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凤:女教师创建“一体化”课程理念(图)

发布时间:2018-05-01 10:5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的4月 | 查看:977次



人物故事:

  周长凤,女,汉族,1973年1月出生,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与德育研究室副主任。

  心无旁骛 热心专业

  周长凤是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即一名教研员,也就是老师的老师。她的主要工作是为房山区46所小学的教师进行课程育人方面的辅导,促进学校教师的成长,提升房山区的整体教育水平。为了让广大教师认可和接纳课程育人新理念,周老师以“专业魅力”和“匠人之心”作为推动课程改革的敲门砖。她说,要想让老师们信任我,只有站位高,专业精一条路。为了能够做真正的引路人,周老师没有了节假日,除了参加培训,研讨,剩下点时间就是学习,研究。她的孩子经常问她:“妈妈,你为什么总是这么忙,你们单位为什么给你布置这么多工作?”她是这么给孩子解释的:不是单位给妈妈布置的工作,是妈妈给自己的安排的,我平时的工作是要回答很多老师提出的问题,你是学生你知道,老师的水平都很高的,如果妈妈不努力的学习,怎么能解答老师们的问题呢。

  周老师生活简单,朴素,对衣食住行没有太多的要求,却视专业为生命。和朋友聊天的话题也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每次回山东老家,不爱交际应酬的她会逐个拜访在教育战线上的老同学,从他们那里了解山东教育状况,分析房山和山东教育的差异,希望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启发。

  心怀感恩 无私奉献

  周老师给自己定了“三不”原则:一是下校指导不让学校专车接送;二是不拿劳务费;三是不做无价值的活动。

  房山区蒲洼中心校,距离良乡镇90公里,沿途山路崎岖,需要2个小时的车程才能到达,周老师每次都是自己开车去为那里的老师指导教学。

  有一次,周老师自己开车带着2位同事去良乡附中指导工作,路上与一辆大货车发生了剐蹭,车的左前方被蹭的“面目全非”,幸好人没事,她自己受了不小的惊吓。在等待警察前来处理的时候,周老师心里焦急万分,她生怕因为自己的失误耽误了计划好的活动,事故处理完后,立刻开着“事故车”前去参加,并准时到达指定学校。

  有的学校工作日没有时间让老师集中起来培训,只能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给老师培训有关课程方面的知识。学校领导心怀忐忑的联系周老师,没想到周老师非常爽快的就答应了,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学校领导觉得周老师利用休息时间来给老师培训很辛苦,想给她一些培训费或者山里的土特产,但周老师总是一口回绝,并表示这是她应该做的。别人说,她专家下校指导工作收取费用很正常啊,您为什么不收呢?她说:“我不认为自己是什么专家,我只是热爱课程,比大家研究的深一些而已。下校指导是双赢的事情,如果不走进学校,不参与学校的课程实践,也就没有我个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学校在助我成长。况且,我现在稳定的生活,是房山给我的;这么好的发展平台,是进校给我的,我对房山有很深的归属感,也充满了感恩,我为房山教育做的比我获得的少太多了,所以当有人劝我往市里调动的时候,我从未动心过,因为我要为房山教育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回报房山给予我的一切,这样心里才踏实,才没有愧疚感。”

  勇于担当 频获佳绩

  前几年,学校视课程建设等同于校本课程开发,判断一个学校是否走在课改前列,主要以校本课程的门类为标志,人为地把课程与课堂割裂开来,这些导致很多学校不愿意进行课程建设,认为搞课程都是花架子。经过几年的努力,周老师用“专业魅力”和“人格魅力”感召了很多人,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课程,形成了“一体化”的课程建设理念和“课程引领课堂,课堂反哺课程”的模式。

  截止到2017年,房山区的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已有18个,2014年至2017年,每年都有单位获得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成果一等奖,这在2014年以前从未有过。

  面对成绩与赞许,周老师说:“其实我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事情,面对肯定和赞许,我感到的是愧疚和压力,因为这都是做的一些我该做的事情。”朴实的语言,体现了周长凤踏实、无私的品质。

来源:首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