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9 20:5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08-04 | 查看:1319次
张英,女,1973年3月生,住在南京栖霞区靖安街道飞花村胜利组。
张英家有4口人,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可她却是我们全村妇女应该学习的榜样。她是1992年从四川嫁给丁学才的。当她嫁过来的时候就感觉这个家庭和别的家庭的不一样:有年老体弱的公公婆婆,还有弱智的大伯哥和大嫂。进了这样的家庭就意味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可张英并没有退缩,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这个家的爱和付出。
一、勤劳致富,奉献社会
张英丁学才夫妇是很普通的农家人,她们和常人一样也想过上好日子。她和丈夫商量想:要过上好日子靠家里几亩责任田不是办法,必需动脑筋想办法找市场。他们想到了搞标准件。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是不容易的事,尤其现在市场竞争是这样的激励,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无法在这商场中生存。刚开始也有一定的难度,丈夫丁学才有点灰心,妻子张英说只要我们俩共同携手,动脑筋,想办法一定能成功度过难关的。随着夫妻的共同努力,树立了立足企业的信心,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们的公司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原来家里兄弟俩住的是3间屋架房,现在不但自己起了楼房,还在江宁区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的房子,还为有点弱智的兄长也翻建了新房。为了便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又买了一辆汽车。
现在他们家的公司越做越大,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帮助了身边的人解决了就业困难。
二、身体力行,教子有方
张英夫妇对儿子都没有刻意的要求,只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健康的家庭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得以健康的发展和延续下去。张英夫妇始终把儿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儿子也很懂事。200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江宁县中。在学习之余,张英让他看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使他从小能够树立一种健康的意识。并言传身教,加强孩子的思想道德修养。“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张英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三、尊老爱幼,弘扬家庭美德
作为人妻、人母、人媳和妯娌,张英尽心地扮演好每一个角色。虽说有大伯哥和大嫂,可兄嫂夫妻俩都是智力低下。在这样的家庭里,她不但要照顾老人孩子、关心和体贴丈夫、还要照顾兄嫂一家三口。兄嫂夫妇俩结婚多年没有生育,经过多方治疗,在1992年生育一个女孩,张英主动担当起抚养他们女儿的责任。张英说兄嫂已经这样了,不能把孩子给担搁了,我一定要把孩子抚养好。从孩子的哑哑学语、到孩子的幼儿园、到小学、初中课外学习辅导、家庭教育、学校晚自习都是她们夫妇接送。2006年张英的自己儿子要到江宁区去上学,她们夫妻俩最不放心的就是侄女的学习,她们走的时候安排好一切,现在,不管多忙,他们还是经常抽空回来看看侄女的学习情况,每次走的时候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要她好好学习,晚上晚自习要注意安全等。今年侄女中考张英把自己的儿子安排好回来陪侄女中考,直到中考结束,又带着儿子回来帮她填写志愿。人说家和万事兴这话一点不假,在她们夫妇的精心关怀下,她也没有辜负张英夫妇的一片苦心,今年考取了六十六中。她对侄女就象自己的女儿一样,如果不知道一定会认为是她们的女儿,兄嫂虽然智力低下,但是他们谁好谁坏他们还是能分清的,兄嫂逢人就说没有张英就没有我女儿的今天。说实在的确实如此。对待老人更是尽心尽责,公公2005年身患绝症,瘫痪在床一年多,她一直都在精心照顾,老人想吃的她都会满足老人的心愿,直到公公去世。现在对婆婆更是精心护理,婆婆的生日她记在心里,放在心上,她现在住江宁区每到婆婆的生日她都会买上婆婆爱吃的回来。逢年过节她总是把她们的兄嫂集中在一起。老人和妯娌都乐在心中,老人逢人就说,没有我儿媳张英的精心照顾,哪有我们今天的一大家哪!在张英夫妇的努力下,一家7口三代同堂的家庭温馨、幸福、其乐融融。
四、邻里和睦、热心助人
爱,如果仅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只是一种狭窄的爱。可张英一家人却把这种爱、这份情伸到亲朋邻里。作为名农家妇女,她一直乐于助人,关心邻里,只要大家有个什么事要求帮忙,张英夫妇总是谦和乐于助人。2006年她们的邻居夏萍本人高度近视眼没有工作,夏萍的父亲又患绝症,当时家里真是很困难,家里急需用钱,当张英知道情况后主动从家里拿来钱,帮助夏萍夫妇解决了燃眉之急。张英夫妇乐于助人,乡亲们家里有事总是爱找她商量、让她帮忙拿主意。由于张英一家待人热心,乐于助人,和和睦睦,提到这一家,人们总伸出大拇指:“这样的家庭没的说!”
来源: 江苏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