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周协商座谈会缘何成为品牌(求真务实做好政协工作③)

发布时间:2018-05-04 08:23 | 来源:人民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20 版 | 查看:1568次

毛 磊

十三届全国政协首场双周协商座谈会20日在北京精彩“亮相”。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全国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一大创新,是人民政协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尝试。“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对策”“推进粮食定价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营改增执行情况和改进的建议”“提升中华老字号品牌质量”……高层次、高密度、高质量协商,坦诚热烈的交流、直接有效的沟通,产生了良好协商实效。许多重要协商成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推动解决了一些重要问题。

  人民政协履职的制度化平台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全国政协建立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通过定期邀请各界别委员主要是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使双周协商座谈会成为共同探讨、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建言献策、凝心聚力的协商平台。它是融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为一体,实现以界别为基础、专题为内容、对口为纽带、座谈为主要方法,大约两周召开一次的会议形式。

  在程序设计上充分体现协商民主特色。会前,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开展大量深入的调研;会中,大家畅所欲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反复协商,寻求共识,形成的成果会后书面报送党中央、国务院,供决策参考。这是一种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灵活有效的协商形式。

  在会议议题选择上充分体现政协特色。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以“小题目做大文章”,坚持研究党和国家的重大关键性课题、研究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战略课题,注意选择现实生活中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而又解决得不是很好的、切口比较小的问题。善于从关系全局的小问题入手,选准一个切入点,真正把它研究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切实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要求所提建议突出务实性、可行性、前瞻性。协商选题小中见大;协商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

  在会议氛围上充分体现务实、民主的特色。双周协商座谈会倡导与会者做到言之有据,不道听途说;言之有理,不主观臆断;言之有度,不偏激偏执;言之有物,不大而化之。这样就营造了“热烈而不对立、交流真诚而不敷衍、批评尖锐而不极端”的宽松、理性、有序氛围。除了相关部委负责人就座谈会的主题做简要介绍外,委员的发言都是直奔主题,而且发言时“可以打断,可以质疑,不准念稿”,每一场座谈会都会上演不同观点的热烈交锋。委员与党政部门负责人有的放矢、富有建设性的答问互动也日益成为座谈会的一大特色。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充分体现和发挥了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广泛协商,培育了民主、理性、真诚的浓厚协商议政氛围,彰显了务实参政理念,推动了务实参政实践。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与全会、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等构成了人民政协的协商议政格局。双周协商座谈会既贯通了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政协四种重要的协商形式,又蕴含着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要素,为人民政协履职提供了一个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制度化平台。双周协商座谈会不仅秉承并强化了协商议政这一与生俱来的基因,而且拓展并深化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内容与途径。

  我们欣喜地看到,刚刚召开的十三届全国政协首次双周协商会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率队调研的副主席围绕会议议题作主题发言,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旁听会议等。

  我们相信,通过人民政协制度化平台的有效运行,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桥梁将越来越坚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