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08 13:2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04-26 09:51 | 查看:2202次
“百事孝为先,孝为百行源”,自古以来,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坪塘街道新合村桐冲组妇女组长廖月娥就是远近闻名的尊老爱幼、孝顺贤惠的典型代表。她作为一个农村妇女,现已近五旬,三十年如一日,恪守着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给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
勤劳致富 节俭持家好能手
廖月娥,1963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现住岳麓区坪塘街道新合村桐冲组。在她8个月大时被抱养到原太平乡凤凰山村廖梦成、周秀云夫妇家。后来由于养母多病,养父系湘潭锰矿职工,因要按时上下班无法照顾家庭, 13岁的廖月娥便承担起了照顾养母料理家务的重任,因家境贫寒刚念完初中的她只好辍学在家帮助干农活,维持生计。穷人孩子早当家,孩提时代的她就以勤劳、孝顺赢得了四邻的好评。1981年9月,时值妙龄的廖月娥经介绍结识了老实憨厚的周奇红,俩人相知相恋,在乡亲们的见证下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夫妻俩先后生育了两个孩子,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家建业,种地、养猪、开打米厂,发家致富。在家人的印象中,廖月娥一年四季都是忙人,没有农闲之分,起早贪黑很平常,自己却舍不得吃穿。1986年她和丈夫一起盖起一幢两层楼房,再苦再累她却从不叫屈,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家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懂得感恩的她更加尊敬自己的养父母,悉心照顾好身患高血压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直到1990年59岁的养母病逝,1996年64岁的养父去世。
仁心大爱 赡养孤残好心肠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不断追逐物质利益的今天,亲生儿子不养娘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周围时有发生。但廖月娥作为一名广大农村中的普通妇女,她除了敬爱自家老人,还坚持关心、照顾、赡养村内的残疾人和五保老人。1982年3月廖月娥夫妇把本村72岁的五保老人廖兴红接到自己家,为老人无偿提供吃住及日用品,让其愉快度过晚年直到1995年4月老人84岁高龄寿终正寝,并热闹地为其办理后事,在乡里乡间传为佳话。
廖月娥的事迹传开后,1998年正月,长沙市瘫痪在床的周桂三因无人照顾被送到廖家,每月仅提供100元费用。由于周桂三病情严重,尽管廖月娥悉心照顾,最终还没能战胜病魔,98年年底病逝在她家。周桂三有生之年在廖月娥享受了家的温暖。廖月娥还多次看望、帮助村里身患重病年事已高的任国华,为他端茶送水,打理生活,并耐心安慰鼓励,使他重新鼓足生活的勇气。廖月娥家建起新房后,居住和生活条件都改善了。于是她与丈夫商量征得养父母同意,于1987年5月将任国华接到自己家里。任国华到他们家后,月娥夫妇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他,为他洗衣浆衫、收拾房间、送茶送水、添衣制被。无论寒暑,无论农活多忙,一日三餐总是将热饭热菜送到任国华跟前。任国华患有洋脚病,腿脚经常流脓水,气味难闻,但月娥夫妇从不嫌弃他,还亲自给他洗脚。就这样身患重疾的任国华从1986年到2002年去世,在廖月娥家生活了整整16年,一直受到月娥夫妻无微不至的照顾。任国华的后事,同样由月娥夫妻一手操办好。乡亲们都赞扬月娥夫妻对任国华的照顾比他亲姊妹都周到。
无私奉献 言传身教好母亲
月娥的精神感动了四邻八方,她的言传身教更是感染了自己的孩子。两个儿子从小受到母亲的熏陶,养成了高尚的道德品格,小儿子小虎十岁那年周末回家跟妈妈说,妈妈您今天休息,我来帮您照顾任伯伯,说完就学着母亲平常帮任国华洗脸倒尿桶等琐事,干的有模有样,廖月娥见了十分欣慰。第二天,廖月娥看到儿子不吃早饭,就问他怎么回事,小虎说:“昨天任伯伯说腿上有东西在爬让我看看,我发现他腿上有很多蛆,给他捉完后,饭都吃不下了,昨晚也没吃饭,怕和你说你也会吃不下饭。”廖月娥摸着孩子的头泪眼盈眶,感到又欣慰又难过,欣慰的是儿子懂事,难过的是这么小的孩子就要跟着他们做很多事情。孩子们高中毕业后到部队磨练,如今退伍到地方成家立业,靠着本事过上富足的生活。一家三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多次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学雷锋标兵户”。
热心公益 回报社会好组长
勤劳热心的廖月娥不仅赢得了家人的赞誉,更是得到了乡里乡亲的认同。2002年她被村民选为妇女组长,其丈夫周奇洪也被选为村民组长,夫妻两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经常为村里妇女同志发送计生用品,用自己的热情协助解决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等,倡导和谐友爱良好氛围。她总是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中践行自已的人生准则。关爱亲人,关心朋友,服务群众,热心公益,从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透露出一颗不平凡的助人为乐之心。她利用农闲时间义务修补从蛇冲到黄花冲0.5公里、蛇冲到桐冲1公里的两段村级公路,不管刮风下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方便群众的出行。2010年夫妇俩无偿提供0.3亩自留地修建村级公路,没有任何要求,还积极地做好周边住户的思想工作,支持村级事业发展,保障了村级公路顺利竣工,解决了人们群众出行难的困惑,得到了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由衷感激。
廖月娥默默地奉献着,说起她的一家人大家都禁不住要竖起大拇指,但她总是淡淡一笑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她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关照别人,去温暖孤独、不幸人的心灵,她的事迹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无愧于我们和谐社会的道德模范。
来源:湖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