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军:福利中心就是我的家(图)

发布时间:2018-05-04 13:3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04-07 16:13 | 查看:947次

  十三年前,他,一个青藏复员老兵毅然放弃工作安置,远离家乡,远离年迈的母亲,独自来到这里,成了一群老人和孩子的家长。十三年来,他无怨无悔,用一个军人宽广的胸怀,在这曾经人生地不熟的异地为一群老人和一些被遗弃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建起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李主任,我女儿今天来接我回去吃饭,下午就回来。”“李主任,我房间的下水道又堵住了,你快帮我看看。”“李主任,中午我们吃什么菜呀,有好吃的吗?”走进霍山县社会福利中心,你经常会看到一群老人正在围着一位50多岁的男子东一句西一句地说着,这个始终面带微笑、耐心温和的男子就是他们的“一家之主”——霍山县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李少军。

  举步维艰只为有个“家”

  1970年12月,年仅17岁的李少军踏上了茫茫的雪域高原——青藏,在这里开始了他难忘的军旅生涯。1999年,这位在雪域高原生活、战斗了30年的正团级上校军官,带着一堆象小山一样的荣誉证书和军功章,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放弃了工作安置,复员回到了家乡六安。 当时45岁的他面对已经有些陌生的社会,不知该何处何从。就在这时,一位老战友告诉他,霍山县福利中心正在筹建,需要一位负责人,而李少军在部队长期从事后勤服务工作,有很好的经验和能力,正是最恰当的人选。

  “去管一帮老人和孤残儿童的吃喝拉撒睡?”说起当初的选择,李少军说,他也曾经犹豫过,“但是我想,这是福利事业,是做善事,我义不容辞呀。”1999年10月,李少军离开家乡六安,离开了刚刚团聚的家,来到霍山,走进“一穷二白”的福利中心,开始建设一个大“家”。

  “没想到真要做点事是那样难”,说起福利中心当初的筹建,李少军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只有3个人,一间冬冷夏热又矮又小的平房就是我们的办公室,几张办公桌还是缺腿的。这些都难不倒我们,最困难的是经费严重不足。为了节约经费,我们购买东西都是货比很多家,既要质量好又要价格便宜,有时为了买一件东西,腿都跑细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次买锅炉的事,一个锅炉要13万元,那时候13万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但是老人们要洗澡用水,锅炉是必不可少的。没办法,我们只好一边去找价格便宜的厂家,一边到处化缘求助。就这样跑了几个月,终于感动了一家锅炉厂家,他们答应我们可以分批付款,最后这个锅炉是我们分了5次才把钱付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少军和同事们的努力下,2006年底,霍山县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10月,中心“幸福楼”终于竣工投入使用,2011年5月,儿童福利院、光荣院宿舍楼破土动工,即将投入使用。如今,走进这个坐落于美丽的幽芳河畔的霍山县福利中心,风景如画,这里已从十几年前的几间平房扩建发展成了占地25亩、拥有200余张床位、入住老人116人的全省民政系统文明窗口单位。

  这里有“家”的温暖

  福利中心终于建成了,但难题又来了。因为人们传统观念的约束,大部分人还不能接收将父母送到老年公寓的观念,老人们也觉得孩子把自己送来老年公寓是不想尽孝。因此在最初的几年里,老年公寓里只有几个老人。怎样才能提高入住率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我们自己的服务水平,真正把老人服侍好了,让老人们自己说话比什么都强。”有了这一坚定的信念,李少军开始在服务上下功夫。他拿出了军人果敢严厉的作风,从建章立制入手,规范日常管理。先后制定和严格执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财务管理、院民公约、安全卫生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重点加强了对工作人员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的措施。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来管人管事,既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和民主气氛,又促进了全院上下形成尽职尽责、团结友爱、优质服务、和谐相处的大家庭环境。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上,采取工作人员包区、包室、包院民的办法,自己带头包保并亲自检查督办。经过一段时间运作,福利中心很快形成了室外整齐美化亮化、室内整洁安全有序的良好形象。一些前来参观和咨询的老人们开始动心了,最打动他们的是李少军那亲切的笑容和温和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渐渐地,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越来越多,近年来的入住率一直是100%。老人们都说:“这里有家的温暖。”

  “其实跟这些老人们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 事,人们都说老小老小,老人们年纪大了,性格跟孩子一样,有时会很任性,李主任天天跟他们吃住在一起,真是不容易。”中心副主任梅感慨地说:“你看,就在昨天,公寓里的一位老太太找到李主任说,她房间的马桶又堵住了,李主任立即跑去帮她修,结果发现里面有许多卫生纸。之前,她房间的马桶就多次堵过,每次都是李主任帮她修好了,而且也一再告诉她不能将纸放进去,可是她每次将纸丢进去。更气人的是,面对掏出来的一大堆纸,她还振振有词‘我没有放纸进去呀’。遇到这样的老人,我们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而李主任却总是不厌其烦,总是那样耐心细致,所以中心的老人们都特别喜欢他,有时遇到他有事出差,就会一遍遍地问他什么时候回来,那时候我们才知道,老人们已经真正把他当成家人了。”

  为了孩子的微笑

  “我要李爸爸,李爸爸喂的才好吃……”每到吃饭的时候,6岁的李晓健总是吵着要他的李爸爸喂饭。中心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自从4年前, 刚满2岁的李晓健因脑瘫被父母遗弃丢在中心门口后,这个可怜的孩子就被李少军当成了亲生儿子一样扶养,他不仅让孩子随自己姓李,还给孩子取名为晓健,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康成长。

  福利中心下面有个儿童福利院,是专门收养被遗弃的儿童。每次看到有孩子被遗弃在福利中心门口,李少军心里就非常难过、气愤,“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狠心的父母呢?”看着那些只有几个月大,有的甚至刚刚出生的小生命,李少军心疼极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些可怜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然而说说容易做起来哪有那样简单。这些孩子是那样小,本来就很难服侍,再加很多是因为身体有残疾,所以就更加难照料,有些送来时身上的血迹还没洗干净,有些脐带还在发炎…… 李少军没有犹豫,他带领工作人员24小时地守在这些孩子身边,帮他们洗净身体,喂他们喝牛奶,哄他们睡觉,直到有合适的人家收养他们。

  现在儿童福利院里只有6岁的李晓健还在这里,虽然患有脑瘫,孩子不能站立,行动也不便,但是李少军却一直将他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照顾,他每天精心地调配饮食,亲自喂他吃饭,还帮他按摩身体,小小的李晓健特别依恋他的“李爸爸”,天天都想缠着“李爸爸”给他讲故事、带他出去玩。而他的“李爸爸”现在正在为送他上幼儿园的事着急呢。

  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好好陪母亲

  李少军天天守着这些老人和孩子们,院里先后有十几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要靠别人帮助。他就主动当起这十几位老人的“特护”,每天照顾他们上厕所,为他们擦身子,洗衣服。有时要出差或外出开会晚上无法回院,他总是提前把照顾老人的事安排妥当,才放心出门。十几年来,他一直吃住在福利中心里,每天最早起床,最晚睡觉,天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有时为了侍候生病老人,经常整天整夜守候在床前。他笑着说:“自从踏进福利中心后,我就没有离开过这个院子。十几年了,连春节也是在中心陪老人和孩子们一起的。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好好陪陪我自己的母亲……”

  李少军是家中的长子,30年的军旅生活让他没有好好地尽过孝,而1999年回来后,又离开家到霍山县福利福利中心,他这一走又是“抛家不顾”,而他的母亲正是在这一年被查出得了乳腺癌。在母亲病重卧床的4年里,他总共陪母亲的时间还不到10天。2003年6月15日,等他匆匆忙忙地赶回家中,母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每当提及此事,他总是泪流满面自责地说:“对于母亲我没有尽到做儿子的孝心和责任,这是我内心一辈子的痛。”可是,在福利中心里,他却亲自为二十余位老人送终,并为他们妥善安排好一切后事。他常常安慰自己:“这里也是我的家,这些老人也是我的父母,我不能扔下他们不管,母亲一定会原谅我的。”

  由于多年在青藏高原服役,李少军患有心脏病和关节炎。然而在中心,从生活服务到安全管理,从设施管理到平息纠纷,事事他都要亲历亲为。因为他一直住在中心里,到了晚上,有时老人或者孩子生产了,经常是他一个人把病人送到医院里去,有时安置好了病人,天都快亮了,他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往回走,因为太迟了,路上都没有车了,他只好一步步地从十几里外的县医院往回走。……

  有人问他,你自己也一大把年纪了,还这样辛苦,你到底图个啥呀!他总是笑笑说:“这里是我的家,他们都是我的家人呀。”

  来源:安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