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01 10:5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的4月 | 查看:1041次
1940年10月,正值抗日战争“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反扫荡”阶段。10月6日,驻武安日军独立第一混成旅团800人扫荡阳邑、百草坪,进攻八路军梁沟兵工厂。八路军129师在日军返回必经之地阳邑附近设置了3个阻击阵地,节节阻击日军。129师新编第一旅三十二团、三十四团、129师随营学校两个连、涉县独立营等部至少3500人在第三个阻击阵地——柏林村南的孤的山附近和山南的八里横设伏。由于日军没有从我军潜伏击地点通过,并发现我军企图,遂迅速占据有利高地,用优势装备向我进攻。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八路军英勇作战,击溃了日军,一直追至徘徊附近,日军向南经过徘徊撤回武安。
这次战斗造成八路军300多人当场牺牲。重伤员300多人,被群众抬到柏林“张家场”,经医治无效牺牲一百余人。由地下党员、时任柏林村武委会主任的郭成忠组织群众冒死抬到“石坡沟”东岸的一块荒地里掩埋。
1992年秋的一天,肝癌晚期的郭成忠自知不久于人世,让儿子郭王所找来解放前由郭成忠介绍入党的老党员郭志勇、郭明高、温凤才、郭春祥,要与他们交待后事。郭成忠对郭志勇等几个人讲:“人死如灯灭,我死了不算什么,就是有一桩心事到现在没有了结,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埋在石坡沟东岸上的100多个烈士,总得建个墓园安葬才好。我是不行了,我死以后,你们总得想想办法。”在场的4个老党员,3个超过80岁。另一个也60多岁了。4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好像谁也没有办法。最后,包括郭成忠在内的几个人,都把目光移向郭王所。
父亲去世后,郭王所总惦记着父亲的嘱托,时不时到“石坡沟东岸”去看看,发现有白骨外露,就挖坑掩埋;见杂草太盛,就拔拔割割。他向上级反映情况,不知向城里跑了多少趟,都是独来独往。为了省钱,有时死乞白赖搭乘别人的车,有时连午饭也舍不得吃,咂咂嘴咽几口唾沫就干熬回来了。后来实在误不起工、买不起车票了,就搁置下来。但“建墓园”这个信念一直萦绕在心头,念念不忘。到“石坡沟”东岸去看看的脚步并没有停息……
2009年,柏林村能人刘清林主持编写的《柏林村史》出版了。郭王所去拿《村史》时,向主管柏林烈士纪念堂的刘清林反映了这件事。刘清林一听大吃一惊。两个人当天下午就赶到埋葬烈士们的地方——石坡沟东岸。第二天,刘清林就赶到武安市民政局,找到了局长李成文。李成文当机立断:“做好调查确认工作,核实无误后,秋收后就动工。”
2009年10月下旬,刘清林征得市民政局同意后,委托郭王所组织村民,他自己到木匠铺预订棺材、红布等殓品,挖寻工作全面展开……
第一天,17具英骨被找到。
第二天,又有十几副忠骨被发现。
第三天,……
出动16人,寻挖29日,共找到133具抗日烈士忠骨。
寻挖烈士遗骨过程中,武安遭遇了50年一遇的罕见大雪。郭王所带着村民们踏着齐膝深的大雪,顶着刺骨的寒风,也没有停止这项神圣的工作。60多岁的郭成何因此冻坏了双腿,至今还隐隐作疼;女村民郭秀梅,拖着多病之躯投入工作,雪后感冒也没有耽误出工……133具忠骨,133副棺材,266块红布,一一摆放妥帖。更让人感动和刻骨铭心的是经历13场雨雪,郭王所守护了139个日日夜夜。
2009年12月17日,133副棺材被转移到石坡沟一块地的堰下。随后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勘地建墓工作。至2010年4月25日安葬,郭王所日夜守护在棺材旁边。
郭成忠和郭王所父子俩一生清贫,但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1955年,和郭成忠一起参加革命,后成为领导干部的张起旺来到柏林村,要郭成忠外出工作、端铁饭碗,张起旺在柏林村住了两天,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也没有说动郭成忠,最后不得气呼呼地离开郭家。后来,郭成忠还拒绝了向组织申请优抚的机会。
来源:河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