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28 11:20 |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08-06-16 19:54 | 查看:3074次
哈扎布: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22年生于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达布希勒图苏木一个牧民音乐世家,于2005年10月27日逝世,享年83岁。生前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歌王”称号,1993年荣获内蒙古艺术界最高级别的“金驼奖”。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内蒙古分会副主席。
“我一辈子听过不知多少歌,大部分都忘了,只有哈扎布的歌声留在耳边……”这是一位俄罗斯音乐家对草原歌王哈扎布的由衷评说。
哈扎布,蒙古语意是“天的恩赐”。一出生伴随他的便是父亲的琴声和母亲的歌声。受家庭的熏陶,哈扎布从小就对民歌和民间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幼年起就学会了拉四胡、吹笛子、弹三弦。11岁开始参加家乡的各种小集会演出,从15岁起拜多名民间歌手学唱蒙古族传统长调。曾在当时的大型那达慕上获得过三匹马的奖赏,为此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名人”。
1952年,锡林郭勒盟文工团正式成立,30岁的哈扎布成为团里的第一名歌唱演员,由此,将蒙古民族古老的长调第一次搬上舞台,使这一民间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1953年,哈扎布在第一届民族民间舞蹈公演中,获得金质奖章;同年,调入内蒙古歌舞团工作。从此,他走出草原到全国各地演出并出访朝鲜、瑞典、芬兰、丹麦等国家,他独特的演唱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和赞誉。
在一个歌唱家的黄金时期,“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哈扎布的人生失去了整整10年的“光芒”,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岁月里,他被关入了黑狱。54岁那年,哈扎布重见光明,他出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了一首名为《阳光》的歌。当《阳光》的旋律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时,已有10年没有听到哈扎布歌声的歌迷们奔走相告:哈扎布自由了!他又能唱歌了!1979年,他响应政府号召,开始搜集、挖掘、整理蒙古族民间歌曲。10年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给哈扎布“歌王”的美誉。
哈扎布的歌之所以受到国内外听众的喜爱,是因为他不仅仅是用生命来演唱,更重要的是他在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听众。他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他时说,“你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你不但自己要唱好歌,而且要为蒙古族多培养新生力量”。我国著名歌唱家胡松华、拉苏荣、德德玛等就是他的得意门生。1982年,为了使长调民歌后继有人,离休后的哈扎布回到家乡锡林浩特,自筹资金创办了民歌培训班,青年歌手齐峰是他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哈扎布演唱的曲目十分广泛,既能演唱音域宽广、难度极大的长调歌曲,又能演唱风趣活泼、通俗易懂的短调民歌。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演唱过100余首歌曲,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主要有《赞歌》、《上海做的半导体》、《圣主成吉思汗》、《青马》、《追风的骏马》等。中国唱片社曾出版过《小黄马》、《四季》、《小黑马》、《丰收之歌》等10余张唱片,并向国内外发行。
哈扎布的演唱风格雄浑豪放、典雅端庄,具有行腔委婉、装饰华丽、音色纯正、意境深远的艺术特点。哈扎布生前善于演唱难度大的长调歌曲,是一名掌握所有长调技术的歌手。他所演唱的《小黄马》、《老雁》、《轻快的走马》是蒙古长调的巅峰之作。因而,他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艺术界的认可,成为了蒙古族最负盛名的长调民歌大师。
哈扎布的一生,是为民族歌唱事业奋斗的一生。他把融入生命的长调唱遍了每一座蒙古包,唱遍了每一个牧场,唱遍了草原每一个角落。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创造性地发展了蒙古族长调歌曲的演唱方法,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草原声乐学派,将蒙古族的长调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蒙古族长调的演唱方法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者:咏梅)
(责任编辑:曾永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