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6 20:2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06-03 15:21 | 查看:1515次
火,带给人们光明、温暖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灭顶之灾!
在上虞,说起阮炳炎,也许熟悉的人不是很多,但只要提起“救火阿三”,那可是如雷贯耳、家喻户晓!
“阿三到了!阿三到了!”在火灾现场,只要见到阿三,群众便如吃了“定心丸”。
9年,救了149场火
“在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故里,一条狭长的弄堂,通向“救火阿三”的家。冒着刺骨的寒风,记者根据红漆标记指示的箭头前行,很快“救火阿三,电话82588499 手机13857565119”出现在眼前,刚获得“绍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风流人物”殊荣的阿三早已等在门口,背后挂着的“道墟镇救火阿三义务消防队”牌子中,红色的“火”字与其他黑体字形成强烈反差,很是醒目。我今年只救了5起火,我的名字里有4个火,这注定我是火灾的克星!”灰白的头发、戴着老花眼镜的阿三翻着一本“救火账本”,一幕幕救火的场景仿佛展现在眼前。“冬桑村旗杆的华刚家起火啦!”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阿三一边放下饭碗,一边喊:“老太婆,快!快!快帮忙去救火哉!”。阿三看了看表,那是08年5月19日中午11点30分。阿三立马发动三轮车上的警灯,附近的义务消防员听到警笛声,也从四面八方赶来。阿三在妻子的帮助下,将崭新的消防泵抬上三轮摩托车直奔冬桑村。不到10分钟,阿三就赶到了现场。阿三一马当先,手持龙头冲在最前面,对着被大火包围的二楼一不到10分钟,阿三就赶到了现场。阿三一马当先,手持龙头冲在最前面,对着被大火包围的二楼一阵猛射。当阿三手持灭火龙头冲向火海的时候,他根阵猛射。当阿三手持灭火龙头冲向火海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想到自己已是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了。“哐当”一声,阿三敲碎窗玻璃,不顾手上全是血,一纵身从窗户里跳入火海,手中的水龙头喷出水柱。两个小时后,大火被完全扑灭,两间楼房安然无恙,没殃及背后的蜡油仓库。迄今为止已救了149场火,再一场就满150场了!”阿三报出了辉煌的救火史。阿三经历过无数次大火的考验,而有几场大火让他感触颇深。“惨啊!一家5口遭遇灭门大火,5具尸体都是我从废墟中挖出来的。”对阿三来说,自己经历过这么多场火灾,而2003年12月7日深夜的那场大火,永远刻在他心中。阿三说,那天深夜一接到火灾电话,照例带着他的家庭义务消防队赶到道墟镇西坎下观音阁居民罗伟良家。可是,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两层小楼火光冲天,情势十分危急。阿三从后门的一个小天井里钻进去,先是对着楼上窗户一阵扫射,不一会一股焦炭味钻进了鼻子。经验告诉阿三,楼上有人。招呼大家救人,但已经来不及了。大火扑灭后,阿三踩着余火,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5具尸体。阿三缘何成为“火神”的克星,救了这么多场火?阿三在弄堂口指了指,顺着阿三手指的方向,记者发现一排醒目的朱红楷字:“救火阿三,火警电话……”“我们的救火广告做到了十乡八里,道墟每个村子里都有,特别是厕所的墙壁上,都有我的电话号码,这也许就是我能及时救火的法宝!”阿三很自信。据阿三说,农家起火,大家不知所措时,自然会想起张贴在墙壁上的广告,于是赶紧打电话过来。等在家里的阿三只要拉响警笛,家庭义务消防队员就会一呼百应。
阿三,已是第七代掌门人
说起阿三办家庭义务消防队,还有家族渊源。阿三的祖上是大户人家,他的曾祖父曾花钱买了个二品官当,因此,阮家在上虞可谓声名显赫。上虞和绍兴至今还有阮家造的桥存世。阿三的爷爷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乡绅,平时修桥铺路建凉亭,广积善缘。后来看到“火神”烧得乡亲们家破人亡,就特地造了两支救火木龙,以自家三兄弟为首,组织乡民成立了救火会。一时间,上虞道墟一带,哪里有火警,哪里就会出现这两支木龙。阿三的父亲、叔叔三兄弟从上一代手中接过木龙后,更是将木龙舞得虎虎生风。在鲁迅纪念馆,阿三托人查到了第一代老祖宗、清朝的阮华玉,历史清晰地纪录,阿三已是阮家第七代传人。在国家消防博物馆,有一支阿三捐赠的救火龙,这支锡做的救火龙有85公斤重,上面写着“哨金汇头陈(汇头陈原属哨金乡,后来并入道墟镇)”字样。阿三告诉我们,算起来这支救火龙已有80多年历史。阿三所在的道墟镇是上虞市著名的化工基地,富裕的农民比比皆是,各种新式小洋楼随处可见。与周边一幢幢漂亮的楼房相比,阿三家木结构的老宅显得有点寒酸。阿三住的老房子虽然破旧,但却是很气派的台门样式,处处显示出主人家当年的辉煌。“从前面路沿到后面河沿,本来都是我们家的房子。”阿三自豪地说。阿三的母亲虽是农村妇女,却是上过洋学堂的,写得一手娟秀的瘦金体毛笔字,而且还会用日语会话。这在当地简直是凤毛麟角。大户人家联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所以阮家过去和绍兴的一些大户人家都有联姻,包括绍兴城里的周家。排起来阿三家还曾和鲁迅家是亲戚。“就是我们阮家的姑娘嫁给他们,他们周家的姑娘嫁给我们。这些内容,鲁迅纪念馆的档案中也有记载。”阿三如是说。到阿三这一代,由于家里经济不富裕,加上现在政府重视消防,所以阿三家的救火木龙有40年没有喷水。阿三能够重操祖宗旧业,纯属偶然。阿三原是镇上有名的阉鸡师傅,起早摸黑、串村走巷。忽然有一天,阿三在邻村亲眼目睹了大火带来的灾难。“那天天空飘着雪花,一户农家烧得精光,女主人穿着睡衣在雪地上打滚,那个哭声,惨啊!”阿三顿了顿,“这户农家着火后,因为没有专业救火设备,左邻右舍拎着水桶、洗脸盆,火势大,靠不拢,眼睁睁地看着火魔逞强。”“我们这地方离绍兴城50里,离上虞城也是50里,一有火灾,等消防队赶到,火也烧得差不多了。而每次看到乡亲们受灾,我心里就难受。”阿三的梦想就是置条“水龙”,以承祖业。阿三购进水泥船,买来拖拉机,搞起了运输,做起了买卖,加上会石工、阉鸡,阿三渐渐积攒了一笔钱。于是在1990年,阿三用搞运输挣来的5000元钱买回一台10马力的手抬泵,他自己和3个儿子,加上村里的2名退伍军人,成立了全省首支家庭消防队,阿三出任队长。在家里,阿三专门辟出一间房屋作为消防室,摆放消防车等各类救火设备。如今,阿三的家庭义务消防队员已发展到25人。阿三还与队员约法三章: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活计多忙,一听到他拉响警笛,必须立即出动。阿三还每年自己出资,给队员们发鞋子等。阿三今年已经64岁了,耳朵有点重听,身子骨也大不如从前了。但阿三还是不服老,在记者面前,阿三把两台150公斤左右的水泵挑上肩。不过,他已在培养第八代传人,他的二儿子阮立仁。
荣誉,是阿三的价值体现
3台救火水泵,两辆电动三轮车、一辆手拉车、22根消防水带,加上救火所需的汽油费、修理费等杂用,阿三每年需要额外开支数千元。幸亏家里种着10亩田,养着30多头猪和许多鸡,这些都成为阿三的收入来源,使他经济还能正常周转。
阮立仁想买辆货运车搞运输,但阿三却劝他买辆汽吊车。“平时可以赚钱,遇到高楼起火,可以派上大用场,一箭双雕呢!”阿三说。
东借西凑,终于凑足了60万元,购买了一辆汽吊车。看着汽吊车伸出的“手臂”可以救六七楼高的火灾,阿三很满意。
但是,汽吊车买了,但业务稀少。这样下去,还清债务不是成了一句空话?阮立仁免不了要埋怨阿三,但为了自己心爱的“救火事业”,阿三烦并快乐着。
来源:浙江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