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8 12:1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5月28日 05 版 | 查看:1739次
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中国青年报社承办,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在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支持下已连续举办11届。这一活动旨在通过对具有自强精神的大学生的寻访、奖励和宣传,为当代大学生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时代榜样,引导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成长为能承担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有为青年。
11年来,11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和1097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脱颖而出,万余名大学生获得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提供的“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
相关阅读:
吴步晨:带母求学 直面苦难
11岁时,母亲的一场重病,彻底改变了吴步晨的生活。
那年,他的母亲罹患脑膜瘤,双目失明。高额的手术费让安徽巢湖的这个普通家庭不堪重负,父亲留下一句“我出去打工挣钱”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无助的母亲每天以泪洗面。【阅读全文】
王思静:志愿服务已成“生活必备”
沙漠、戈壁、骆驼,还有偏远地区不包邮,曾是18岁的王思静对新疆的全部印象。2011年,王思静从山东来到新疆医科大学,开始了学习中医的旅程。“到了新疆后,我发现这里高楼林立、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而且也包邮”。【阅读全文】
黄莺:“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
除了看不见,黄莺觉得自己跟普通大学生一样,没什么不同,她也喜欢打扮自己,关注社会热点。
两岁那年的一次高烧,让她成为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6岁那年,黄莺便哭着闹着求父母,让她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几经周折,宁夏的一所盲人学校为她提供了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阅读全文】
彭超:无臂学子的自强路
在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上一亮相,彭超就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失去双臂的他在台上用脚按下抢答器,连续答对10道诗词题目,战胜另外4名攻擂选手,并在擂主争夺战中逆转取胜。【阅读全文】
白玛央金:饮水思源 扶贫扶智
“我今天要讲的是关于教育观念的,你们大部分人都是我的长辈,但我仍然要把或许你们听起来有些幼稚的想法说出来。”尽管没有话筒,白玛央金真诚坦率的开场白还是令台下上百名村民安静下来。这是2016年2月发生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绒乡扎巴村的一幕。【阅读全文】
贺绍侠:“军旅生涯让我牢记责任担当”
命运似乎有意要考验这个叫贺绍侠的农村男孩。
2013年8月,刚得知自己考取了重庆理工大学,他还来不及欢喜,父亲突如其来的车祸,就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家里将仅有的积蓄全部用在了父亲的医疗费上,连贺绍侠的学费都拿不出来,他只能贷款上学。【阅读全文】
王鑫宇:在内地和香港学生间架起一座桥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余光中的诗。”华侨大学学生王鑫宇将“乡愁诗人”余光中视为自己的偶像,“他经常从台湾到大陆来演讲,促进两岸交流,我觉得他很伟大。”【阅读全文】
马庆旭:努力实现农学博士的最大价值
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读博时,马庆旭的梦想是“做一个基础理论与技术推广并重的科技工作者”。
当时,他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一级学报两篇,以共同作者发表论文8篇。在打牢科研基础的同时,马庆旭不断改进试验方法,发明了诸多高效新颖的研究方法,申请发明专利24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3项,均已授权。【阅读全文】
谭宇婷:向梦想进发,与肿瘤为“敌”
28岁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谭宇婷有一个远大的梦想——攻克肿瘤。
2015年,她以医学院排名第一的身份获得公派留学资格,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UCSF)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在这所全美临床医学排名第一、生命科研排名第三的知名学府里,她开始了日夜追逐梦想的旅程。【阅读全文】
付时尧:打破壁垒,用中国智慧贡献世界
“太年轻了!”认识付时尧的人大多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26岁的付时尧是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还有半年多就要毕业。“本科毕业后,我被直接保送读博,跳过了硕士阶段。”这种少见的“跳级”让他成了学校同届最年轻的博士。【阅读全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