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7 09:3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4月 | 查看:754次
人物故事:
“周六上午,去救助站为流浪人员做年饭。”
“4日,去龙泉街道凤台社区为老人理发、晒被子。”
……
借助微博、微信、义工群,荆门义工联秘书长严昌筠春节前后共发出17道这样的召集令。
9年前,作为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一名普通职工,严昌筠和同事曾博发起注册了湖北首家NGO组织—荆门义务工作者联合会。
如今,严昌筠身边已聚集注册义工2000多名。身穿“红马甲”的荆门义工,如簇簇跳动的火焰,温暖着这座城市的每一天。
3日至4日,记者来到荆门,走近严昌筠和他的伙伴们,听他们传递爱的故事,感受一个城市的温度。
在帮助他人中提升生命价值
“我不认同‘坚持’这个词。”面对为何能坚持9年的追问,严昌筠的回答很干脆。
“我收获了快乐,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有啥理由放弃?”他反问。
吴启术,来自重庆的打工者。严昌筠和一群热心义工的关爱,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4年过去了,严昌筠仍清楚记得当时见到吴启术的情景。
“那时他双腿反复感染溃烂,连骨头都露出来了,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恶臭。一进他屋子,就有苍蝇扑面飞来。”
交谈中,严昌筠得知,吴启术因建筑事故致下肢瘫痪,靠工友接济度日。
“问他现在最需要什么?他一字一句说:‘求求你们,帮我把这两条腿砍了吧!’”严昌筠说,当时他锥心般难受。
当天,吴启术的遭遇在荆门义工论坛上迅速发酵,引起社会多方关注。荆门市一企业主动承担了吴启术全部医疗费用。
随后的4个月治疗里,严昌筠组织义工一天24小时不间断陪护。义工们的行为,经地方媒体报道后,感动了众多热心市民,他们纷纷赶到医院看望,送来了骨头汤、鱼汤……
“这件事后,不少市民深受感动,纷纷加入我们义工队伍。”严昌筠说。
吴启术出院后,经过一段时间休养,严昌筠又四处为他联系工程监理工作,让他能够自食其力。
“前不久去看他,他刚接了个工程回来,兴致勃勃地还要与我喝一杯呢!”严昌筠很欣慰。
小小的帮扶,让一个重残人变成城市建设者。严昌筠见证了帮扶的力量,也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
“为自己活着是单调的,只有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活着,生命才会丰富多彩。”严昌筠说。
做义工9年,在妻子陈葳看来,严昌筠已上了瘾。“不管什么时候,电话一来他就跑了。”陈葳说:“让他去买件衣服都没时间,身上那件衬衣还是结婚前买的。”
严昌筠的时间去哪儿了?其实,他工作之余走遍了荆门的背街小巷和山山水水—
9年来,他组织义工近3万人(次)参与爱心帮扶活动;
他8次走进中国最大移民安置库区—钟祥大柴湖,扶贫济困;
他踏遍山乡100多个村组,走访贫困学生200多名,开创了与深圳南山义工联联合助学新模式;
他对数千名校外青少年、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进行防艾干预……
“他每次安静地陪在受助者身边,拉着他们的手,轻声与他们交流的那一刻,是我见过的最美画面。”一位义工大姐说。
在爱的接力中传递善的力量
3日,荆门市一医住院部19楼,陈梅林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见到严昌筠,陈梅林笑了:“我刚还想着要给你打电话,让你照顾下冯大哥。没想到你就来了。”
“我刚从那边过来,一中的赵校长正带着几十个学生帮老冯卖气球呢。”严昌筠说。
与医生交流病情后,严昌筠细心叮嘱陈梅林:以后要少沾凉水。
“那咋行,冯大哥每天都得擦洗。中午我就得赶回去给他收拾脏衣服。”
陈梅林口中的冯大哥,名叫冯其良,与她非亲非故,是一名因煤矿事故高位截瘫的四川籍农民工。
从2008年到现在,陈梅林照顾冯其良已整整7个年头(湖北日报2011年11月26日曾以“人间大爱重如山”做过报道)。
4年前,严昌筠找上门,希望义工联能够把担子接过来,被陈梅林拒绝了。她说:“做好人难,做一辈子好人更难,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做。”
从那时起,严昌筠就默默地来到陈梅林家,帮助照顾冯其良。
“一个电话,严老师就赶过来了。多亏了他,我才能坚持这么长时间。”陈梅林说。
爱激发出爱,爱感染着爱!
2011年,在严昌筠引导下,陈梅林正式注册成为荆门义工联一名义工。
在公益路上独自摸索多年,一下子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陈梅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在严昌筠眼中,陈梅林就像一个陀螺,“不停地在需要她的人身边旋转。”“城区很多病残老人都知道她的电话。一个电话,她就跑去了。”
有人说,严昌筠就像一块爱的磁铁,凝聚着这座城市善的力量。
在他的感染下,“知心姐姐”车友菊来了,扛起了义工联“敬老”的大旗,穿街走巷为老人理发、晒被子、做卫生……她由衷地说:“这个社会不缺少金钱物资,需要更多的感动。在义工联这个大家庭里,我收获了感动。”
还有:资助学生卖掉自家房屋的公交公司员工孟丽华;每月从工资中拿出200元帮助贫困家庭的保安袁永林;失去右手,自学考取社工证的卢俊华……
一个又一个义工,因爱相聚、传递大爱。
勿以善小而不为,汇聚小善成大爱。
冯其良对严昌筠说:“没有陈梅林,我活不到今天。我没有亲人,你们就是我最亲的人。”
创造生命奇迹的烧伤女青年李英翠有个心愿:“以后我也要去做一个义工,像你们那样帮助别人。”
在不断创新中成就公益梦想
从最初几十个人,到现在的2000多人,荆门义工队伍9年间不断壮大。
作为这支队伍核心人物之一,严昌筠一直在思考:这支队伍将走向何方?
理念的分歧在内部已现端倪,该如何平衡矛盾?
“好在我们做公益的目标是一致的,完全可以求同存异。”严昌筠说,自己很多时候就像一个“和稀泥”的人。
经过深思熟虑,严昌筠和盘托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义工联作为第三种力量(平台)的定位和“助人自助”的理念得以明确。
“成立之初,我们一直刻意保持草根性,不跟政府和企业接触,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公益资源的利用。”严昌筠说。
李英翠、小梅、冯其良、吴启术……在这些大的救助中,无力感、无奈感常常让义工们沮丧。
“那时候,救助金主要来自义工募捐,平常的一些慰问金、活动经费靠大家AA制均摊,都很有限。”义工联理事覃晓萍说。
严昌筠开始带领他的义工伙伴自我突破:
提倡做“快乐义工”,鼓励义工用自己的时间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陪老人聊聊天,听老人发发牢骚,帮老人洗脚、剪脚趾甲……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在严昌筠看来,都是义工应该去全身心做的事,“能够给别人带去快乐,并快乐自己的事都是‘善事’,没有大小之分。”
义工联与政府、企业合作。省运会、八艺节、道德讲堂、漳河游泳节……一些重大活动上出现了荆门义工的身影;依托政府机构,义工联先后成立了义工救助服务队、防艾项目组、临终关怀服务队;义工联联合数十家企业,救助特校残疾学生和社会贫困家庭。
义工联的活动开始从零散型向项目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过去,我们是碰到就管、求助就上,现在注重项目化、专业化。”严昌筠介绍,仅近两年,荆门市义工联就先后实施了七彩光残疾人互助社、雪松轮椅俱乐部、石榴花助学、蓝天计划、阳光家园等5大项目。
路越走越宽,严昌筠也越来越自信。
来源:湖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