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7 14:2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4月 | 查看:1044次
人物故事:
陈绪贤,女,1948年11月出生,陕西省石泉县人,现任石泉县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
作为县城人口最多的社区,北街也面临着“三多”的问题:空巢老人多,留守妇女多,留守儿童多。
对很多空巢老人而言,他们虽然都各有各家,各吃各饭,衣能蔽体,食可果腹,然而,却长期面对寂寞的一桌一饭,一碗筷,总觉得心有所失,食不知味。
“给再多的补贴,饭吃不到嘴里,发再多的棉衣,老人穿不上身,算什么保障民生呢?”回想起蔡老太的凄凉晚景,陈绪贤坐卧不宁,召集了两名社区干部,买回两筐土豆,办起了社区群众食堂。社区食堂轰轰烈烈地办起来了。现在,这里烧起大锅大灶,由专业厨师掌勺,每天按时开饭,每顿四菜一汤,一百多位老人如团圆般桌桌围坐,济济一堂,亲如一家,每餐饭都吃得快乐而充实。
群众食堂的开办,成为了改变社区老年生活格局的重要拐点。也成为北街社区拓展服务领域、筑牢民生基础,开展“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的开端。
这个按时开饭的大“餐厅”,有两百多平方米。刚建好那会儿,几家单位争抢着要高价租下,但陈绪贤都一一回绝了。“这个大厅发挥的作用,远比十几万金钱更重要!”她给大厅配足桌椅板凳,装上电视空调,买回象棋、围棋、跳棋、纸牌、麻将桌,还腾出一间办公室,安放床位,布置为老年人休息室。在她马不停蹄地张罗下,一个由“政府主导、社区主办、协会管理、自愿参与”的“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活动中心正式建起来了。
活动中心全面启用的第一天,陈绪贤给社区的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开会,只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屋里人在外打工的姐妹们,这里就是你的家,嫁到石泉来的媳妇,这里就是你的娘家!”第二句是“我要让你们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饿了有饭吃、累了有屋歇!”话音未落,底下便掌声雷动,泪光闪烁。
对于蔡老太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还开通了便民热线,提供上门送餐、送医、送药等服务。
2013年老年节,在石泉县旅游局的帮助支持下,陈绪贤请来社会上的义工,为社区160多位空巢老人洗脚。义工和老人们,一边洗一边流泪,这是在家里都没有过的温暖啊!
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的问题应时而解。陈绪贤又在社区开辟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每逢周末节假,都会组织孩子们喜欢的主题活动,有时是文艺表演,有时是集体游戏,有时是手工评比……陈绪贤还积极联系辖区内的单位,和社区干部一起与儿童“一帮一”、“结对子”。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小朋友们,在这里享受到了不一样的关爱与成长乐趣。
就这样,北街社区的服务项目逐渐拓展。图书室、调解室、休息室、社区医院、食堂、红十字博爱超市、便民联络室、棋牌活动室、室外健身广场于一体的大型服务中心,渐成规模。每天光临服务中心成了社区很多老人的生活习惯,“保障民生”在这里得到了更准确的诠释,它不只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座空架,不是为了应付检查的摆设虚活。
一方平安之后,如何给社区带来兴旺之气?陈绪贤敏锐地意识到,只有文化才能将人心凝聚、让社区朝气蓬勃。因为,文化是民心相连的血脉,是让人积极向上的精神信仰。
2006年,北街社区成立不久,陈绪贤便牵头组建起小规模的腰鼓队、秧歌队、舞蹈队,每支队伍不过4、50人,除了参加县上的文艺汇演,也经常自办晚会,定期演出。
2011年,中央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石泉的文化社团如雨后春笋次第绽放。北街社区更显出百花齐放的风姿,又陆续成立了合唱团、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固定参与人数多达1100人,活跃在各大小广场的民间舞蹈队,更是不计其数。北街成为全县社团最多、活动最丰富、参与人数最众的社区。上至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下到十几岁的青涩少年,都纷纷加入进来。小品、表演唱、三句半、小场子戏纷纷登场;兵乓球赛、羽毛球赛、红歌竞唱如火如荼。服装、器材、场地一应俱全,还有一支高水平的创作团队,《四大妈夸媳妇》、《喜看农村新面貌》等一大批自创节目为群众交口称赞,并屡屡在市、县获奖。在石泉“文化强县”的建设进程中,社区文化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文化孜孜不断的滋养,也使得社区成为了一块精神文明的沃土,这里有身残志坚的残奥会双冠王夏江波、有一心为民的基层民警陈乐文、有捐髓救父的勇敢少女罗曼琳,有诚实守信的餐饮女老板姚尚玉、有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媳的好婆婆柯善凤……他们都先后被石泉县、安康市授予“道德模范”称号。
随着社会发展,北街社区的人口密度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尽管事情多,但这个社区有一笔别处没有的“财富”,那就是驻社区的机关单位多、党员干部多:全县98家单位里有956名共产党员在这里居住。“何不发挥他们的力量,探索一条依靠社区内党员管理的新路子?”一方面,在职党员身为社区居民,能更好地理解居民诉求;另一方面,当居民有事要办时,他们更熟悉办事流程,更容易协调解决。于是,在石泉县的统筹安排下,社区开始推行在职党员到所在社区报到的“双向管理”制度,将党员按单位、按片区细化为纵横表格,按“坐标”领岗服务。
“双向管理”的模式使在职党员有了家的归属感,发挥起主人翁作用。目前社区的300多名“楼院长”中,有160多名在职党员,其中不仅有很多科级干部,还有好几位县级领导!这样的楼院长自然在住户中说得起话,带得了头,干得成事。像收垃圾费、协调邻里关系、打扫楼前楼后卫生,都是楼院长们做的事,这让北街社区的群众看到了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社区一组的中学巷,一边是深沟,一边是高坎,晚上漆黑一片,学生放学都害怕。2011年,驻社区的县就业创业局筹资2.4万元,修好了路,并安上路灯,还在路边建了个小花园,这个“黑暗地带”一下子亮堂了起来!
正是有了在职党员的参与,社区工作力量得到空前加强,为民服务的空间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在职党员通过社区平台服务群众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党委、政府工作的顺利推进。这项原为解决机关党员“八小时以外管理难”问题的制度,经过机关党员的主动服务和社区干部的密切配合,发挥出在职党员主动领岗、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效应,一时间在全县传为佳话。
近年来,北街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留守儿童示范学长学校”、“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级文明社区”、“省级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社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社区、和谐家园“、市级”三星级社区“等荣誉称号。
30年,北街从一个几千人的居民片,发展到两万多人的大社区;从千百个普通村组社区其中之一,脱颖为首屈一指;30年,陈绪贤也从一个意气青年,风华正茂,走到现在年过花甲,两鬓成霜。30年的共同成长,让陈绪贤和北街社区这两个名字彼此深深嵌入,难分难解。陈绪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决心,“我把社区当做家,社区是我的家,也是两万多居民的家,只要我在北街一天,就一定要替老百姓管好这个家!”
来源:陕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