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时尧:打破壁垒,用中国智慧贡献世界(图)

发布时间:2018-05-28 12:3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5月28日 05 版 | 查看:1162次

  “太年轻了!”认识付时尧的人大多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26岁的付时尧是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还有半年多就要毕业。“本科毕业后,我被直接保送读博,跳过了硕士阶段。”这种少见的“跳级”让他成了学校同届最年轻的博士。

  付时尧从小喜欢物理,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本科期间,他显示出浓厚的科研热情,带领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基于红外探测的智能避障小车,在物理实验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大四时,他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科研成果。

  读博后,付时尧选择光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因为“这是一个有很大探索空间的学科”。

  读博第一年,他既要选修硕士阶段的课程,又要学习博士阶段的知识,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每天早上8点上课,晚上9点下课,然后到实验室搞科研,一直到晚上12点多才能休息。”他说,“我一直是很拼的状态。”

  从攻读博士的第二年起,科研就成了付时尧生活的重心。他参与了国家973项目“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的新型光通信体制”的研究,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同学们常说他“做起实验来不要命”,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而他却从中体会到了一种“巨大的乐趣和成就感”。

  付时尧喜欢挑战,他有一项研究是围绕具有螺旋相位的涡旋光束和矢量光束及其应用展开的,属于光学的前沿领域,研究难度非常大,而且参考资料少之又少。面对这一难题,他翻阅国外资料,认真研究算法,反复推演公式,向老师专家及国内外学者请教,最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思想和技术,为光子轨道角动量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凭借这股韧劲,博士入学3年多来,付时尧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1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2016年,他还获得了中国光学领域最高荣誉之一——王大珩光学奖。

  付时尧沿着科研之路一步步走到了光学领域的前沿,他的下一个梦想是“打破壁垒,用中国智慧贡献世界”。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