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7 09:4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4月 | 查看:2277次
人物故事:
张润喜,男,1955年 10月出生,他是内蒙古兴和县金地乳草业农民合作社和旺道乳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还是兴和商会呼和浩特分会会长,并在呼和浩特经营着一家有200多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
如果说这些称谓代表他的成就,而让乡亲们记住他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成功人士真情回报家乡、帮助乡亲的情怀,以及他的宽厚、诚信和乐施好善。
张润喜1976年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先后担任过村主任、村支书职务。那时他就带领大家干过不少实事,村外郁郁葱葱的一片林地还是他在职的时候领着大伙栽下的。但当时的农业主要是靠天吃饭,辛苦一年收成少得可怜,不甘人后的张润喜决定走出去谋发展。
1988年他在呼和浩特从经营一家粮油小店开始,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他以敏锐的眼光、诚信的经营,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注册成立了粮油公司,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可每次回到家乡看到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还不够富裕时,张润喜心里总不是个滋味,一份对家乡的牵挂,让他无法安心。
因为这份割舍不下的惦念,张润喜决定回乡创业,帮乡亲们找一条共同致富的路子。并在综合考虑家乡的立地条件,养殖业市场走势、政策环境等情况后,他决定带领乡亲们发展奶牛规模养殖。
2004年他承包了三百亩荒坡,创办了金地乳草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建好农户住所和奶牛圈舍,免费提供给养牛户,以统一购进良种奶牛、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合作经营方式运营。
当时,很多农户虽然知道这是个致富的好门道,却苦于没有那么多资金,张润喜就为他们提供无息贷款;牛买回来了,饲料钱不够,合作社先垫上;技术不通,合作社就联系有关部门,请来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他们科学饲养。合作社成立10年来,张润喜为养牛户累计提供无息贷款达2000万元。他还承包种植了4000亩饲料基地,为养牛户建了青贮窖,并用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提供充足的青饲料。养殖户梁建兵算过一笔账,他家养了58头奶牛,去年他买了3000吨的青贮饲料,合作社按每吨260元的价格提供给他,每吨比市场上至少便宜40元,这一项就为他节省了12000多元的支出。
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如今金地乳草业合作社有28户养殖户,奶牛由最初的240头发展到了900多头,去年人均收入达到5万元。合作社奶农的生活也变了样,家用电器、农用车、小轿车不再是什么稀罕物。合作社养牛户郭来富,加入合作社之前,一度因沉迷赌博,日子过得一塌糊涂。张润喜主动劝他来园区养奶牛,并借给他七万元帮他凑足了购牛款。从此郭来富下决心戒了赌。从12头奶牛起步,如今达到了50多头,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借款,购置了现代化家用电器,还在县城给儿子买了楼房、汽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一时间牛奶没人收购,鲜奶一桶桶倒掉,奶牛饲养管理成本却一分不少,这项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这时,张润喜为他们伸出了援手,决定对奶农损失给予一定补贴,到2009年6月鲜奶收购恢复正常,他共补贴奶农26.8万元。
2009年,邻镇的一座奶站经营濒临倒闭,村支书找到张润喜,希望他能接手奶站,帮奶农们走出困境。热心的张润喜应下了这事,并拿出12万元收购了这家奶站,成立了旺道乳业有限公司。他还派去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以同样的合作经营方式进行运营。如今该基地有奶农43户,养殖奶牛900多头,去年人均收入也达到了35000元。
张润喜就是这样时时处处为乡亲们考虑,从不计个人得失。
作为合作社的董事长,张润喜不仅关注奶农物质条件的改善,也十分重视农户精神文明的提升。合作社内建有50多平方米的图书室,除争取草原书屋项目为他们配备了各类书籍,张润喜又自掏腰包买了不少奶牛养殖方面的专业书籍。他还经常邀请专家、科技人员从饲养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培训。为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他还在合作社内开展“三好户”评比活动,看谁家牛养的好、卫生搞得好、邻里关系处的好,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对于表现突出的还由合作社出资组织他们到北京、云台山、九寨沟等地旅游,让乡亲们见识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在合作社内形成了文明和谐、比学赶帮的良好风气。更贴心的是,张润喜还在合作社内建了洗浴室,让他们能像城里人一样随时洗个热水澡。
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他时刻不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近十多年来,他每年都要为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做一些贡献。他曾出资7万多元为村里搭过利民桥,修过一条3公里长的沙石路。他曾先后资助近3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今年又在合作社内建立了高考助学制度,凡当年考上大学的养殖户子女,重点大学奖励2万元、一本1万元、二本5000元、三本3000元。他在呼和浩特的宜兴医院,去年10月才开始营业,今年秋季即抽组专家队伍,为家乡敬老院院民和县一中教师免费体检330多人,总投资达20多万元。作为兴和商会呼市分会的会长,他还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于2007年4月,在呼和浩特市策划发起了“兴和县‘乡亲和谐’联谊会”,号召在外打拼的兴和人回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在他的感召下,有不少商会会员回到兴和创办实业。那次联谊会结余的3万元经费,他也全部捐给了兴和县敬老院。2009年,他还组织兴和在呼和浩特的老乡捐款20.5万元,修建了县城“双河”治理工程中的一座铁桥。
这就是张润喜,一个时刻眷恋故土、慷慨奉献家乡、热情帮助乡亲的兴和人,一个不辱使命的共产党员。因此,他也获得了全市“致富不忘家乡、爱心回报社会”先进模范等众多的荣誉称号。
来源:内蒙古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