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勇:“兵爸爸”18年情系群众 小小微博聚大爱(图)

发布时间:2018-05-17 10:2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4月 | 查看:737次

2.jpg

人物故事:

  顾大勇,男,汉族,1978年2月出生,1998年10月入党,现任临沧公安边防支队沧源边防大队班老边防派出所所长。自2010年以来,顾大勇通过网络微博寻求社会力量帮助辖区的困难学生,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帮助下,他通过网络微博先后为辖区困难学生募捐到衣物3万余件,并联手昆明普瑞眼科医院免费为8岁的佤族盲童王依布拉进行了眼角膜移植手术,帮助其重见光明。顾大勇通过网络微博帮助辖区困难儿童的事迹在临沧地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当选为“2011年度感动临沧人物”。

  小小微博聚大爱,爱心接力不间断

  从此,该微博成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向班老贫困人民传递爱心的途径。2011年11月,昆明普瑞眼科医院专家亲赴小不拉家中,为其进行检查并提供免费治疗。2012年1月,小不拉在昆明成功完成了角膜移植手术。2012年2月,班老乡政府出资5.4万元,为小不拉家修建70平米的砖瓦房。从此,王依不拉一家人的生活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感受爱心的力量不止是小不拉和她的家人,班老乡的许多困难群众也受益良多。截止2014年4月,班老边防派出所通过微博共为辖区困难群众募集并发放“爱心衣物”近7万余件,价值100余万元。顾大勇时刻将班老乡群众利益装在心中,为了把爱心衣物送到真正需要它的群众手中,他想到以摆摊的方式,让群众按照需要自己来选择衣物,让爱心衣物落到实处。他细腻地为民所想,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受到驻地群众一致赞誉和好评。

  捐资募款助学子,贫困学子燃希望

  班老乡现有5所小学、1所中学,学校都分布在各自然村内,四周被大山围绕,交通极为不便,唯一能通往村外的就是一条蜿蜒盘曲的小路。全乡大部分的孩子从来都没走出过大山,能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班老街,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们无法想象。住的很简陋,床上垫的是一块块不完整的布片,盖的最多就是一床破旧的劣质毛毯。这些对山外的人来说早该扔到垃圾堆去的东西,在这群孩子眼中,却是风雨中唯一的温暖;至于学习用品,一支铅笔即使用到连手都捏不住了,他们也舍不得丢,用废旧的圆珠笔帽套在上面接着用,做作业时,他们尽可能地少占格子,为的是节省作业本。一只新铅笔,一本新作业本,在别的孩子眼里不算什么,可对于生活在班老乡的孩子们来说却非常珍贵。为了帮助驻地贫困学生改善学习、生活条件,顾大勇在有效调动自有资源的同时,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拓宽帮扶渠道,共为驻地学校募集床上用品300余套,价值60000余元,筹建“爱心图书室”一个,募集图书5000余册,为驻地学生筹集发放学习、文体用品价值20000余元,为班搞村完小募集爱心课桌椅101套,定向帮扶贫困学生23名,发放爱心资助金21200元。

  除了为驻地学校募集学习用品,他还重点关注那些可能因贫失学的孩子。家住上班老村二组的王春花、王芳感深刻,就在王春花被云南师范大学录取之际,却为了学费问题而面临放弃读大学的机会,顾大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战友捐款和呼吁社会更多力量献爱心,在临开学之际,为其送上4800元的助学金,助其圆梦。像这样的事在班老还有很多,边防派出所官兵及其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使孩子们深受鼓舞和感动,点燃了贫困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一个又一个希望。

  爱心行动聚真情,“合肥妈妈”伸援手

  “志军、小英,你们快看天上,那璀璨的星光好像妈妈。一闪一闪的,好像妈妈对着我们在眨眼睛……”枕头又湿了一片,长女小梅不知在梦中哭醒了多少回。红着眼眶的她,蜷缩在床头怎么也睡不着。

  2009年,家住班老乡下班老村委会一组的王学东因病离世,留下王小梅母子4人相依为命。瘦弱的母亲务农省吃俭用供三个孩子读书。这些年来母亲胡依红腹部一直有个肿块,因家境贫穷,从未去医院检查过。祸不单行,2013年8月7日母亲胡依红突然口吐鲜血,惊慌失措的三个孩子叫来了村民,几经曲折拨打120急救,但为时已晚,三个孩子的母亲在送医途中便不治身亡。苦命的三个孩子,从此无父母,成了孤儿,还欠有外债19000元。苦命三个孩子,失去了父母坚实的臂膀,瘦弱的他们从此要共同承担一切。家的港湾不再温暖,以前回荡在屋里爽朗的笑声随着妈妈的离世也已不再清晰。

  顾大勇在详细了解该家庭情况后,第一时间与村委会领导取得联系,请村委会在生活上予以关照,及时向乡党委政府汇报,恳请为三孤儿申请孤儿救助金。在顾大勇积极协调下,班老中心校为王小梅三姐弟免除了学杂、住宿等全部费用。同时将三孤儿的情况发表在自己的微博中,呼吁社会伸出友爱的之手,为他们托起明日的希望!安徽合肥的“孙妈妈”在微博上看三个孩子的事迹后,每个月为他们每人寄来200元的生活费,和数套新衣新鞋袜。顾大勇依托互联网个人博客积极寻求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帮助处于困难中的孩子们,在佤山人民面前牢固树立了公安边防官兵的亲民、爱民良好形象,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心系群众解民忧,乐于助人热心肠

  顾大勇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细致而又耐心。还在永和边境检查站时,一天清晨,距站部一公里处的茶厂保山籍王某因不明原因腹痛,其工友来到站部求救,他迅速请示站值班领导同意,动用部队装备车辆立即将王某送至沧源县人民医院救治,为其得到及时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因此次帮助王某,顾大勇同志和王某成了朋友,虽然顾大勇几年来多次更换工作单位,但是他与王某之间的联系一直未曾断过,逢年过节,彼此会及时送上节日的祝福。

  在班老派出所工作期间,一次下乡途中,他发现一位老人家无神地坐在房前,于是上前查看,方才得知,这位老人家下肢瘫痪,靠双手移动身体行走,膝下有一女,先天性残疾,是个聋哑人,家中零零散散的几件破旧不堪的生活物品。让人看了寒心,自此以来,顾大勇同志经常来到老人家中送衣送药,嘘寒问暖,关心倍至,俨然成了老人家的家人。

  顾大勇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与全所官兵心系群众苦与乐,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因为作为边防官兵,他们很平凡,平凡得象苍茫佤山上的一粒沙石,象大海里的一朵浪花,他们将节假日、休息日都用于了走访辖区群众,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当中,他们从未有过怨言,只是默默的奉献着。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他们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回顾他的事迹,我们发现他的故事很平凡,但是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事。顾大勇的善举如他的爱心包裹一样,源源不断的注入佤山,点滴善举润物细无声,却给了我们一次次的震憾与感动。

来源:云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