所所长、粮食宣传员、跃进村支部书记(离休后)。
两个铜元的党费
1949年,刚满22岁的邓朝彩兴高采烈的进入到新的岗位,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他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思想上进,得到了同事的认可。根据邓朝彩的表现,组织看在心里,认为把邓朝彩发展成为党员的条件成熟。8月15日,组织找到邓朝彩同志,给邓朝彩同志交流后,邓朝彩毫不犹豫的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由于当时处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入党仪式简单而庄重,由邓朝彩写简单的入党申请书,并口口相传进行简单的入党的仪式,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为坚决维护党的利益,彰显对党的忠诚,邓朝彩当即从腰包里掏出两个铜元作为党费。
入党后,邓朝彩在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国民党政府为缓解经济危机,向农民增加苛捐杂税,并一次一次增加征税项目和次数,农民当时不堪重负。邓朝彩不顾生命危险,公然和国民党政府对抗,要求减去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当时一些地方豪吏对邓朝彩恨之入骨,但迫于形势,对邓朝彩也无可奈何。随着解放的步伐一步一步走近,时任国民党保长、甲长见大势已去,主动提出辞职,要求选举新的保长、甲长。农民趁机选举邓朝彩为甲长。邓朝彩被选为甲长后,给革命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趁此条件,邓朝彩一有机会就宣传共产党、宣传红军(解放军)的事迹,远近的农民也视邓朝彩为解放穷苦农民的红军(解放军)。12月26日,曾口解放。28日,人民解放军召开解放后的第一次大会,邓朝彩以共产党员、甲长的双重身份参加了解放会议。会议结束后,邓朝彩在党的领导下,继续以甲长的身份开展工作,继续与国民党残余势力展开斗争。
1950年,政府废除保长、甲长制度,决定成立农民协会。邓朝彩与曾口小学校长李彩章为首的地下党组织汇合,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负责农民协会工作,并参加巴中县委组织的地下党组织整顿训练班一个月。学习结束后,组织安排邓朝彩到县农民协会工作团工作,主要开展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工作,后又到巴中县开展二期土地改革、通江县三期土地改革、金碑乡复查土地改革和金碑乡第一届乡村普选工作。1954年,邓朝彩调曾口粮库工作;1962年调甘泉粮管所任所长,后又到曾口区粮站任宣传委员。
一座石桥的情愫
1977年,邓朝彩在工作岗位上劳累过度,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已不能适应工作需要。邓朝彩主动辞退工作,病退回老家养病。当时的跃进村,山高路陡,群众出行极不方便,一条肖寺大溪夹在两山之间,而肖寺大溪又是跃进村群众去往曾口、梁永、金碑、凘岸的必经之路。每逢春夏季节,洪水猛涨,淹没肖寺大溪,群众根本不能迈出跃进村一步。无情的洪水不仅挡住了群众的出路,阻隔两岸近万群众的正常通往,更夺去了无数无辜的生命。群众、商旅只能绕行上山到梁永再到巴中。已届六旬的邓朝彩受组织所托,临危受命、带兵上阵,主动担任跃进村支部书记,主要任务就是要修通跃进村肖寺大桥,将缓解肖寺大溪两边群众出行困难的问题。而他当时月工资只有32.9元,还送3个孩子读书,但他省吃俭用,率先捐款100元作为开山打石的“起火钱”。要修建肖寺大桥,首先要将原来的堤埂加固,经过全村一个月鏖战,将垮坡垒起了两丈高的石墙,加固了提埂。随后,又投入到修桥的战斗中,为解决资金困难,他徒步到金碑、独柏、曾口、梁永、澌岸等乡镇10多个村,历时两个多月,行程2500多公里“化缘”,共募集现金3000多元,加上村委会、乡政府、县交通局“支援”的5000元,修起了如今要40多万元才能建起的石拱桥。为了不出工伤事故,他日夜守护在工地上,老伴免费为工人提供开水和解暑、防寒、包扎等药品。建修中,施工人员常年在他家食宿,从未计过费用。1986年元月,在众人努力下,终于架起了一座长32米、高16米、宽4.4米的石拱桥,解决了两岸近万群众通行困难。
为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随后,邓朝彩又带领群众苦战两个春秋,修建了一条横贯全村1400米的村道路,为跃进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朝阳彩色的一生
植树造林,造福子孙。邓朝彩带着老伴,历经十余栽,发动金碑、曾口、庐山、甘泉、独柏五个乡镇的干群大力植树造林,在跃进村亲自示范种植桤木、柏树示范林300亩,把自己所有的工资全部拿出来买树苗,和老伴背着干粮,徒步方圆20公里,在山尖、垭豁口种植银杏、桂花等珍贵苗木。2003年,76岁的邓朝彩带领跃进村两委,向区财政局争取7万元资金修建跃进村小学,解决了山区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邓朝彩的一生与他的名字内涵名副其实,经历过风风雨雨,始终不失共产党人的本色,始终以造福群众为宗旨,确实是完美彩色的一生。
来源:四川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