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4 16:4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9-03 | 查看:1382次
赖仰周是长汀一中退休教工,1999年被聘为县关工委委员,75岁的他一人住在学校小小的收发室里,负责全校2000多位师生的信件、报刊收发。狭窄的房间,放着一条木沙发,沙发上全是学生写给他的信,确切地说,全是特困生的信。每封信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封信都有滚烫的话语。这些贫困生的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对赖仰周的感激之情,却一样地令人砰然心动。从1994年民间助学工程发起至今,四千多个日日夜夜,是一支红烛忘我燃烧的过程,也是一个让人感受高尚和执着的过程。他让1000余名特困生重新走进了课堂,其中近400名学生获得了中专以上文凭。
承诺
1993年,长汀一中团委为了学校几位家庭困难就要辍学的学生,发起“每人每日节约一分钱,献出你的爱心,捐助特困生”活动。赖仰周在学校工作20多年了还不知道城里的学校也有这么多困难的学生,他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多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尽己所能资助贫困孩子重返校园。他决定邀集他的10位朋友,开展手拉手,一助一活动,每人每年捐资200元帮助一位最贫困的学生。1994年春,长汀一中举行第二次“爱心献同学,真情暖校园”的援助特困生活动。赖仰周说,决不能再让这些孩子苦下去了,决不让贫困扼杀希望,只要他(她)念书,我们将一直资助他(她)读完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毕业。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赖仰周当时一个月才236元退休金,居然作出了这样庄严的承诺。10多年来,他省吃俭用,不愿添置新衣服,一副老花镜断了一条腿自己修理好照样戴,一日三餐常常是青菜豆腐,有时候一盆盐水煮黄豆可以吃上一个星期。他就这样,为了下一代的成长义无返顾地一直前行……
牵手
媒体对长汀“民间助学工程”活动报道后,有无数的好心人自发地找到赖仰周,请求帮助一个特困生,他们当中有干部、个体户、军人、记者和企业家,还有外籍华人,接着,又不断有龙岩、福州、厦门、上海、南京、广州、北京、天津等地的志愿者加入,捐资助学工程把这些富有爱心的人们凝聚在一起。
赖仰周手上有一摞摞登记表,叫做“民间希望工程援助特困生登记表”,表中有特困生的照片、家庭情况和学校、村一级的证明签章。赖仰周为了对捐款人负责,对每一个特困生,他必须亲自到他家看过,并填写贫困生登记表一式三份,学校一份,资助人一份,他自己留一份。资助的款项除了第一次由他代交外,以后都是资助人和受助人直接往来,他要受助人签字打收条,学生所在的班主任和学校盖章证明。他对学生说,你要写信给你的恩人,告诉你的学习情况,表示感谢。受资助的贫困生从长汀一中扩大到全县18个乡(镇),甚至武平、上杭、连城的特困生也得到过他的资助。
扶助
赖仰周不但自己先后帮扶8名特困生,而且每周挤出时间,夏天顶着炎炎烈日,冬天冒着凛冽寒风,除了下雨天,大部分时间都步履匆匆地奔走在全县的穷乡僻壤,走访特困生家庭,进行实地调查,核实贫困情况,帮助特困生与志愿者牵线搭桥,建立联系。1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长汀全县18个乡镇200多个村,行程达3万余公里,共筹集资助款500余万元,其中,他本人捐助就达8万余元,使800多名面临失学的贫困孩子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资助,让他们重新背上书包走进学校。
2000年正月,赖仰周自带干粮和茶水来到濯田镇丰口村走访。初一学生邱秋生告诉赖老师,他的父母双亡,和76岁的奶奶相依为命,为了凑齐300元学费,奶奶牵着他挨家挨户求人帮忙,可也才借到几十块钱。秋生说着说着,豆大的泪珠就滚了出来。赖仰周把秋生拉到自已身边,柔声说:“头发太长了,这钱给你理发。学费已经有了着落,你下午就去报到上学。”又掏出自己准备的红包塞给秋生,叮嘱他:“孩子,你要懂事听话,好好读书。别人可以帮你一时可帮不了一世,不好好学习你将来怎么生活?”瘦弱的秋生抬起头,嘴唇紧抿,硬是没让眼泪再掉出来。“精神不倒,才能成人成材”。赖仰周最看重的就是特困生是否具有这一内在的素质。这时,老赖想起了另外一双忧伤而不屈的眼睛。那是1994年盛夏,15岁的易水英却如同掉进了冰窖。这位品学兼优的长汀一中初三毕业生面临着一道无法跨越的“门槛”,学校决定把她作为尖子生保送到高中,可是极度贫困的家庭再也无法支付学费。放假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易水英成天缩在校园里不敢回家,她怕回去就再也上不了学了,急得一次次在宿舍里暗暗饮泣。哭声惊动了偶然路过的赖仰周,面对赖老师关切的询问,易水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我要考大学,我一定能考上……”孤苦无助的哭声撕扯着赖仰周的心,孩子的不幸令他叹息,孩子的志气却让他欣慰,他相信这棵挣扎在贫困夹缝里的小苗,稍稍有些雨露或许就会长成大树。“别哭,孩子,我来替你想办法。”赖仰周找到了自己相交多年的邮友郑伟健,得知情况后,郑伟健二话没说就“认领”了易水英。破啼为笑的易水英发奋攻读,每学期成绩都在年段前5名,终于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3岁丧父,4岁失母的新桥二中学生陈旭琴是龙岩市表彰的优秀学生干部,她和年过八旬的奶奶相伴,从小靠政府的救济粮为生。年少的旭琴每天上山砍柴,在家挑水洗衣做饭,照顾多病的奶奶,学习成绩却一直保持年段前几名。然而失去父母之爱的伤痛是刻骨铭心的,旭琴终日心情郁闷。1995年夏日,一位面貌清瘦的老人走进了她的家门,他就是赖仰周。当她明白了赖仰周的来意,在贴满奖状的门墙下,小学毕业面临辍学的她顿时悲喜交加地哭着扑进了老赖的怀里。在赖仰周的帮助下,旭琴得到了福清商业总公司干部林正喜的资助,再也不用为缴不起学费而发愁掉泪了。往后,赖仰周每次来家访,总要给她带些学习用品,还叮嘱她要常给林伯伯写信,用最好的学习成绩来报答好心人的帮助……
接力
爱心在延续,救助有接力。经过赖仰周民间助学工程救助的特困生,已有30多人大学毕业,他们不忘自己成长的经历,也热心地加入这项工程。
来自河田农村的王学荣,是第一批受到赖仰周牵线资助的特困生。他考上南京大学生物系后,在系团委的支持下,发动系里的80多名大学生,每月从牙缝里省些饭菜钱,资助了濯田、大同、涂坊、河田等农村中学的12名学生。
李雪琴也是靠“一助一”救助坚持完成学业的。师范毕业后,她担任了中学教师。她联络了11个同学,每月以“惟良”的名义,凑齐60元寄给濯田龙田村的林太平同学。有一次,自己家庭也很困难的学生们才凑够45元,赖仰周知道后,又寄去15元。李雪琴说,只有经过寒冬的人,才知道什么叫贫困。那时她的父亲体弱多病,家里唯一的财产是一个塑料热水瓶、一把手电筒、一口破锅。
龙岩工业学校的黄冬兰老师,也是受资助完成学业的。如今,她自己也资助一名特困生,还发动全班同学资助了2名贫困生。黄菊芳也是第一批受到资助的特困生,如今她成了市地税部门的一名干部,她也救助了一名特困生……
这是一项不断接力的爱,这种连绵不断的爱链接了上千个家庭。只要社会上还有好心人,这个社会就会发展,社会的空气也会因此而净化,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美好。
荣誉
赖仰周的义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连续多年被县里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7月被授予福建省“十大公益老人”荣誉称号。《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福建科技报》、《东南秋色》、《闽西日报》等刊物以及中央、省、市、县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也先后作了专门报道。赖仰周说:“多年来,党和政府给了我很多荣誉,然而最让我宽慰的却是那些珍藏在我收发室里的贫困孩子的资料和受助者寄来的感谢信和成绩单。自己的心愿有三:一愿特困生越来越少;二愿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三愿受救助的特困生早日成才,为社会多作贡献!”
来源: 福建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