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英:彝族“矿山妈妈”24年养育4个孤儿(图)

发布时间:2018-05-18 10:3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5月 | 查看:1367次

2.jpg

人物故事:

  陆学英,今年57岁,是一名普通的彝族妇女,家住攀枝花市西区矿建社区。

  勤劳且善良的她,从1990年以来,除了抚养自己的3个孩子外,还陆续收养了4名孤儿。为了孩子,在井下采过煤、推过车,在建筑工地搬运材料、修路、捡垃圾,在焦化厂炼焦,帮当地农民栽秧种地,自己还开垦土地种菜、喂鸡、养猪。在24年的时间里,靠着微薄的收入将7个孩子抚养长大。她的事迹感动了不少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矿山妈妈”。

  举家迁入矿区

  1985年,随着农转非大军不断迁入攀枝花矿务局(现在的攀煤公司),陆学英跟随在花山矿上班的丈夫保格长所(彝族),将自己的户口和两个女儿(保给长英、保给长芳)、一个儿子(保给泽民)的户口从云南永胜县的农村迁移到这里。当时,这座建设20多年的矿区,已有大批的职工家属和子女迁移至此,为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三十九片区的山坡下面,找到了一块窄小的空地,经过修建,一家五口住进了几间并不宽敞的“干打垒”房屋,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便开始捡废品,便卖后挣点钱,维持家里的生活开销。

  家庭不断添新丁

  一天,她在街上捡废品时,看见一个身体瘦弱的小男孩,被一帮比他大的男孩围着欺负,十分可怜。她走上前去,几声怒吼,将那伙人驱散,把小孩拉到自己身边,陆学英的细微举动,使这个小男孩找到了失去的母爱,并深深信任了她,将自己的经历从头至尾告诉她。陆学英一边流着泪,一边听他说自己的悲惨故事,在讲述中得知,小男孩叫古丽华,今年7岁,是一名彝族人,他爸爸两年前得肺癌死了,妈妈跟一个男人走了,现在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陆学英把古丽华带回家里,找来自己儿子穿过的衣服,给他穿上,用手轻轻拍了拍他瘦弱的肩膀说:“小华啊!就在我家吧,我养活你,你就是我儿子了”。这是她收养的第一个孤儿。

  1998年,陆学英同时收养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孩子,彝族女孩罗小明和弟弟罗刚,两姐弟也是来自苦难的家庭,他们的爸爸因长期患病,抵抗不住病痛的压力,抛下他们一家人自杀了,母亲为了能抚养好这两个孩子,在一次找工作中,被一个外地老板以介绍工作为由,给了一包东西叫她带到云南省下关市,在途中检查时,在她的包里收出了120克毒品,最终以贩毒罪被判无期徒刑。陆学英从别人那里得知这一消息时,几经打听,找到了她们两人居住的地方,收养了罗小明和罗刚两姐弟。

  2003年,只有一岁多的汉族男孩马松,因父母离异,双方都不要孩子,狠心的父母丢弃的他,成了孤儿,这是陆学英收养的第四个孩子。

  一如既往的好人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陆学英的七个孩子,总是让她牵肠挂肚。如今,最小的马松已经11岁,正在上小学五年级。其他的六孩子都已成人,古力华在陆学英老家盖起了自己的房子,并结婚生子。虽然古丽华只读完初中二年级就没再读书了,但对收养他的母亲有着深深的感情,逢年过节还经常从老家打电话给她,询问她的身体和生活情况,让她深为感动。罗晓明、罗刚纷纷从技工学校毕业,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己的三个孩子中有一个也成家立业,有了很好的生活归宿。

  社区成立志愿服务队时,她得知消息就积极报名加入,并成为一名志愿者骨干。陆学英的隔壁邻居是一位企业退休孤寡老人,行动吃力,性格内向,少与外人接触,由于年高体弱,行动不便,陆学英便主动照顾起老人的起居生活,帮老人清洗被褥,打扫卫生,偶尔买了好吃的,也会给老人送去一份。在陆学英细心照料下,老人屋里和身上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异味。她们的言语中总是让人感觉到温暖,虽然他们没有血缘,但这种邻里之情却超越了一切。

  在陆学英的心里,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只要邻里有需求,她都会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她从来不会对别人说自己辛苦,每当别人问她会不会很累,会不会后悔,她从来都是笑着说,“我很幸福,很充实。”问她为什么总是对别人那么好,她又笑着说,“每个人对我很好,我只是用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平凡的事,而且我很快乐,帮助别人真的是很快乐。”这是从心里发出的一种感情!

  她的先进事迹,引来了电视台、报刊记者的采访,经报道后,陆学英鲜为人知的事迹,感动了很多观众和读者。

  2004年,由攀枝花市委和市妇联联合授予陆学英“优秀文明市民”称号。2012年12月,陆学英被攀枝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攀枝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3年12月,陆学英被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评为“四川十大最美志愿者”。2014年3月,陆学英获得“2013年度感动四川十大人物”荣誉称号。

来源:四川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