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翔:战地记者奋战1200天 百万文字发出“中国声音”(图)

发布时间:2018-05-28 13:3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1月 | 查看:1569次

人物故事:

  焦翔,男,198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人民日报社西亚非洲编辑室副主编。

  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焦翔作为战地记者在叙利亚、利比亚、埃及等中东国家采访,克服行李遗失军警阻扰等困难,深入战地和贫民窟孤身奋战,用多媒体手段发出“中国声音”;文字总量超过百万图片6万余张,若干内参得到中央领导批示。此间他右耳被炮火震成突发性耳聋错过最佳治疗期。

  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人民日报》记者焦翔从叙利亚战争、利比亚战争、埃及政治动荡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新闻现场发回报道,在激烈的国际新闻竞争场中响亮发出中国声音,用中国视角记录时代,为中国外交建言献策。

  埃及、利比亚……牢记使命,绝不退缩

  2011年春节前夕,27岁的焦翔作为人民日报社中东中心分社记者前往开罗。抵达当天,西亚北非地区动荡浪潮登陆埃及。焦翔克服行李遗失、证件、设备不全等诸多困难,迅速投身报道。他深入示威人群,冒着骚乱的危险,突破军警的阻挠,采写多篇见证埃及局势剧变的报道。此后,他深入贫民窟、街头巷陌,发掘出大量反映埃及民众疾苦、社会发展停滞的生动报道。他还先后三次驱车1600多公里,抵达埃及与利比亚边境,不分昼夜连续采访,真实记录我国从利比亚撤侨行动。

  利比亚战端开启后,焦翔是利比亚战事趋紧后唯一进入卡扎菲政权一侧战地前沿的中国文字记者。那段时间,他因忙于报道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在兹利坦,他曾被反对派的炮击与北约的空袭围困在市中心,无处脱逃;在卡扎菲行宫——阿齐齐亚兵营,他记录着卡扎菲政权倒台的最后时刻;在的黎波里,他在遭到勒索抢劫时勇敢应对,竭力保护国家财产与宝贵的采访资料……虽然受到卡扎菲政府的严密监控,焦翔仍巧妙周旋,创造机会,坚持真实报道。

  2011年9月23日,焦翔在利比亚采访时右耳被炮火震伤,听力明显下降。回北京诊治被确诊为枪炮致使突发性内耳损伤及突发性耳聋。医生认为,因国外医疗条件所限,焦翔的耳损伤已经错过了2个月的最佳治疗期,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已不可能。战争带来的疾病痛患,没有阻碍焦翔前行步伐。

  叙利亚……不顾伤痛,勇往直前

  2012年4月底至2014年4月底,焦翔请缨前往叙利亚常驻。期间,叙利亚局势波谲云诡,险象不断。除了硝烟滚滚的正面战场,还有接连不断的恐怖爆炸、绑架、暗杀等安全威胁。焦翔遭遇多次险情,依然保持昂扬斗志。

  在2012年叙利亚国家安全大楼爆炸、叙利亚电视台爆炸、叙利亚总参谋部兵营爆炸、大马士革党部大楼汽车爆炸袭击等事件发生后,他都第一时间前往爆炸现场。好多次,回到酒店写完稿子,他才嗅出衣服上浓重的焦炭味,发现被划破的口子和蹭上的斑斑血迹。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抢新闻就像与时间赛跑,让人顾不得想太多,我一刻也不能停。”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8日《叙利亚 战乱中流泪的玫瑰》专版上,焦翔的一段话真实记录了他在叙利亚的工作状态、所思所想。“我抓起相机,带上纸笔,奔赴爆炸现场,见证惨烈的景象;走近交战前线,倾听士兵的心声;进入议会大厦,了解高层的谋划;往来街头巷尾,记录民众的诉求。在古城一家画廊,我成了半年来唯一的顾客,在路边我留给一家难民3天的伙食费……社会矛盾、政治角力、外部介入、大国博弈,各种因素盘根错节,推动了暴力升级,埋单的是叙利亚平民百姓。中国正在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积极努力,作为一名中国记者,我有责任将这里的真实情况告诉世界。”

  2013年下半年,叙利亚局势因“化学武器袭击”案风云突变,焦翔多次在毫无化学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深入疑似化武袭击现场、以色列空袭现场等高危地带,用鲜活的文字、图片、视频记录历史。

  在美国扬言对叙利亚开战、多数外交官、外国记者从叙利亚撤离时,焦翔给人民日报国际部来电说:“我一定会坚持到这里还剩下最后一个中国人的时候。”那段时间,叙利亚军队都在撤退,焦翔却深入一线,采访作为“人体盾牌”、誓死为国家捐躯的民众;他来到流言四起的街头,记录着战争阴影下欲喜还悲的婚礼。他冒着空袭危险深入军营,一探叙利亚军方的真实部署、军队士气。在联合国牵头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的行动中,焦翔也第一时间跟随、报道化学武器运出全过程。

  “当得知有狙击手埋伏在路边的时候,我就加足马力,直到汽车跑到了每小时220公里的速度,只有那样才能躲开子弹的攻击……”

  “当我看见一颗迫击炮弹就在我眼前炸开时,我没有逃离,而是立刻下车,拍摄,救人……”

  “大马士革城内每天落下70多枚迫击炮弹,我的车不防弹,出门肯定有危险,但我还是坚持天天采访,我相信生死有命,天道酬勤……”

  “我知道,明天的采访可能会让我丢了性命,我一夜辗转难眠,去,还是不去?最后,我还是去了,因为不去,即便能好好地活着,我也会一辈子受煎熬……”

  几年来,作为唯一一个没有雇员、没有同事,孤身奋战在战地的中国媒体记者,焦翔运用多媒体手段,向《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传统媒体发稿字数总计超过100万,拍摄图片6万余张,并在人民网等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众多微博、视频等。此外,他还发表了数十篇国际内参,深度解析局势走向,为我外交工作提供参考。其中,一些内参获得中央领导同志批示。

  卸任回国后,焦翔先后负责人民日报国际评论和版面主编工作,在新的岗位上拼搏、努力。在参加2014年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和中国记协联合举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决赛舞台上,他面对全国观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时刻准备,在党和国家需要我的时候,重返战场。”

来源:首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