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1 10:0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5月 | 查看:1140次
人物故事:
孙向东,男, 48岁, 驻马店市薄山林场工人。已在薄山林场整整工作了31年,至今已经7个年头独自一个人驻守山顶瞭望台,他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艰难困苦,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被誉为“森林守护神”。
为了追求,选择艰苦,无怨无悔
凤头山是薄山林场最高的山峰,海拔约300米,负责瞭望看护10多万亩森林植被。凤头山瞭望台是1987年的建筑,共二层,底层是休息的地方,窗户没有玻璃,用木板搭成的床上只有一床棉被;山上没有电,一到晚上四周黑魆魆的;缺水,遇到干旱季节,凤头山山腰处仅有的一口水井也会干涸,最严重的是每年11月1日到第二年5月1日,是森林防火戒严期,必须24小时有人看护山林,这就意味着,如果不刮风不下雪下雨,这七个月内就必须吃住在山上。2008年,薄山林场凤头山瞭望台的老瞭望员光荣退休。林场领导根据孙向东同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几十年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想选派他做瞭望员。当场领导找他谈话,征求意见时,他二话没说,欣然接受,并调侃说:“艰苦环境才是磨练人品质的最佳地方,守护森林才是最光荣的事业。”
做瞭望员的艰辛,独守大山的寂寞滋味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四周除了寂静还是寂静。孙向东同志也早有耳闻,但他没有太多犹豫,按照场领导安排,打起背包,就上山了,一干就是七个年头。
为了防火,带病工作,简单生活
2012年冬季,他半夜起来查看,寒气袭人,被冻感冒,高烧不止,两天不能下床,没有吃喝,在万般无奈之下他用手机打电话给林场领导,领导立即带人上山,为他带来治感冒的药和吃的喝的,孙向东才解了一场病害。这年冬季大旱,水井也干了,他只能背着两个大塑料壶,到山下的薄山湖边背水吃,一来一回费时两个小时,山坡上的灌木时常将衣服挂开口子。干旱季节正是他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他的神经每天都绷得很紧。他在山上一蹲守就是两个月,下山时像个野人,头发胡子像乱草,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怪味儿,把同事们都吓了一大跳。
孙向东同志为了防火,杜绝火源,他减少了烧火做饭,每逢下雨天就下山一次,让妻子为他做一塑料袋馒头和包子,再带点洋葱、大蒜。但在攀登上山时,包子被颠得完全开裂,包子馅露了出来,他也不在乎,饿的时候就撮一点包子馅和烂的包子皮就着洋葱大蒜,以此作为一日三餐。
为了排除在山上的寂寞,闲暇时他听收音机,看古典书籍,写诗歌,引吭高歌等。山上的动物他如数家珍,锦鸡、野猪、獾子、狐狸、松鼠、蛇,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鸟,一些鸟爱干净,常钻到他饮水用的水井里,梳理羽毛,大便也拉在水井里,水也被弄脏了,他无可奈何,这水还得吃,因为没有别的水源。
为了防火,尽职尽责,不辱使命
冬春季节是森林防火关键时期。白天,他连吃饭都不离开眺望台;夜里,他怕自己睡得太死,一是定时钟,二是为避免睡熟,就把平时不舍得用的水在睡前猛喝一通,然后一次次让尿憋醒,以此保证及时观察火情。长期的磨练,他不但练就了一身火情瞭望的本领,而且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物节律------风停他睡,风起他醒。瞭望台二层是他的休息的地方,窗户没有玻璃,用木板搭成的床上是一床棉被,难以想象寒冷的冬夜,在这间空荡荡冷飕飕的屋子里他是怎样熬过来的。遇到天干气躁的天气,白天黑夜他每隔一个小时都要上瞭望台观望。山下是万家灯火,天上是明镜般的月亮,还有晶莹的月亮,四周除了寂静,还是寂静。每年上山时大山是一片枯叶,层林尽染黄色,一直到第二年万山绿遍时他才下山。
他常说,森林涵养水源,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是人类的亲密伙伴,一旦出现火灾环境的破坏是很大的,破坏臭氧层,不仅杀灭生物、动物,还破坏家园。上山7年来,他及时发现了5起火情,每次火情,他都能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发出火警,准确报出起火地点、火势、风速、风向,没有酿成大祸。为此他很自豪,也很有成就感。
一个看似简单的热爱,一份坚韧的执着和追求,孙向东同志用他生命的光阴无怨无悔地守护着他心中的绿色梦想。为了守望这片绿色,护卫这片林海,他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艰难困苦,默默无闻的奉献着。
来源:河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