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0-04 08:32 | 来源:2009-02-14 10:56:24 新华网河北频道 | 查看:3615次
(中国好人网配图)
身患血癌多年,并患有心肌梗、脑梗塞、干眼病和严重失眠等多种疾病,多年来,他靠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与病魔做斗争,与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村民一道艰苦创业,硬是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我国农村的发展建设当中,尤其在贫困地区农村的发展中,也不乏这样的“脊梁”精神。
燕山脚下,滦河岸边,有1900多口人的河北省滦平县周台子村曾是“一穷二乱三散”的落后村。1987年,复员回乡的范振喜被全村党员推选为村支书时,村里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元,村集体欠外债8万元,打架斗殴、乱砍滥伐、赌博偷盗的事屡有发生,村子乱,人心散,集体穷,打官司告状不断,村支书没人干……但乡亲们的信任、党员的责任感使他决心干好这个工作。他和村班子在全村党员大会上承诺:“我们要对得起全村的父老乡亲,彻底改变周台子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20多年过去,如今的周台子村是河北“塞上第一村”,是一个由依山而建的现代化建筑群和功能完整的设施组成的村庄,村庄里道路宽阔,店铺林立,山清水美,产业兴旺,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村风文明,群众安居乐业。前往周台子村视察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感叹:我们看到了中国贫困山区建设新农村的希望,如果全国贫困地区的农村都能像周台子村这样发展,我们国家就会较快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落后村典型到小康村典型,范振喜在周台子村“两委”班子以及全村党员群众的支持下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
无私境界为发展之路奠基
22年前,年仅24岁的范振喜上任时,低矮破旧、窟窿满屋的村部里仅有一张上世纪60年代的三条腿的办公桌,一把破椅子和一个没有摇把的电话。他没有悲观失望,怨天尤人。党员和群众满怀期待的目光,使范振喜横下一条心:群众推举我,我就要对群众负责,一定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拼了命,也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和班子成员走组入户,拜访老党员探寻全村挖穷根之策;征求群众意见找乱源。经过走访,理出了“治乱、治穷、收人心、抓企业、强经济”的工作思路,并决定从解决群众看着不公、心里不平的几个热点、焦点问题入手,维护群众利益,打开工作局面。
周台子村山多地少,贫困落后,村里的闺女都往外嫁,小伙成家难。范振喜深切体会到,要改变这种落后面貌,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壮大集体经济,使全村共同走向富裕。村里原有几个铁矿点,都被个人占据。范振喜认为,矿产资源系国家所有,不属于个人,要实现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对矿山规范管理。于是,他开始对分散经营的采矿业采取“资源整合,完善管理,承包经营,强壮集体,富裕农民”的举措。
铁矿点由少数人开采,村集体收益不多,群众意见很大。但是,周台子村关系网盘根错节,整顿理顺矿点的阻力巨大。自己二哥开采着由原班子确定给他的村里最大的铁矿点,合同还未到期,是收还是不收?收了不但会断掉二哥一家财路,还会疏远与二哥的关系。面临着两难抉择的范振喜心情非常沉重,一次又一次找到二哥做工作,二哥却无法理解亲兄弟的举动。他说,别人当干部给自己家人谋实惠,你不给我帮忙也无妨,不该从自己家人腰包往外拿钱。你范振喜怎么傻到把自己家人的利益往外送呢?
范振喜则清楚地看到,收不收二哥的铁矿点成为能否整顿矿点的关键。不能整顿矿点,更意味着自己以后的各项工作难以开展。范振喜最后撕破脸,首先收回二哥承包的矿点,归村集体管理。这一“大义灭亲”的举动展示出范振喜宁舍亲人利益坚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决心。但他二哥气得当众绝情地对范振喜说:“哪有你这样的,当官先整自家人,我死也不认你这个兄弟!”
村党委组宣委员杨国兴这样说:“我们范书记性格谦逊、直爽,对工作满腔热情,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利益,他虽然使二哥失去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却换来了村集体的良好发展,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力量,撼动人心,令人景仰。”
在范振喜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下,其他人都纷纷同意了规范矿点管理的方案,确定了隶属关系。通过对全村矿业有效的资源整合,村集体当年增收10万元。这10万元,在20年前对一个村来讲是一个惊人数字。范振喜践行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他在日记中用工整有力的楷书写到:范振喜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以尽快的时间、最短的年限让周台子村率先富裕起来。
紧接着,范振喜带领党支部“一班人”,走家串户清理陈欠、治理乱砍乱伐。他专碰“钉子户”,任凭纠缠、打骂,就认一个理:欠集体的钱不还,没门儿。在范振喜耐心细致说服下,一些欠集体钱的,有钱还钱,没钱用工顶。范振喜带领村干部不厌其烦地做工作,终于收回多年陈欠集体的12万元债务。
随后,村班子又带领村民栽树、治山、垒坝、扩田,周台子村很快变了样。
顽强拼搏“硬道理”登新台阶
1992年春,正当范振喜不断描绘富民强村蓝图,周台子村的各项事业刚起步之际,担任村支书5年的他却不幸患了血癌。刚30岁的他,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犹如晴天霹雳,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同时,要控制住病情,唯一的办法是做骨髓移植手术,仅手术费就需要10万元,这对当时的他来说仍是天文数字。
危难之际,党组织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乡亲们也伸出一双双温暖的手。短短几天时间,在党组织的关怀和乡亲们的支持下,很快就凑齐10万元。一份份捐款蕴涵着一片片爱意,一个个名字饱含着无尽的深情,让范振喜感动不已。更令范振喜没有想到的是,曾发誓不再认范振喜的二哥,在北京的医院里毅然为他捐献了骨髓。
经过4个多月的生死较量,范振喜度过了最危险的异体排斥和细胞再生期。他休养不到半年尚未完全康复又开始工作,和村班子成员日夜谋划,为村里上企业上项目四处奔波。几年下来,村里通过兴办集体企业使集体收入有了较大增长。
1995年初,他计划建个铁选厂,可村里没多少家底。范振喜和班子成员商量后决定,以村干部个人名义向群众借钱建厂。他和村干部走家串户,当场向被借款户承诺:“今后,这个企业挣了钱,是大伙的,赔了,我和村干部就是倾家荡产也要偿还。”短短几天时间,按下230多个红手印,借到70多万元。
思想束缚是人的最大束缚。当时,村集体已有几家企业,每年收入上千万元。不少人劝他:稳扎稳打,少冒风险。范振喜却说:“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能让已经发展起来的周台子停步不前!”
承德启星矿业有限公司是坐落在周台子村的国有改制后的矿山企业,年产值近亿元,在全市50强企业中排名第13位。周台子村人没想到有一天它会变成自己的企业。
范振喜和班子成员对这个铁矿进行了认真研究。他了解到铁矿还可开采20年左右。于是,范振喜2004年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借钱收购坐落在本村的承德启星矿业公司。
收购该矿业公司,要冒巨大风险,资金缺口8000万元。范振喜和班子成员冒着风险两次筹集资金,全额收购,使之成为村集体企业。范振喜以他超人的胆识、创新的思维让村里又实现一次深刻变化。有谁能够想到,一个村竟然收购了这么大的企业,从此使周台子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又一次飞跃,为新农村建设积蓄了强大经济实力,推动了周台子村的发展向更深入、更广阔领域前进。
2002年以来,周台子村高起点投资近亿元统一规划建设了村民住宅楼和农村基础设施。2006年初,为适应农业经济生产发展需要,周台子村结合本村实际,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后,做出了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决定,村里耕地实现合理流转,并组建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同时,实现了耕种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建智能大棚,搞设施蔬菜,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转变。目前,周台子村已经规划并正在建设五个功能区。即:村后矿业加工区、村前农业园区、村中居民住宅区、旅游观光区、文教卫生区。2007年,周台子村实现工业产值3亿元,上缴税金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村集体有了实力之后,范振喜就着手实实在在改善百姓的生活。一般的家庭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已不必多说。在村里走访时,67岁的石怀山喜不自禁地向记者念叨:“村里每月都给俺们老两口发养老金,有振喜在,真比养个儿子还强!”这句话是村里老人们实实在在的感受。
早在1990年,周台子村集体还不富裕时,他看到有的老年人没有零花钱,就产生了要为老人们做点具体事的想法。他主持召开村班子会做出决定:村里出钱为孤寡老人解决应急医药费,每月为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发2元零花钱。全年合计24元,虽然微薄,却拉开了周台子村实施关爱老人的序幕。让老人们感受到村党组织的关怀,温暖了全村老年人的心。
如今,周台子村60-65岁的老人每月能领到100元的生活补贴,66-69岁的老人每月领200元的生活补贴,70-79岁的老人每月领300元的生活补贴,80-89岁的老人每月领400元的生活补贴,90-99岁的老人每月领500元的生活补贴,10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1000元的生活补贴;老人60、66岁生日,党员由村党组织负责,非党员由村委会负责送去鲜花和蛋糕等生日礼物;80大寿者,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去祝寿。2006年,周台子村被中央老龄委授予“全国敬老模范村”称号。
团结奋进聚和谐发展合力
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搞好农村基层工作,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周台子村取得今天的成绩,与村里拥有一个坚强有力、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是分不开的。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周台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在一起工作已经20年了。20年来,他们团结合作,各负其责,任劳任怨,时刻以村集体的利益为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工作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范振喜任村支部书记的时候,周台子村的党员是36名,而今,一大批先进青年加入到党组织中来,村里的党员已经达到140多名,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周台子村的党组织由当年的村党支部发展到村党总支、村党委,现在村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村里党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之源,形成“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党员一面镜子”的良好效果。
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俊成认为,村里班子之所以能够团结一心,主要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他说:“范书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范书记虽为‘一把手’,但很民主,在我们这里大事情都由村党委、村委会集体研究决定,遇事广泛听取意见,只要党员群众提的意见合理,他都虚心采纳。”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周台子村,范振喜担任支部书记,年纪最轻,时间最长。每届选举,他都获全票通过。2005年初,换届选举前夜因病情突发住进了医院,第二天,范振喜不能参加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大会,在党员和上级领导要求延期改选情况下,他仍坚持选举按原定时间进行,在本人不在选举现场的情况下,以全票连任周台子村党委书记;他所带领的村支部和村委会班子,也都是届届连任。他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
富而思进造就现代新农民
范振喜认为,农民的素质是农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把农民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我们的农村才有希望。为此,他大力培育知识型农民,建设高素质农民队伍,推进农民创业创新。他在“十七大”分组讨论时说:“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提高农民素质是当前农村改革的重点。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培训,让每一个农民都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007年,周台子村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一座集学习培训、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如果说投巨资进行新村建设可以理解,但投入1000多万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让一些村民和参观者不大理解。有的认为投资这么多钱建起这么个一分钱也不能赚的场所,真是划不来。有的村民认为家里有电视、村里又有活动场所,投1000多万建文化活动中心没有必要,倒不如上一个赚钱的好项目。但范振喜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文化就是凝聚力,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把大家团结到一起。
范振喜把文化活动中心作为教育和培训的基地,定期请县内外的专家到村里讲课,组织村民集体学习。同时,投入专项资金,启动了提高农民素质工程,让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建设,努力把传统农民培养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范振喜思想解放,大胆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种种观念和机制,改革不合时宜的做法。村里大力构建和谐文化,打造群众文化,建立健全了治保会、民调会、妇女计划生育、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加强了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建设,组建了秧歌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多种群众娱乐性组织;组织开展了“文明家庭”、“十好文明村民”、“好公婆”、“好媳妇”等系列创评活动,并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先进个人;每年向村民印发“道德年历”,举办科技、文化、法制、教育培训班,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倡导全村上下形成“人人争先进、个个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貌。
2008年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周台子村全体党员群众心系灾区,自发组织了捐款活动。范振喜将“全国优秀党员”奖金作为“特殊党费”全部捐出。他还通过全国总工会、承德市委组织部、周台子村党委等渠道与家人共同向四川灾区捐款。全村两个党总支所属的六个党支部全体党员都积极奉献爱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的比例达到百分之百,已经86岁高龄的老党员范友也交纳了200元特殊党费。此外,周台子村村民也积极支援灾区同胞,连96岁的宫殿珍老人也从村里发给他的养老金中拿出两百元捐给四川灾区。据了解,这样一个偏僻山村通过不同形式共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逾100万元。
人生豪迈百尺竿头更求进
在范振喜的人生道路上,有人人都看得到的成功,更有常人难以想象和接受的病痛折磨和许多艰难困苦。他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支撑,他遇到难以战胜的困难却没有因为困难而跌倒,而是笑面艰难困苦,始终坚持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始终用巨大的生命潜能,推动着一个山村的改革与发展。
在范振喜的带领下,周台子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文明向上的成功发展之路,周台子村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周台子村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范振喜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十大优秀公仆、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四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人民政府给他记一等功。从1997年开始,滦平县委、承德市委先后3次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学习范振喜敢于创业、团结创业、忘我创业、勤俭创业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想敢干、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奋发向上、敢于尝试、敢于创造、干则为先的创先精神。近年来,他还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范振喜当选党代表以来,自觉履行代表职责,总会把参加党代会的时间早早空出来,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准备材料。他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走家串巷访村民,收集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做好记录,然后综合归纳整理成书面材料。在大会讨论中积极发言,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他的发言诚恳质朴,有理有据,他调查的许多真实事例,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2007年10月,他作为唯一一位农村基层党代表在党的“十七大”新闻中心接受海内外记者采访,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农村和农民的面貌。当年10月28日,他又受邀到清华大学,为清华学子作了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的报告。被范振喜的演讲打动的清华学子,纷纷请他签名留念。至今,仍然有清华学子与他保持着联系。
2008年8月,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周台子村也像全国各地许多村庄一样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参与到奥运的喜庆氛围中。范振喜作为“帮助小朋友看奥运”儿童营特邀辅导员,到“鸟巢”现场观看了田径比赛,把山区农民对奥运会的祝福带到了北京奥运会的比赛现场。能够在宏伟的体育场馆看自己国家主办的奥运会赛事,能够见证小朋友们实现“奥运梦想”,范振喜感到特别欣慰。
2008年10月,范振喜作为基层特邀代表列席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会上,他结合自身感受和改革开放实践畅叙了自己的心声,与全国各地杰出的基层代表和许多权威的专家学者一起,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深知,能够列席这样一个总结中国农村改革30年辉煌历程,开辟改革开放新境界的重要会议,在一个人的人生当中是少有的机遇。这份幸运和荣誉是对一个地方发展努力的肯定,是他个人的,也是与他一起共同奋斗的周台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群众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周台子村的村民都爱夸他们的好书记,有的感激地说:“如果当初没有范书记,没有他二哥割舍出铁矿的利益,也不会有周台子今天的繁荣景象。”有的心疼地说:“范书记满身是病,可还是一天一天操劳着,这样的领导谁都服气,谁都佩服!”
对于各级党组织给予的荣誉和村民给予的厚爱,范振喜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村干部,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是村‘两委’班子团结拼搏和全村党员、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和我们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够对得起党和人民。”
(作者: 徐恒杰)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1楼 湖北省黄冈市2009-10-04 12:23:00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